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好啊,我是予默。
告訴你一件我的囧事。在我單身時,面對七大姑八大姨介紹朋友和相親的勸說,我一直處于拒絕和抵抗的狀態(tài)。
談什么朋友啊,結(jié)什么婚啊,一個人過挺好的啊。
我真的搞不懂,人為什么要結(jié)婚。人在搞不懂這件事時,還稀里糊涂的去做這件事,那不是很奇怪嗎?
于是有一天,我一本正經(jīng)地問我媽:“媽你說,人,為什么要結(jié)婚生孩子?”
現(xiàn)在還記得我媽當時的反應,又好氣又好笑,怎么也沒想到她女兒會問這樣的問題。
剛開始她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并且覺得我的問題很傻。
父母一輩的人,或許大部分覺得結(jié)婚生子似乎就是做一個人正常的流程,到了年紀就要完成。
要是這樣的話,作為萬物之靈,人是不是太可憐了。
一棵街道的樹無法決定自己在哪兒站立,這是能理解的,因為它別無選擇,是被人安排的。但作為人,我們有自己的意志,是可以選擇的。
記得后來我媽回答說:“為了后代有人記住你啊。”
可惜這個答案,我不能接受。
02
于是,我真的做好了單身一輩子的準備,連自己的養(yǎng)老問題也想好了。
如果兩個人生活都沒有一個人生活更快樂,那我還不如一個人。
是的,這種想法很自私。只考慮自己快不快樂,不考慮其他。
但是,因為家里催促或年齡大了而和一個沒感覺的人完成結(jié)婚生子這件事,何嘗不是對自己和別人的不負責任?
因此,結(jié)不結(jié)婚不是問題,結(jié)婚的對象才是。如果沒有遇到想要共度一生的人,那還不如孤獨終老。
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一個像《怦然心動》里“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的人,你們相互喜歡,如此你才有可能對婚姻家庭心生向往。
所以我一直認為,婚姻要建立在兩人相互喜歡有感情的基礎上。
另外,步入婚姻殿堂的兩人要做好心理準備,婚姻和戀愛確實不同。
用最近熱播劇《風吹半夏》里高會長對野貓說的話那就是:“結(jié)婚了那就是一日三餐、柴米油鹽、和生活的瑣碎,磕磕絆絆多少都會有的。”
高會長因此告訴童驍騎八個字,并讓他做到。這八個字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因為一旦走進婚姻,就是彼此攜手共同經(jīng)營一個家。如果缺乏理解和包容,長此以往兩人則漸行漸遠,婚姻很可能以失敗收場。
所以,兩個人有商有量,“這是我可以付出的,而那是你可以做的,我們一起努力去打造一個美好的家庭。”我想,彼此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婚姻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03
接著說說生孩子這件事。
和結(jié)婚一樣,生孩子也要出自自己真實的意愿,不是迫于家庭社會壓力。
曾經(jīng)我也是恐育一族,對于當媽媽,我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
并不是我不喜歡孩子,而是當時對我來說,生命真的太沉重了,我不確定我是否有能力承擔。我更不想在自己還沒想清楚和做好準備的情況下生孩子。
畢竟說實話,生養(yǎng)一個孩子對女性的影響比對男性多得多。
生還是不生這個問題,想,比不想要好。它同婚姻一樣,是一件需要被認真對待的事。
直到后來,我想清楚了,才有了樂樂。
首先是因為好奇。我好奇生命是怎么一回事,孕育一個生命是怎樣的感受,我的孩子會長什么樣......
這之前,我問過一些女同事她們有了孩子后的感受。
有說因生孩子從鬼門關里走了一遭的,有說孩子是甜蜜的負擔的,也有的媽媽摸著自己的肚子或說起自己的寶寶時,臉上就自然而然浮出溫暖幸福的微笑……
當時已婚未育的我是不懂的,不懂她們的笑容從何而來。
現(xiàn)在我明白了。
她們的笑容來自第一次看b超時對生命偉大的驚嘆;來自一個身體里兩種心跳的珍惜;來自第一次感受到像魚在肚子里游泳吹泡泡胎動的欣喜;來自孩子出生后作為母親純粹的喜樂……
所以,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我還是會在這趟人間旅行中生養(yǎng)一個孩子。
其次是,人間值得。
以前我總認為生命是痛苦的,正因如此我也不愿再帶一個生命來世上受苦。
直到后來我才明白生命是復雜的,苦樂參半悲喜交加。我不能因為生命里有苦就忽視和否定它帶給我的樂,我也覺得能活著體驗這些,挺好的。
倘若我沒有活著,很多事情和體驗都不會發(fā)生。
活著的一些片段讓我很難忘:看到天邊一朵云、讀了一本好書、寫了一篇文章、吃到了冰淇淋和火鍋、對異性會有心動、還會為一首曲子落淚……
體驗,本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一個生命來到這世上,她會擁有怎樣的體驗深度和廣度,除了一部分家庭社會因素,更加重要的還是她自己。
因此,帶一個生命來到世上,讓她品味人間煙火、體驗愛自己、愛人、被愛、感受生命的豐厚和重量,我認為是值得的。
這就是自己對結(jié)婚生孩子的看法,你呢?
以上,祝好。
作者:予默,90后全職媽媽,想成為一個健康、快樂、自律的人。
予默初心平臺長期征稿,稿酬30-160元/篇,歡迎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