我看過有關《雷雨》的劇評,大多說這是一個講述封建資產階級下的悲哀故事。偽善的資本家周樸園,對過去充滿悔恨與逃離的周萍,受新思想熏陶的周沖,被冷漠的家庭和沖昏了頭腦的愛情折磨的體無完膚的蘩漪,單純想著愛情的四鳳,嗜賭與財如命的魯貴,有勇無謀、固執莽撞的魯大海,最后一個是和周樸園情感糾結三十年的女人魯侍萍。可以說,在這個話劇中,雖然只是講述一個雨夜發展的故事,但是在這段故事中,人物及情節的刻畫都是絕妙的精彩!
故事情節:(摘抄自百度)
這部劇作在兩個場景、劇中情節發展不到二十四小時內,集中展開了周魯兩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三十年前,當周樸園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年時,他愛上了女傭梅媽的女兒侍萍,并與她有了兩個兒子。但后來為了給他娶一位門當戶對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大海投河自盡。侍萍母子僥幸被人救起后,侍萍帶著二兒子流落他鄉,靠做傭人為生,而大兒子周萍被周家留下。侍萍后又嫁與魯貴并與之生女四鳳。周樸園所娶的那位小姐沒有為周家生兒育女便去世,周又娶蘩漪,并與之生子周沖。在周樸園封建家長的專制意志下,蘩漪過著枯寂的生活。周經營礦山等現代產業,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機會接近周的大兒子周萍,并與之私通。周萍既懾于父親的威嚴,又恥于這種亂倫關系,對蘩漪逐漸疏遠,并移情于使女四鳳。與此同時,周沖也向四鳳求愛。蘩漪得知周萍變心后,說服周萍未果。周萍為了擺脫蘩漪,打算離家到父親的礦上去。蘩漪找來四鳳之母侍萍,要求她將女兒帶走。侍萍來到周家,急于把四鳳領走,以免重蹈自己當年之覆轍,但又與周樸園不期而遇。此時大海正在周家礦上做工。在作為罷工代表來與周樸園交涉的過程中,與周萍發生爭執,結果遭周萍率眾毆打。魯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鳳還在思念周萍。夜晚,周萍跳窗進魯家與四鳳幽會,蘩漪則跟蹤而至,將窗戶關死。大海把周萍趕出,四鳳出走。雷電交加之夜,兩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廳。周樸園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認母認弟。此時周萍意識到了四鳳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親弟弟。四鳳羞愧難當,逃出客廳,觸電而死,周沖出來尋找四鳳也觸電而死,周萍開槍自殺,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經受不住打擊而瘋,周樸園則一個人在悲痛中深深懺悔。
最后瘋了的兩個女人——蘩漪和魯侍萍
看完這個話劇,我心疼蘩漪這個女人,雖然她在逼周萍愛她時,是那樣的瘋狂與瘋癲,但是她也是可憐之人,她愛著這個比她小幾歲的男人。她嫁給周樸園,只是完成周樸園給的一個差事,為他生個兒子。周樸園沒有像丈夫一樣對她進行照顧,而是認為她有病,在讓她喝藥的時候,用周沖與周萍兩個人逼她,讓她不得不喝,不得不承認自己有病。而在她求周萍帶她走的時候,這個男人又辜負了她,周萍除了滿腹的懊惱與自責,根本對蘩漪沒有半點愛情。在最后的悲劇中,要不是蘩漪關上了四鳳的窗戶,周萍被魯侍萍和魯大海抓住,那樣也許就不會有最后的悲劇,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人性的荒涼,為了愛情為了自己藏不住的情感,遵循自己的意愿,也毀了看似還算美好的一切。蘩漪對周萍說:“我活的很清楚,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不后悔!”
魯侍萍,這個封建資產階級下的受害者,三十年前和周樸園相愛,生下兩個兒子,卻因為封建家族的階級觀念,被迫帶著小兒子魯大海跳河自殺,本來對生命已經不存在任何幻想的她,卻被救,曲折的生活著,最后嫁個了視財如命的魯貴。再看到話劇一半的時候,我以為周樸園是個念舊之人,因著舊家具的保留和桌子上擺放著魯侍萍的照片,以及在夏季的時候保留著魯侍萍的習慣窗戶和門都緊閉。但是卻在魯侍萍和周樸園相認的時候發現,周樸園只有愧疚之心,并無念舊之意。這個時候周樸園真正丑惡的人性再一次顯示的淋漓盡致。特別是他在認出魯侍萍的時候,并沒有問其他的,而是直接給了魯侍萍一張支票,并希望他們一家遠離此地。我不禁在想,如果周樸園這個時候不這樣做,而是和魯侍萍好好談一談,既然這三十年已經改變了這么多,你已為人母,我已為人父,是不是可以將自己內心的愧疚釋放出來,轉換成一種釋然?
作為整個故事核心的周樸園,是一切悲劇的源頭。他受著封建思想的影響,對愛情對婚姻對家庭對工作,都是冰冷的。對待愛情,因為封建門第觀念,棄魯侍萍與不顧;對待婚姻,于蘩漪只是一個生兒子的工具;對待家庭,讓周萍處于一種備受折磨的叛逆與自責中;對待工作,即使知道魯大海是自己的小兒子,也沒有讓他留下來,而是辭退了他。
也許作者也曾在話劇里埋下一個希望,那就是周沖一個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年輕人,他喜歡著四鳳,單純而沒有執念的喜歡,他鼓勵四鳳和他一起上學,一起享受外面的世界。而他在得知四鳳真正喜歡的人是周萍時,他沒有忿恨,而是祝福,他說他發現自己其實沒有那么喜歡四鳳,他真正希望的是她幸福。這個愛情觀,對于現在來說也未嘗不是正確的!
在最后的得悲劇里,我們似乎看到了悲劇里的一點人性。雖然說周樸園將真正的事實告訴了周萍和四鳳,讓他孝順自己的生母,導致最后的結局非常的悲傷。但是,我們好像能看到周樸園人性的改變,從他讓魯侍萍帶著全家人離開,到最后讓周萍跪地認生母,并說他后悔了。只是這最后人性的改變,卻成了悲劇最后的導火索。
我也會想,如果結局不是這樣,又會是怎樣?我竟然給不出一個完美的結局!在封建思想下,周萍和四鳳的悲劇是早就釀就的,就算他們不選擇自殺,封建思想的作用下,也會讓他們體無完膚。而在周萍與周沖死后,魯大海是否會認周樸園為父親,答案不可置否。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就已經鮮明刻畫了魯大海的形象,厭惡資本主義家,莽撞,一根筋。那么最后的周樸園,無疑是悲劇的最后承受者。
周萍和四鳳、周沖的死,還有蘩漪和侍萍的瘋,這整個事件的發展經過未嘗不是一種人性的悲哀。周樸園、蘩漪、魯貴這些人性惡的表現者,和魯侍萍、四鳳、周沖、周萍是這些惡的承受者,一起演出了這最后的悲劇!
在此說明:我是看了濮存晰版周萍的話劇,170分鐘,第一次看話劇,感覺十分精彩,看過一個多星期,細節至今不忘!在這里向作者曹禺和話劇演員們致敬!!!同時,因為我薄弱的文字功底和淺顯的認知,希望看到持貶義看法的人予以諒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