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逗逗? ? 圖/花瓣網
現在做公眾號寫文章的人越來越多,我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都去申請注冊了微信公眾號,想要把公眾號當成事業來做,這是好事,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了,并且喜歡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并且懂得使用受眾面比較廣的微信公眾號來推廣自己。
只是,你喝過那么多雞湯,你真的知道其中的坎坷嗎?
我想告訴你以下這幾點赤裸裸的真相,不管你是否能接受,事實就是這么不愉快。
1.
你不可能一開始就寫得那么好。
↓↓↓
如果你之前沒有相應的文字儲備和深厚的知識積累,你不可能一出手就是一篇10萬+的爆款文章。
咪蒙現在的閱讀量不是突然之間有的,她之前是媒體編輯,專欄作者,文學碩士,要文筆有文筆,要故事有故事,要深度有深度,要讀者有讀者。
所以,你呢,還是老老實實去寫吧,當你慢慢成為一個有料有趣的人時,你才會寫出有水準的文章。
2.
你可能會有寫不出的時候。
↓↓↓
每天都日更原創的公眾號文章,其實是有難度的,你需要確保自己有源源不斷的寫作靈感,特別是你剛剛開始做的時候,寫著寫著,就不知道下一篇就要寫啥了。
因為你的知識輸入不夠或者生活積累沉淀不多,思考度缺乏,才出現詞窮的情況。
解決方法是: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從生活中反省,并及時記錄。
3.
你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明顯的回饋。
↓↓↓
刮獎的時候,當你看到“謝”字的時候,你還需要往下刮嗎?結果你都已經知道了。除了刮獎能即時知道結果,寫文章可就沒這么爽快知道結果了。
首先,你不是大號,沒有影響力;其次,你寫得還不夠好,所以沒有傳播力,所以,你應該有心理準備,你不可能一鳴驚人的。
就像我自己在另一個平臺寫作,寫了20多篇,一直沒動靜,完全沒閱讀量,后來,突然就有回饋了,其中一篇文章有了10萬+,推薦數是14.6萬,閱讀量3萬。
4.
你發現自己的閱讀量不夠。
↓↓↓
基于你以往看的書可能不多,或者看了都已經忘得一干二凈了,沒有從書中得出總結或書評。我們當中更多的人,是自從離開學校之后就很少看書了。
閱讀量的不足,讓我們經常感覺到詞窮,很難體會大家之作是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放低自己的姿態,好好去拜讀別人的大作,彌補自己的不足,給自己的肚子增加一點墨水,才能更好地輸出優質的內容給你的讀者。
5.
你會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
↓↓↓
人的心理很微妙,在沒有獲得反饋的時候,會開始懷疑自己做得到底對不對,有沒有效果的,什么時候才能得到肯定,特別是,當你完全沒底的時候,你的付出有多大,你的挫敗感就有多大。
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需要學會阿Q精神,給自己一點鼓勵,反正都開始寫了,那就再堅持一下下吧,哪怕再寫個幾篇文章也行。
6.模仿別人不一定有效。
↓↓↓
你看到大號上面發布的文章,閱讀量隨隨便便都有10萬+,特別羨慕,也想模仿人家的題材寫一篇類似的,只是,寫著寫著,自己都寫不下去了,怎么別人的很流暢的,我自己寫的怎么就沒欲望看呢?
你模仿不了別人,可能是因為你暫時駕馭了那個題材題型,也有可能是你對話題解剖沒有別人深刻,邏輯思維表達不夠清晰,你的表達方式沒到位,導致你的模仿沒有獲得效果。
建議你在模仿別人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你是模仿參考,而不是復制黏貼。
如果你想寫文章,那么勇敢地發布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面吧,不用怕自己寫得不好沒人看,你首先是對自己負責,其次才是對讀者負責,當你用心做的時候,你的讀者是能感受到的。
比如,我公眾號的文章,時不時就有出現錯別字,我同學看到了,他們會截屏給我看,我會向他們表示感激,我承認我確實沒寫對,這個沒有什么好隱藏的,也沒覺得丟臉,我并不是圣人,他們能允許我小小的錯誤。
別人愿意指出來,說明別人還是希望你有進步的,正是他們對你的監督,使得你進步更快。
寫文章,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能讓寫作者不斷獲得提升,也學會了洞察自己的生活,這個過程,就是文字贈予你的樂趣,你在和文字磨合,它也在和你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