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前沿科學家驚人發現:善惡有報是真實的
【青山小草按】現在咱們擁有的甚至熟視無睹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好報。好心真的有好報~二戰期間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在法國某地乘車返回總部開會途中,巧遇一對被大雪凍得發抖的老夫婦。將軍立即請他們上車,參謀說:“還是通知警察局來救助他們倆吧,我們不能耽誤了去總部的時間。”可將軍說:“如果等到警察局派車來,恐怕兩個老人早就凍死了。”兩個老人被接上了車。原來他們是開車來看兒子的,不料車子在中途拋了錨,只好在路邊等有人來幫忙。將軍繞道把兩位老人送回了家,才趕回總部。將軍的善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原來,那天德國納粹的狙擊兵早已埋伏在路上,只等他的車一到就立刻實施暗殺行動。然而將軍卻因為幫助那對老夫婦改道而行,躲過了這場劫難。這真是:善良人有好報,利他,也利己。心地善良是人天性中源源不絕的財富,只要守住善良,遇事多為他人著想,就能獲得幸福寶盒的鑰匙,讓周遭的一切都洋溢著溫馨。
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善良。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于偉大的人。
——法國作家雨果
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聾子“聽到”。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寬宏的,能包容宇宙萬物,造福于人類蒼生。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正文(作者:王向偉):
美國科學家發現因果報應的重大秘密。據媒體報道,英美兩所大學,加德夫大學與德州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惡有惡報”有科學根據!
統計發現,少年罪犯的身體雖然常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強壯,但當他們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狀況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殘障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這比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系。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
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
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回圈會被破壞。
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
同時,美國有份雜志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壞心情產生毒素》的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在心理實驗室中的試驗顯示,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當人在正常心態下向一個冰杯內吐氣時,凝附著的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質;而當人處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體便分別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通過化學分析得知,人的負面思想會使人的體液內產生毒素。
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合作研究了“社會關系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課題,工作者隨機抽取了7000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統計研究發現,樂于助人且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于常懷惡意、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
在不同種族、階層、健身習慣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于是科學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更多不同的實驗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即純凈、慈善、正面的思想狀態能令生命健康喜悅,而惡念會讓機體組織失衡與病變。這是在生理醫學領域中的發現,而這些早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古籍中都有系統的闡述。如孔子說過的“仁者壽”、醫學古籍中講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等等。
無神論者往往都會說,這只是心理意識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訂的,沒有什么固定的標準,善惡也沒有固定的標準,好人壞人也都是人自己定義的。如果一個人不在這種人為的道德薰陶下長大,就不會產生這種影響人體健康的負罪感了。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善惡有著不同的能量頻率,有著不同的物質特性;剛剛出生不久、沒有經過觀念教化的嬰兒都有著善良的本性;當人要說謊、欺騙時,無論情緒如何穩定,但生理狀態都會出現不由自主的變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測謊儀監測到,人的機體似乎遵循著某種客觀特性在運轉,不以人的思想狀態為改變。
千百年來,善惡有報一直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即使很多的書籍,比如《集福消災之道》、《因話錄》等記載了大量翔實的實例,可以證明善惡有報的真實性,但中間的過程如何運作,卻難以使人們接受和理解。畢竟,誰也看不見過程的轉化關系,只能單純的看到報應的結果。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從現代科學和醫學的角度出發,對人的種種善行,在“付出”與“回報”之間究竟能產生什么樣的關系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測量表,并長期追蹤一些樂于付出的人,分門別類的對每一種“付出”帶來的“回報”進行物理統計和生理分析,從而揭示了“付出”產生的“醫療作用”和“快樂指數”:“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人,這些善行確實對自身心理和身體健康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自身的社會能力、判斷能力、正面情緒以及心態等都會全面提升。
哪怕對別人一個會心的微笑,傳遞一個友好的幽默的表情,這些簡單的行為,都會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增加。
在他們綜合了四十多所美國主要大學一百多項研究成果后,并結合長期追蹤的實驗報告顯示的資料,他們得出了令人驚訝的消息:人們善良的行為,比如贊美、寬恕、勇氣、幽默、尊重、同情、忠誠等等,這些行為的付出顯示:“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從這些科學研究來看,善惡有報已經超越了有神論所宣導的生命價值取向,而是整個人類在此基礎上發展和生存的規律。這些科學研究也從側面證實了,古人對善惡有報的信,并不是思想的封閉和愚見,而是那個時代,很大一個群體對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對善惡有報的信,也正說明人的思想是開闊的,開明的。心態的開放傳達著生命對未知事物保持的謙卑。因為信的本身,就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所以不會隨意的用極端的思想,去封閉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擺脫惡念的禁錮,開明的思想產生的效應,自然的能夠感應天地之間的和諧。
也正如醫學古籍中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壽。
請讓我們牢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