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小說,曾經給予我很大的力量,所以我很難掩飾自己對這個故事個人化的喜愛。在看著這本書的時候,感覺作者充滿極強的警醒、冷漠與抽離,但卻又同時具備極深感情、代入與同情。
這種看似矛盾卻交融的感覺,給人如夢似真的體驗與感悟。
菲茲杰拉德本人是一個極具熱情投入生活的人,但是卻有一顆極度審視與思辨的內心。
這兩者相互作用,幾乎不可避免會走向虛無主義的極端。但是最優秀的文學卻最需要的是這兩點。
與此同時,他深入人心,卻又關心社會,所以他的作品同時具有濃烈的現實感和寓言感。
其實,文學走到終極,總是會或多或少接觸到虛無主義的觀點,因為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人們在生活中的嘆息。但是不同于太宰治的沉淪和夏目漱石的冷眼,作者滿懷熱情的對這種走向幻滅結局的過程報以歌頌,他用尼克的口說,蓋茨比比其他所有人加起來都要好。這真的是讓人熱淚盈眶的地方。
轉來說電影,其實任何文學的電影化,都是不可能真正讓讀者滿意的。
就算一點也不動的拍出來,也絕對不能表達原著的感覺。
但是,這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一版改編。電影用濃烈的色彩和讓人眩目的奢華打造了一個熠熠生輝的上層社會的紐約,但是淡化的遠景呈現出了一種視覺上的舞臺感與孤獨感。人物和故事又像現實又有一種夢的感覺,相當契合原著。但是最出彩的不得不提那首《Young and Beautiful》的主題曲,把中間蓋茨比家中那段短暫狂歡襯托得極其美好,又有種美好即將逝去的糾結感。
關于主題,其實原文的最后已經說的極清楚:蓋茨比一生追求的是那盞綠燈,在那里有理想的黛西,他永遠的女神,或者說一年一年漸行漸遠的極樂未來。
但是黛西并不是女神,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蓋茨比所追求的,實際上并不存在。
尼克作為一個旁觀者,他清楚的知道奮力前行的小船只會倒回過去,但他在感慨的同時,也對蓋茨比這樣真誠追求的失敗者報以贊許,認為他是了不起的。
當然,從整個社會來看,也可以看作是一代人《美國夢》的破滅,以及對金錢社會的質疑。
不過,作品真正長久的價值是對人性和命運的刻畫。命運就是綠燈,我們是小船上的人,我們奮力向前,是否可以到達綠燈,幾乎是所有故事的終極主題。
有的故事我們到不了綠燈,成了悲劇,有的故事我們努力最后到達了,成了正劇,甚至有的故事里,我們不用努力,綠燈就到了眼前,搞不好就成為喜劇了。
命運之于努力,如同微觀世界里的時空一般,有一種吊詭的特性,可以說二者兼有,或者說彼此交織,關鍵看自己相信什么。其實不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算同一個人,對于那盞綠燈的態度,也常常變化。此一時,彼一時,來來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