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呂姐結緣是個偶然。
之前約好的月嫂,家中出了急事,不能繼續履行合同,家政公司安排了呂姐。來之前和她通電話,輕柔的聲音讓聽慣大嗓門的我印象深刻。電話里,她話不多,只說會按要求把事做好。
呂姐過來后,和之前的月嫂進行了簡單的交接。此時我做完剖宮產剛剛三天,人還很虛弱。只覺得她個子不高,瘦瘦的,人看起來很樸實。
呂姐很安靜,與之前待了三天的那位“熱心”月嫂相比話很少,做事勤快又細致。
出院回家后,慢慢的交流多起來,才知道在呂姐看似平凡的外表下,有一顆堅韌不拔、勤學向上的心。
呂姐是家中的老幺,幼年喪父,母親辛辛苦苦拉扯他們兄弟姐妹五人長大,她婚后沒兩年母親也去世了。
呂姐嫁得不遠,同村不同社,夫家養了奶牛,每天都要辛苦的勞作。
作為獨子媳婦,她背負著更多的壓力。第一胎懷到四個多月胎死腹中,只得引產。過了一年多,順利產下一子,卻腸道發育有問題,“吃奶的時候有勁的很,但吃了就吐出來了。”呂姐提起來,滿是悲傷,“活了四天。”
“那時候我在家老被婆婆說,出門也不愿意見人。”呂姐輕柔的聲音穩穩的,“碰見小孩子心里會很難過,特別是小時候的玩伴,或者和自己結婚時間差不多的媳婦,都手里拖著娃,有的還幾個娃了,我連走路都是低著頭。”
婚后第五年,呂姐終于生下了唯一的兒子,如今已經是二十歲的大小伙了。“后面還懷了一次,那時候查的嚴,我還不知道,統一去檢查時才發現,沒來得及跑。”
呂姐的手機里存著兒子的照片,空閑時也會和他通電話或者視頻。小伙子長得高高大大,很精神。雖然沒考上大學,但認真的學了門技術,已經工作了。
“還談了一個女朋友,”呂姐望著手機上的兒子帶著淡淡的笑意,“我以前一直在北京、上海做家政的,這次回來就是因為兒子大了,不讓我再在外面跑了。”
兒子一歲多時,呂姐不愿再困在家里,她咬咬牙,去縣上找了份服裝廠的工作。每天早出晚歸,那時候還沒有公交車,騎著自行車來回跑,干了好幾年,“我們那最好的私立學校,是我供我兒子上的,”呂姐挺自豪,“花自己掙的錢,不受氣。”
服裝廠的工作太傷眼睛,后來,呂姐跟同鄉去過新疆打工,后面又輾轉在西安、北京、上海做保姆。
“人還是要去外面多看看,多學學,外面的世界太大了。”呂姐指著手機上一條朋友圈,“看,這周又有公益講座了,我在上海的時候,休息日經常去聽。”即使是在我家,她閑暇也會拿出筆記本,把自己覺得有用的內容記下來。
呂姐很細心,督促我不讓玩手機,又怕我悶著不開心,就撿些心靈雞湯讀給我聽。還將些她在外做家政時的見聞,還有親友的故事,鼓勵我樂觀一點。
和她在一起,我常常會忘記,眼前這個瘦小的女人,連初中都沒有畢業。她身上有種光,讓所謂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我汗顏。與她相比,自己經歷的算什么呢,可論起精氣神,卻比她差遠了。
一個月的時間,過得時候慢悠悠的,過去了,卻覺得很快。臨走了,呂姐抱著寶寶,“會想寶寶的,有空了讓我看看視頻吧。你要放寬心,好好養身體呀。”
呂姐家在鄰省,到家后視頻看寶寶,看她燙頭又紋眉,又年輕了呢。
前幾天收到呂姐微信:“我接了個新單,又來你們這啦。”聽說人越努力越好運,祝福努力的呂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