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都在講酒文化,但是從現在來看沒有人覺得中國酒文化是一種值得推崇和傳播的文化,因為酒文化早已從酒文化經變得成了偽酒文化以及酒桌文化。何為偽酒文化、酒桌文化?
酒桌上的酒丫:喝了酒,大道理我都懂,
瑯玥捌零小地方酒
偽酒文化:這個白酒的包裝一定要古風古味,做一個有古意的品牌廣告。
中國真正的酒文化,從是翻開中國酒典的第一頁開始,大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曲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中國實在的酒文化太長也是一篇文章所不能介紹完的,取其精華“是傳統的傳承、是技藝的提升、是歷史與文化的見證”;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偽酒文化,適者生存
但是中國的酒桌文化就顯得很簡單與表面了,酒桌文化又分為敬酒與勸酒文化;敬酒與勸酒文化都是在不斷地確定自己的身份與位置,上級勸酒下級,既是施展權威。下級不喝就是對權威的挑戰,這種不服從會讓高位者覺得失去了掌控感,覺得"沒面子"。下級向上級敬酒則是確認自己的從屬地位,一般要多喝兩杯才能體現對方地位比自己高,而上級則可回敬可不回敬。行為并不是平等的。逼酒從來都只有長輩逼晚輩,上級逼下級,甲方逼乙方,飲下的酒精越多,權勢越小,地位越低。還有一種勸酒本質是測試你能不能一起吃苦,“夠不夠意思”,也就是江湖義氣,酒被當成一種社交媒介存在,與古佐酒詩歌千百篇大相徑庭!也正是因為變質的酒文化,造成了酒文化只能上得了桌面,而上不了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