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5/阿爾法號/ 阿基米德艙/劉虹秀】 2017年8月25日
{今日任務}
1、收聽晨間導讀;
2、閱讀心理學專題討論相關文章
? ? ? 學習感悟
? ? ? ? 讀過李雪老師的《當我遇見一個人》,也一直看武志紅老師的書和文章,很受啟發,倒不是說完全接受他們所有的觀點,但是,在很多關于心理學的問題上,啟發我可以多一個看問題的角度,比如,看完《當我遇見一個人》,我可能已經不記得書中的細節,但是,在我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時,我會試著站在他的立場或者角度,如果我是面前這個小人,只有他的認知水平,我希望如何被對待?
? ? ? ? 今天的專題討論,涉及到了三個心理學大咖的觀點,在這里,我覺得討論孰是孰非已沒必要,我看到的是三個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持有不同的觀點。李雪老師最初的言論,也許只是緣于對某些家長行為的看法,畢竟世界之大,什么類型的人都有,她也說明了是"有些家長",而徐凱文老師的不認同也許是緣于他的立場是希望心理咨詢工作者能更多地傳遞善念,不希望大家糾結于父母和家庭對自己的創傷,武志紅老師,作為李雪的前男友加現在的事業伙伴,一方面支持李雪的觀點,另一方面,提醒大眾看到在親子關系中,父母也有可能存在問題,出錯的并不一定總是子女,這可能會顛覆我們忠孝觀中的"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觀點。
? ? ? ? 心理學傳入中國的時間不算長,在很多方面還需要大家摸索,結合我們自己的文化背景進行分析,三位大咖的討論,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觀點,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方式。現在,有很多親子教育,育兒觀念傳入我國,但是,沒有考慮我們的文化背景,會讓我們看到一些亂象,比如,孩子出現問題,一味的指責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忽視孩子個性在其中的作用,任何事物的發展成因都不是單一的,如果對一個問題的看法,只有一個聲音,才是最可悲的,今天的討論,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對于心理學問題的討論,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看,不要太過糾結于對錯。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