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挑食星人活的很苦,這世界上大部分的食物,都是折磨元素。大部分的蔬菜都有苦味,大部分的肉類都油膩,咸一點,甜一點,都不好吃。
如果遇上親戚長輩,少不得數落。
啥也不吃,難怪那么瘦。什么都吃一點,營養才會均衡。
呵呵,他們哪里懂什么營養這些人啊,只覺得冬蟲夏草大補,人參鹿茸名貴,什么推薦攝入量,最高攝入量等等,他們是一竅不通的。我雖然術業不精,畢業論文寫的也是營養學,多少要比這些人懂得多些。
要我看,只要不好吃的東西,都不能堅持,再好的搭配也白搭。為了生存,我必須找些營養的美食,不用太多,只要方圓一公里,有我一口飯就夠了。
02
或許是上天眷顧吧,柳河路上真有幾道美食。他們不起眼,永遠上不了米其林,但對我來說,米其林來了,我也不換。
下樓向右走幾百米,就是一家山東水餃館。店主是山東人,夫妻兩人開店,還有一個兒子。兒子是初中生,個頭超過了大學生,170的身高,無法估量的體重,一屁股下去,能坐兩張椅子,他明明是個年輕的孩子,可在店里就像一堵墻。
可這堵墻搟餃子皮還挺快,呼呼兩下就能甩一片到案板上,沒多久就有一疊餃子皮。在這里買餃子只要13元,白菜豬肉餡的,皮薄薄的,一口下去能聽見白菜碎裂的聲音,肉汁趟出牙縫,咸咸的。
吃餃子一定要蘸他家自制的蒜頭醋,蒜頭都切碎了,被醬油和醋浸潤,一點點浮在表面,像夜空星斗。每次只要兩勺,蒜頭的辣,醬油的咸,陳醋的酸,都混在一起,滋味很醉人。
每一盤餃子都配一盤餃子湯。餃子湯上油花點點,卻融不成一片,里邊是混沌的一團白霧。調羹攪一攪,都泛起浮云,不等它塵埃落定,就舀一口喝掉,滿嘴的滋味也跟著靜下來,能解渴解膩。
13元的餃子只有20顆,但冰凍的生餃子,13元可以買25顆。可我寧愿在店里吃,因為店里火旺,餃子不會黏起來。
而且外面吃不用洗碗。
02
餃子店直走,是韓國小吃店。
韓國小吃的店主叫金媽媽,也許是朝鮮族人。下班回家都能看見,他蹲在小板凳上做辣白菜。紅色的辣椒醬用手摳一點,撈起一顆白菜就往上抹,不等抹的均勻就換一顆。每顆白菜上,像用朱砂書寫著詩句,鐵畫銀鉤,蒼勁有力。
這樣的白菜可以做成泡菜湯,泡菜餅,石鍋拌飯或者韓國冷面。韓國冷面是我的最愛,也是這家店的招牌,冷面用的是蕎麥,灰黑色,一大坨冷面要用酸湯泡著,撒些辣白菜。自從冷面加了牛肉片,價格就從12元漲價到了18元,但我還是要買。
冷面的酸湯太誘人了,辣椒在舌面上放肆破壞,酸湯又直達舌根,整個舌頭被酸甜咸辣反復按摩。再嚼一口蕎麥面,滋味更爽。哪怕是寒冬季節,我也不要熱湯,只要冷面。
可金媽媽只管做菜,不管收費。收費的是個胖胖的大哥,大哥手臂上有紋身,笑容也很猥瑣,我不太喜歡他結賬的時候,總色瞇瞇的盯著別的女孩子。
03
繼續前行,拐角處有家山西拉面。這家拉面我小學就在吃了,這么多年過去了,價格只漲了5元,不知道是店主良心,還是山西拉面確實成本低。
山西拉面有一半的技巧都在湯里。這家山西拉面和滿世界的馬家拉面不同,他們的湯里沒放孜然,沒有一絲刺激物。
整個湯黑黑的,是鹵牛肉的醬在調色,二十年來他們都放很多牛肉,牛肉的筋都鹵爛了,肉用上顎和舌頭一攆,就能碎成千百塊,嚼起來有顆粒感。
店里主打的是拉面和刀削面。我從小更偏愛刀削面,因為電視劇里楊家將是吃刀削面的,我現在還能想起一個光頭士兵,頭上頂著面團,用菜刀快速揮舞,輕輕擦過面團,就飄一朵面片非進鍋里,旺火沸騰起來,面片有的卷了,有的還挺著。等撈熟甩進湯里,每一片都有牛肉味,香的很。
這家店的面,一定要加醋。這里的醋不比外面超市買的,是山西陳醋,我試過全市的醋,都不如這個味道。醋的牌子叫做李淵,就是李世民的爸爸,不知道為什么被用來命名。還有個明星代言,是演漢武大帝的陳寶國,這些皇帝怎么都那么酸。
這家面15元就可以買大碗的,肯定夠吃飽。店主和我很熟了,我從小就在這里吃。直到店主回去山西,店主的兒子接管了店,而店主的兒子又生了兒子,我都在這里。
04
如果我喜歡的店都倒了,我可能會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