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寫關于抑郁癥方面的文章了,其實之前也在心理想好了一些,關于自己成長的。不過懷孕真的是一個比較辛苦的過程:無食欲,早期嗜睡,發熱,噁心,嘔吐,能把日常工作做完都比較費力,就更不用說還得加班來做公眾號了。孕吐特別厲害的時候,我跟貓怪和小米說:“我現在基本的需求就是繼續維持自己的生命狀態了。”。所以大家見諒下,太長時間不曾更新公眾號了。
★ 為母則剛
在我看來,成為母親是人生的又一次成長機會。不經歷孕吐,你很難會明白原來能吃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做為一個有責任的母親,你會知道,為了孩子需要更堅強,在吃不下的時候想各種辦法找吃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快樂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在媽媽的肚子里時就能感覺到安全快樂;記得埃里克森的發展理論中提到,在生育期,父母才能獲得愛的品質,現在我真的體會到了。
昨晚跟倫倫說其實懷孕這一路都很辛苦很辛苦,從確認懷孕、孩子著床腹痛反應、早孕反應、第一次b超監控胎心胎芽、糖篩及畸形篩查、腰酸背痛痛、便秘、無法睡眠、肚子越來越來越來越累,孩子出生時刻骨銘心的痛,孩子出生前三個月幾乎沒有時間睡眠,包括后面孩子的教育等等,還有很多很多的辛苦。——“不過我不認為這樣我就偉大了,這只是我應該盡的義務而已。我還需要向你學習的地方很多很多,我現在學會了愛你,因為你也愛我;我學會了愛孩子,盡管他根本還不會愛我,這種愛就是無私的;我這幾天感覺有一點點愛你父母,但是也許我們相處時間不多,我只能愛一點點;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放下內心對我父親心理的刺,真正完全地學會去接納爸爸;然后學習你這樣真的去愛更多人,不為別的,我只想以身作則地告訴孩子什么是愛。”。也許,這就是我從懷孕以來一直很快樂的原因,因為內心第一次真正地有了愛。
從懷孕到現在起情緒一直很穩定,包括孕吐特別厲害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變化都是因為別人,在意他人看法,和他人爭論。在媽媽幫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有了孩子后,那位媽媽學會了惹不起我躲得起的技能,為的是怕傷害到自己的孩子。認輸不是軟弱,而是智慧。誰都不能保證認識的人當中,每一個都是如你意的人,和他們爭論之后,就算最后你贏了其實還是不開心的。懷孕后,我知道情緒不穩定或者過激,都會影響寶寶。所以,我也學會了惹不起我躲得起的能力了。遇到過分的人或者什么都朝負面看的人,基本上直接拉黑。
★ 再談抑郁癥成因
我跟所有人從來不更改地說過:抑郁癥的根源就是心理,而不是生理。所以,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整個抑郁過程我只吃過一周藥,其他都是靠自己努力。從抑郁中走出來,從走出來到不斷成長,從不斷成長到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我能培養出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
我知道,這個過程當中很多人反對我的心理根源論。曾經有個抑郁癥患者轉發一篇張進關于抑郁生理根源論的文章給我,然后質問我:“你說是心理原因的,你能證明嗎?”,我回復:”我一不收費給別人做治療,二不是名人不會影響很多人,我只是憑借我的經驗來看的。所以你信也好,不信也好。祝你早日康復。“ ——生理的還是心理的成因,很多心理學家都爭論過。最后大家都需要明白的是: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對你的康復負責任。
就我自己而言,說說具體原因。
首先:原生家庭的影響。
今天中午和貓怪、小米討論原生家庭,我說:我現在終于徹底地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成為獨立的自己。不再有內疚感,不再受道德譴責的控制,情感和經濟上也獨立了,所以我成就了我自己。 分析過很多人,很多經歷抑郁的童鞋都有一個控制欲強的父親或者母親,或者從小有意識無意識地將你和鄰居比較,父母對我們的愛也都是有條件的愛。所以,很長的時間內,我們為了獲得他們的愛,為了逃避內疚感、道德罪惡感的懲罰,很多時候我們的選擇都是為他們而選擇的,我們正在爭取的東西其實是他們傳達的他們所要的東西。最后,你成為不了你自己,然后這種分裂越來越大,你越來越痛苦。
每一個曾經嘗試過擺脫父母影響的人都知道,要擺脫很難,要經歷自己沒有按照父母意愿生活的那種內疚感和該死的道德罪惡感,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氣。但是如果一直無法擺脫,你就一直很痛苦。只有哪天你有勇氣擺脫了,按照自己能做到、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去孝順,無需內疚,無需罪惡感。你改變不了他們,只有接納。我相信能產生內疚感的你,也不可能是個真正不孝的孩子。
第二,在原生家庭基礎上的不能認清自己,要的東西都不是你想要的。
我看到很多抑郁癥患者跟我說,我不甘心這樣。。。我是個很有野心的人。。。曾經的我,也是這樣的。曾經倫倫勸我:你有什么樣的基礎,你只能成就什么樣的人。而我,從來是鄙視他這種家庭基礎論的,認為可以很大程度改變命運,可以在祖墳不冒青煙的基礎上(:)),能輝煌騰達,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
倫倫給我分析過,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比如說遠的比爾蓋茨、馬化騰、馬云,說近的,一些位高權重的同事,無一不是有著不管從家庭經濟還是氛圍來說都是不錯的,其中,經濟還次要一些,心理上的健康比其他更重要。所以,家庭基礎論是成立的。大家其實真的不需要看太多成功學,雞湯文,其實有成就的人,包括著名的和你身邊的,不要只看他本身,最好追溯一下這些人的上一輩:父輩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文化背景、情緒管理能力、人際關系等等,多去了解一些,你就明白我所說的,家庭基礎論。在我看來:
1)、父輩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讓孩子一輩至少天生就具有更多的社會資源,至少比一個什么都沒有的起步要高很多。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考慮生孩子;
2)、父輩的文化背景:一般文化程度比較高,父輩會自動學習,也會把他們成長過程中很多的坑為孩子避免掉。所以一個同樣智力基礎的孩子,不同的父輩,沒有父母為孩子避掉坑的孩子還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親自走過很多的坑,然后才開始更高發展;
3)、父輩的情緒管理能力:這個是最最重要的一點,相信一個抑郁過的人,真正總結過原因反省過的人會明白這一點:只有身心健康才是基礎。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可以經受更多挫折,可以在奮斗過程當中不像缺愛的孩子那樣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而失去自我。有些人為什么能經受更多挫折,而有些人不可以,至少對于曾經的我來說,我并非害怕挫折,而是害怕挫折帶來的懲罰——別人的不認同,別人認為自己沒能力。這才是害怕挫折的根本原因。
所以,一個物質需求和情感需求同時被滿足的孩子,加上自身的努力,有成所成就的時間是最早的;一個物質需求不被滿足但情感需求被滿足的孩子,加上自身的努力,有成就的時間次之;一個物質需求被滿足但情感需求不被滿足的孩子,我們看過很多案例,結果怎樣,大家可以查看資料;一個物質需求和情感需求都不能被滿足的孩子,成就的時間大家也可以查資料。你能不能有所成就,你所擁有的能否配的上你的野心自己可以衡量。再說野心的時候,一步步來吧,先把基礎打牢,快樂的進步比喘不過氣的生活目標更容易實現。
后面,我和倫倫分析過四種努力奮斗的類型,其中前面三種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只有最后一種,也就是很多抑郁患者遇到的,成功幾率會小很多。那就是為了他人的認同而去追求的,而不是從小有著堅定的理想,或者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是踏踏實實兢兢業業一點點努力把握了機會的。(后面會有文章專門分析這一觀點,感興趣可以關注。)
你是哪一種奮斗類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以前的野心只是為了追求他人認同。而我現在已經知道:我滿足我現在所擁有的;認清自己的能力、優缺點以及真正想要的;但不失去努力的動力。
★認清自己
前段時間,住同一樓的公務員阿姨跟倫倫說:“其實挺佩服你們兩口子的,來到廣州白手起家有了今天。”其實想想也是,在父母幾乎沒給任何經濟支持的基礎下,我們即將有兩套房,現在首套已經付清。當然,我也知道,有比我更好的,一些同事、朋友,在廣州有幾套豪宅、豪車。以前,我會去比較,而現在,我更多的是會去看我們所擁有的。在家庭基礎論的分析基礎上,我和倫倫到今天這樣其實也不錯了。最近,我們訂了未來兩年的計劃,基本上能實現,沒有為難自己。
懷孕之后,和倫倫感情比過去要好很多。倫倫是個比較安分、踏實、也認得清楚自己的人,他從來不好高騖遠。而我曾經卻把安分、踏實當作了缺點,一直說他為什么不去創業,不去賺更多的錢。倫倫來到廣州后一直在電信集團工作,基本上沒怎么換過工作。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是一個從農村來的孩子,我已經盡力達到我能達到的高度了。”
記得曾經在3群里面也討論過倫倫的職業,我說其實倫倫那樣也挺好的,可以安穩地在單位退休養老。然后有人說,可是這樣賺不了大錢。其實,到了一個階段,你會發現穩定比什么都好。9月份我和倫倫也分析過我們身邊很多同事、朋友,混得好,沒有一個不是安分、穩定、踏實工作的。我一個如今在昆侖萬維某項目任總經理的同事,就在單位上呆了6、7年,而且為人踏實,安心做事,從不狂妄,所以周亞輝(我們說的老周)很欣賞他。綜上:打工也可以擁有很好的生活,當然是在你野心不那么大的情況下。
在認清楚自己之后,我覺得以我自己扛不了太多壓力吃不了太多苦的性格上,安穩地工作,快樂地生活就夠了。在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又把扛不了壓力和抑郁癥相聯系,扛不扛得了壓力跟抑郁癥沒半毛錢的關系,“扛不了壓力又想要更多才是問題的關鍵。”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壓力,適當的壓力能促進人的成長,但我覺得壓力大小最好參考一下最近發展區,夠一夠手就達到了。快樂的進步比喘不過氣來的生活更容易達到目標。
所以我如今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要有多大成就,要如何出人頭地,要如何俯視他人了。前段時間看了篇文章,講抑郁癥和雙相障礙的,里面有一段內容大意是這樣:抑郁癥因為原生家庭或者成長過程中缺乏愛,以為只有位高權重才能得到他人尊重,當然也有一種潛意識的恨,所以活在幻想里希望有一天有所成就俯視他人。而這種幻想是缺乏根基的,所以一旦受挫,便完全崩潰。
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這樣的,至少我承認曾經就是這樣,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很容易因為一些成績沾沾自喜,狂妄;也很容易因為一點點小挫折萎靡不振。而現在,我可以忍受他人的輕視,可以忍受我自己犯錯,可以忍受他人不認同我的看法。不再去爭,不再去辯。因為這些都沒有其他作用,唯一的作用是使你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情緒不穩定現在影響的不是自己一個人,還有孩子。
當你慢慢了解你自己,承認自己存在的問題,真正地接納自己(請注意是真正的,接納只有在了解,承認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真正接納了自己,才能做到接納各種人(不說讓你理解或者說共情,這很難),各種世界觀價值觀的人, 不再想著要俯視誰的時候,你也就不再因為其他人俯視你而難受了。因為,此時此刻,你已經有了一個穩定而堅固的自我,獨立的自我,你了解并接納自己所有的優缺點,不再因為他人而改變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
前面講過我以前想要的,出人頭地,俯視他人。而現在,特別是跟倫倫在一起,耳濡目染,觀察學習,慢慢地發現并認同了倫倫的優點。他曾經教我很多的東西,我終于慢慢理解了。
前段時間在微信圈里面說到:我知道很多人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抑郁,但我知道一個人不會:倫倫。一個集責任心、愛心、寬容、智慧于一身的男人。有人反對,有人贊同。在倫倫的性格特征中我只挑選了這四個自然有我的道理,而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我也在慢慢學習倫倫這些優點。這些個性格特征我也專門分析過為什么不會得抑郁癥,過段時間我會分享一個心得:為什么說倫倫不會得抑郁癥?感興趣的可以關注。
好了,最后說說我想要的吧。其實掙扎了那么多年,我最后發現我要的居然是倫倫一直跟我說的他想要的:“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快快樂樂地在一起。”(其實,這里也可以看出倫倫的智慧之處)。每次去婆婆家,公公雖然喜歡喝酒,但是有一句話在多年以后我終于學會了認同。他每次都指著墻壁上的十字繡跟我們說“家和萬事興。”。就在昨天晚上,我還開玩笑的用倫倫的家鄉話在重復公公的“家和萬事興。”??這應該是唯一會講的一句倫倫的家鄉話。
“家和萬事興。”這句話也真的是被我驗證過的。以前,和倫倫在一起,對他只有責備,我從來不會欣賞他。整個家庭也是我強勢,倫倫不喜歡爭論,所以看起來很弱勢。(這也是智慧。如果倫倫和我爭論,也許我們到不了今天。)我們很多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是不一致的。
學過心理學知道:
一個不管女方強勢還是男方強勢的家庭,都是一個不平衡失去和諧的家庭,看過太多例子,孩子在這樣的家庭很難健康;
一個父母意見相左的家庭,孩子會無所適從;
一個父母情緒不穩定的家庭,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我一直跟倫倫說,寶寶是我們的幸運星,同時ta也是幸福的,在我們兩真正學會相互欣賞,相互認同,在我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ta來到了我們中間。
所以,自己踩過的坑,一個有責任心的父母不應該讓孩子再踩。
當我慢慢學會欣賞倫倫,慢慢地發現我真的越來越愛他,而一個有愛的女人其實是很幸福的;當然大家也一直看到我在“虐狗”,倫倫自然看得到。慢慢地他說:我現在真的感覺到你愛我,我真的覺得很幸福。如今,倫倫不需要我督促,不需要我責備,他把自己的工作干得越來越好,上次我提到,他在9月份的時候已經提前三倍完成了公司的kpi考核(有時候發現kpi考核真是個好東西,讓一個人的努力被看得清清楚楚。)。
最近一直跟倫倫聊進化的理論,我覺得父母一輩進化到我們這輩也算是向前了,沒有后退,至于后面的發展如何,只要不好高騖遠,接納自己,踏實工作,后面的結果也不會太差。至于輝煌騰達的話,不想了,當然能達到我們也高興,達不到也無所謂了,因為我們最低目標就是像現在這樣繼續努力了。而我們的下一代,只要我們保持現在這樣,然后給孩子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礎,孩子進化得也不會太差。
現在,我們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孩子。上天也是在我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把最好的禮物送給了我。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我跟倫倫也討論過:
1、繼續保持夫妻感情的和諧穩定,我繼續保持現在情緒的穩定,適當的壓力下給孩子最好的經濟支持(適可而止,量力而行。),盡力給孩子最好的情感支持(絕對不能缺)。
2、爭取自己多學習,多做有意義的事情,以自身行為去影響孩子。而不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做到,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不需要孩子為我們爭面子,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快樂的生活便以足夠。至于ta有怎樣的發展,我們只能適當引導,更多的是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未來,幸福的人絕對不是死讀書的人,絕對不是聽話的孩子,而是堅持做自己喜歡事情的那群人,這樣才能發展出更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孩子。)
最后,我還是要感謝抑郁,讓我明白孩子成長過程中,身心健康才是最最重要的,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抑郁讓我明白原生家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很多坑,讓我提前學會了預防和避免。這也許就是人與人的不同之處吧:
有些人做什么都想到抑郁的復發,而有些人卻是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育避免重現。
借此文,記錄我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