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節(jié)將至,在外拼搏一年的你,是否準備回家過一個團圓的新年呢?
春運的號角即將吹響;新年的鞭炮聲也在蓄勢待發(fā);準備回家或者正在回家途中的你;是否做好被催婚的準備了呢?
(一)
說起新年這個節(jié)日,對于某些人來說,真可謂是又喜又無奈。喜的是終于可以卸下上一年的疲憊,休息幾息,然后整裝待發(fā)新的一年。無奈的是,每年一到這個時候,總會有七大姑八大姨帶著她認為的最真誠最親切的笑容問你:
“xxx啊,找對象了沒啊?”
這時,如果你說‘有’,那么她們就會開始查戶口模式,你會應接不暇。如果你說‘沒有’,那么她們就會比你親爹媽還操心你的終生大事,那些在她們口中被美化過無數次的適齡相親對象就出場了。接著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巧舌如簧下;在父母期盼的眼神下;在好友的慫恿下。于是,你就開啟了相親之旅。
雖都說婚姻戀愛自由,卻也還是有很多人在世俗的壓力下,在父母的逼迫下,再也沒有情投意合,于是將就一人,潦草一生。這樣的人不能說她不幸福,她只是把那顆有想法的心摁進了泥土里,回歸到生活,順應而生,因為我們都是平凡人。
(二)
前段時間朋友聚會,期間有個朋友說了一件她自己相親的趣事,姑且管這個朋友叫小A君吧。
小A君今年有二十七八了,自己經營了一家便利店,自身條件也很好,唯一不足的是始終是單身,她總說習慣了一個人過便不再奢求兩個人的生活。
她偶爾也會順應父母的意思答應去相親,可往往都是見過一面就沒有后續(xù)了。沒有感情基礎的兩個人,連打招呼都不知道該說什么。
最近的一次相親,是小A君遠房表姨說的男方,在小A君表姨的口中,男方一表人才,又成熟又穩(wěn)重又顧家總之就是哪兒哪兒都好,于是小A君在父母的攻勢下同意了與對方的會面,約在了適合飯后散步的公園里。
小A君準時的去到了該地點,而男方卻遲到了半個多小時,出于禮貌,小A君并未多言。只是對方的第一印象實在是讓小A君無話可說,在表姨口中的一表人才實際上可能一米六不到,過眉披肩的頭發(fā)還隱約可見頭皮屑,紅配綠的穿搭真有讓人雙眼已瞎的感覺,仿佛還活在殺馬特時代的小哥哥小A君當即表示敬謝不敏。
回到家的小A君把情況如實跟父母一說,她父母表示近期不再要她去相親了,并跟遠房表姨一家疏遠了來往。往往是親戚,坑起來才得心應手。
聽了小A君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來一句話:果真是媒婆的嘴,騙人的鬼!
(三)
在相親這個征途中,有的人很幸運的已經遇到了她的白馬王子或者理想女神;有的人還在不間斷的尋尋覓覓;而有的人開始逐漸厭煩。
我并不討厭相親,我只是討厭那些不安好心的消遣。
導致兩個人最終能在一起的因素有很多,門當戶對、三觀契合、有共同的生活目標、以及兩個人的自身形象是否匹配。每一個因素都是必不可少,如果門不當戶不對那么就會產生不一樣的三觀,自然所追求的生活目標就不同。可往往很多人都敗在了第一點上。
身邊的很多朋友,一說起相親這個話題,都頭痛的抓腦殼。不是不想找對象,只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而已,被迫走上相親的道路源于父母喋喋不休的嘮叨和期盼的眼神,年紀越大就越孝順,就越不忍反駁父母的訴求。
記得電影《剩者為王》中有一段臺詞說:
她不應該為父母親結婚,不應該在外面聽什么瘋言瘋語聽多了就想著要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結婚,昂首挺胸的,特別硬氣的,憧憬的,好像贏了一樣。
當時看到就覺得,對,就是這樣,要為自己結婚。可是電影是電影,現實是現實,電影里她找到了如意郎君她贏了,現實里卻還在尋覓,最終,不得已,在父母的逼迫下,在世人的指指點點下,在道德理論的壓制下,還是要結婚啊,找個差不多的結婚。
(四)
有傳言說,每一個正在相親的人,曾經都有過一段撕心裂肺的愛情,聞者傷心,聽者流淚的那種。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真的有,反正我是沒有。我這個人向來冷心也冷情,即便是喜歡也是一時的,更談不上愛了。
過年除了相親,那便是參加婚禮了,走了上家走下家,走了下家走西家,如此來來回回份子錢都得隨出去不少。有時不竟感嘆,新年真是婚禮的高發(fā)期。可細打聽之下得知,這些人不過都是年前相親認識,年后就結婚。難怪如此高產,原來相親如此便利。
也不管怎么說,或是迫于無奈,或是認命,人家終歸是兩人看對了眼,才喜結連理的,如此便剩下祝福。
到最后還是衷心的祝愿每一個正在相親的人:愿你們的結婚都是因為喜歡,而不是將就。
相親路上,有你有我也有他,真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