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寫給想來美國,或者已經(jīng)人在美國在考慮讀MBA的盆友們。這個話題其實見仁見智,虹姐一家之言一定不是最全面的,有失偏頗的地方歡迎各路盆友指正,沒說全面的地方也歡迎大家補充!
MBA是啥虹姐就不啰嗦了,咱先簡要說說這兩個項目大體是什么樣兒的。
Full-time MBA
Full-time MBA一般都是2年的項目,針對平均有5年左右工作經(jīng)驗的人。大多數(shù)項目每年只有一個時間入學,通常在秋季。學時通常是2年。這兩年內學生在校全職學習,第一年的暑假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做夏季實習,實習結束后回到學校繼續(xù)讀書,在第二年的夏天畢業(yè)。
Part-time MBA
Part-time MBA針對的是上班一族,也就是說你不用辭職,可以一邊上班一邊上課。所有課程都安排在平時的晚上(比如晚上6-9點)或者周末時間。很多part-time MBA還分evening和weekend兩個項目,evening項目的學生大都是在學校所在的城市工作的,所以可以下了班參加平時晚上的課程。Weekend MBA項目是為那些在不同城市工作的上班族設計的,他們平時在自己的城市上班,每周末會來學校一次,集中上課,之后再趕回自己生活工作的城市。虹姐所在的芝加哥大學Booth商學院就有weekend MBA項目,里面都是每周從美國各地不遠萬里飛到芝加哥來上課的勇士們啊!虹姐見過最牛掰的是一位每周末從加拿大多倫多飛來芝加哥上課的姐姐,相當于為了讀這個項目每周出一次國!像虹姐這種住學校500米開外的本地土著從來不敢跟他們面前抱怨上課辛苦,真是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在權衡是讀full-time還是part-time項目的童鞋一般都有類似的疑問,比如:
課程和師資一樣嘛?
Full-time和part-time MBA項目通常都共享商學院的師資和學術資源,所以課程設置和教授基本都是一樣滴。同一個課程教授一周會講兩次:周中白天一次,主要針對full-time的學生;周中晚上或者周末一次,主要針對part-time的學生。課程數(shù)目要求上也都基本一樣。比如芝加哥大學Booth商學院,西北大學Kellogg商學院和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對full-time和part-time MBA都是要求20門課畢業(yè)。也有例外,比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Hass商學院要求full-time MBA學生比part-time多修9個學分才能畢業(yè),但是總體來說數(shù)目上沒有太大差異。項目課程設置上雖然大家都說自己的與眾不同,其實也都是大同小異,一般都分必修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外加一門領導力課程,只不過叫不同的名字罷了。
學費咧?哪個更燒錢呢?
那咱把算盤拿出來算算。結論可以提前告訴大伙兒,那就是:一樣燒錢。
通常full-time MBA是按學年收費的,part-time MBA是按課程或者學分收費的。但是因為剛才提到他們上的課程設置和數(shù)目都大致相同,所以總體學費算下來其實沒有相差太多。拿芝大做例子。芝大full-time MBA 2015-16學年的學費是$63,980,假如第二年學費不變,那讀兩年下來總共的學費應該是$127,960這么多。再看看part-time MBA。芝大part-time MBA 2015-16學年每門課的費用是6,338刀,假如這個學費一直不變哈,上20門課下來總共的學費是$126,760。算下來兩個項目學費這一塊兒只相差了1200美金。虹姐知道蒼蠅肉也是肉,1200刀也能買好幾個包包呢,不過這1200刀的差別和這這天價的學費相比,真心不算什么特別大的區(qū)別了。
這里啰嗦一句,‘假如每年學費不變’是個美好的設想。美國教育的通貨膨脹是高的嚇人的,學費每年都會蹭蹭蹭的漲,所以你實際讀下來學位的學費一定是比算出來的這個數(shù)要高的。
俺娘說了,花錢沒問題,拿文憑最重要。兩個項目拿到的文憑一樣嗎?
親您盡管放心哦,我們童叟無欺哦~畢業(yè)拿到的學位絕對是一樣的哦~不一樣我們包退貨哦!大伙兒放心,最后拿到的都是MBA degree(Maste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你從畢業(yè)證是看不出full-time和part-time的。
那錄取難度呢?
這個問到點兒上了。一般來講full-time項目比part-time項目是要難進的。到底難了多少,虹姐不能信口胡說,咱好歹芝加哥大學畢業(yè)的,不analytical thinking不擺數(shù)據(jù)對不起學校多年的培養(yǎng)。咱先看錄取率。首先要說,學校也都是很精的,放在官網(wǎng)上的part-time項目的信息量都非常有限,虹姐基本上沒有找到哪所學校在官網(wǎng)上公布part-time項目錄取率的,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在U.S. News的part-time MBA排名里找到的,咱可以對比感受一下:
雖然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比較雞賊沒有公布part-time MBA的錄取數(shù)據(jù),不過其他學校的錄取率差別還是很明顯的。一方面申請full-time的候選人要比申請part-time的多,另一方面也說明兩個項目的篩選標準還是有差距的。這個差距在別的數(shù)據(jù)上也有體現(xiàn),比如以下這些信息:
可以看出,無論從GMAT平均分,本科GPA平均分來看,full-time MBA學生的平均值都更高一些。從工作經(jīng)驗要求來看,full-time MBA的學生的工作經(jīng)驗略微短一些,更年輕一些,讀書前的平均工作經(jīng)驗是5年,而part-time學生大概在6-8年左右,整體更老更滄桑一些。但是總體差距不大。(這里虹姐想提一句,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平均值,不是硬性要求,如果你工作年數(shù)不到5年,不要被這個5年的平均工作年數(shù)嚇到,覺得自己還沒到平均,申請肯定悲劇。既然是平均,就一定有高有低,而且學校看的是你整體的情況,不會那么死心眼的拿某一項卡你的,沒有什么是絕對的。)
看到這有童鞋開始琢磨了:“所以這樣看來,絕對是讀part-time更劃算啊!花同樣的錢可以上同樣的課,拿同樣的學位,還不用辭職,工資照拿。申請也更容易。有part-time項目誰那么傻去申請full-time項目呢?”
看上去確實是這樣,但是請大伙兒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蒙蔽。這兩個項目內在有很多其他的區(qū)別,聽虹姐細細道來。
首先,不是所有商學院都有part-time MBA項目的。
這個跟學校的地理位置很有關系。其實也很好理解,part-time項目針對的是上班一族,如果學校在大城市,學生下了班直接去上課很方便,或者有很多飛機直通這個城市,自然會有很多‘潛在客戶’;招生就更容易;如果學校在一個鳥不生蛋的大農村,比如杜克大學這種,巷子太深了,酒再香咱也飛不過去啊!當然,地理位置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不是所有位置好的學校都有part-time MBA項目。比如Harvard,MIT Sloan, Columbia University這些位置也在大城市的頂尖商學院也沒有part-time項目。除了地理位置,設置不設置part-time項目還跟學校整體的定位和資源配置也有關系。
其次,full-time和part-time學生對于MBA項目的參與程度也有很大區(qū)別。
這點是虹姐自己的體會,和學校對于項目的設置沒有太大關系。Full-time學生是全職讀書,除了上課他們可以自由支配時間,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比如隨時飛去別的城市參加各種競賽,study abroad,參加各種guess speech和公司宣講,可以上學期間同時做實習,還有各種學生組織的活動。只要愿意,他們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正因為這樣,他們對于整個MBA項目也更投入,整體狀態(tài)也更雞血一些。這點對于需要上班的part-time學生來說就很難做到。很多學校的活動會因為和工作時間沖突而無法參與,或者要跟公司請假。Study abroad這種動輒就需要幾個星期到幾個月的活動就基本不用考慮了。好的商學院為學生提供的各種資源是無窮多的,所以從這點來看,付同樣多學費的part-time學生就更虧一些了。
接下來這點,也是虹姐覺得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求職資源的分配不平均。
在說之前,虹姐覺得有個原則需要大家知道,那就是對于美國的商學院來說,full-time MBA項目是最最最重要的項目,沒有之一。好多同學申請美國商科碩士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只有不多的商學院有非MBA的碩士項目(比如金融碩士,會計碩士),但是每個商學院一定是有full-time MBA項目的,就是因為full-time MBA項目是每個商學院的根基(至于為什么,虹姐近期會推出另一篇關于金融碩士為何在職場求職困難重重的文章,里面會有詳細解釋,這里先自己安利一下)。美國的商學院非常看中排名,排名很大程度就取決于他們的full-time MBA項目的質量。所以學校會把最重要的資源留給且只留給full-time MBA項目。
可是課程和教授不都是一樣的嗎?再偏心眼還能怎么偏?
很大一點不同就是求職資源的分配不平均。頂級的MBA項目和頂尖的公司都會保持很好的關系,每年的校園招聘都會邀請各個行業(yè)的頂級公司來學校挑選自己學校的學生。越多好公司來招聘自己學校的full-time MBA學生,full-time MBA項目的就業(yè)數(shù)據(jù)就會越漂亮,排名就會越高,未來就更容易招收更好的的學生。為了保持這個正循環(huán),學校把最好的就業(yè)資源只留給full-time MBA項目。為什么不能跟part-time項目分享這個資源?首先,這些資源是有限的。試想例如高盛每年從芝大招走10個MBA學生,如果這10個學生里有5個是被part-time的學生占了,體現(xiàn)在full-time就業(yè)報告里的就只有5個學生去了高盛。而那些給商學院排名的機構基本只看full-time的數(shù)據(jù)的,不太重視part-time的數(shù)據(jù),所以為了讓最好的就業(yè)資源最大程度的在排名中得以體現(xiàn),大多數(shù)商學院給full-time學生的就業(yè)資源都是不跟其他項目分享的:先緊著full-time項目吃飽了再說。反映在政策上就是:full-time的招聘會part-time學生是不能入場的,網(wǎng)申的時候很多職位也只有full-time學生能申請,part-time學生要不就根本看不到這些職位,要不就是被學校系統(tǒng)擋住不允許通過學校申請。
不光是學校攔著,現(xiàn)在一些企業(yè)在校園招聘的時候也明確提出只招收full-time學生,完全不考慮part-time項目的學生,無論你有多優(yōu)秀。這些公司的理由是這樣的:除了因為full-time項目相對更難進,學生有可能本身更優(yōu)秀這個理由之外,他們認為,full-time MBA學生決定辭職2年去讀書,本身就承擔了更多的風險,他們的機會成本比part-time學生要高的多(2年的時間和工資,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畢業(yè)后求職的壓力和未來的不確定性等等),所以他們會更有壓力,更有動力,對一份好工作的渴望會更強,有些公司會更傾向要這種更破釜沉舟的學生一些。相比來說,part-time學生本身有工作,即使畢業(yè)找不到好工作也不至于失業(yè),所以潛在努力的動力看起來會比full-time學生低,公司怕這些學生拼搏的念頭沒有full-time強烈,所以可能更傾向于要full-time的學生。
虹姐本人作為part-time學生覺得這個現(xiàn)狀其實是很不公平的。大多數(shù)人讀MBA還是希望能實現(xiàn)職場飛躍,讀part-time的人的付出不見得就比full-time少,能力也不見得就差,好歹給大家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讓結果說話也好。可是無奈現(xiàn)狀就是如此,虹姐能做的就是把實情寫在這里,供大家參考。不過虹姐想澄清一點,那就是part-time項目也有校園招聘,也有很多不錯的機會,不是說part-time項目的學生就一定找不到好工作。虹姐身邊有很多很努力很牛的part-time學生,通過努力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虹姐這里談的更多的是學校對于最好的就業(yè)資源的分配的不平均,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結果也不是絕對的。
除了這些最主要的區(qū)別,還有一些其他的區(qū)別。
比如full-time和part-time的就讀時間長短不同:大多數(shù)full-time項目一般每年只有一個時間入學,而且學時都是固定的2年。part-time項目在入學時間上更靈活。比如芝加哥大學的part-time項目是一年4個學期(quarter制)都可以入學,且項目長短可以自己安排:一共20門課可以畢業(yè),如果你每學期上的多,就畢業(yè)的快;上的少就畢業(yè)的慢。一般part-time學生一學期上2門課,通常2.5年到3年內畢業(yè)。有些學校還有accelerate?program,可以更短時間畢業(yè)。
在準備申請的時間上,full-time的學生需要更早打算,因為每年只有一個入學時間,錯過了就需要再等一年,所以通常大家都至少提前一年就開始準備GMAT考試,選校,找人寫推薦信等等。Part-time因為入學時間更多,相對準備起來可以更從容一些。
說了這么多,那到底應該怎么選擇呢?什么樣的人適合讀full-time什么樣的人適合讀part-time呢?
1. 如果你想讀full-time MBA,經(jīng)濟上你必須能做到不工作兩年也能負擔的起學費和2年的生活費。如果你的學校在大城市,生活費用還是很不菲的。很多MBA項目是有獎學金可以申請的,不過越是好學校越難申請到。學校也會有貸款項目,雖然針對國際學生的貸款通常都挺坑爹的,而且有很多限制。不過這點錢現(xiàn)在越來越不是事兒了,在中國隨便賣套房學費加生活費就基本解決了,說不定還有富余可以在美國置塊兒地做點兒投資,或者來個畢業(yè)環(huán)球旅游之類的。
2.?如果你現(xiàn)在人在中國,想來美國讀MBA,那只有full-time MBA項目可以考慮。因為part-time項目是不給學生簽證的。當然,已經(jīng)投資移民拿到綠卡了的壕們請隨意。
如果你人已經(jīng)在美國讀書或者工作,有學生或者工作簽證但還沒有永久居留身份(綠卡或公民),想申請full-time MBA并且畢業(yè)后想留在美國工作,那你還需要考慮身份問題。美國雖然號稱是個移民國家,但是對于合法移民的政策是非常傻X的(此處省略一萬字吐槽)。讀full-time MBA時你拿的是F1學生簽證,畢業(yè)后需要通過OPT來找工作,而且還需要參加H1B的抽簽。這中間還是有很多不確定性的。尤其是像虹姐這樣在美國已經(jīng)讀過一個碩士,碩士的OPT已經(jīng)用過了,如果去讀full-time MBA,畢業(yè)之后就沒有OPT用了,這是個硬傷,基本沒有辦法解決。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像虹姐這樣的上班族選擇去讀part-time MBA的原因之一:Part-time MBA不需要轉換身份,可以在讀書期間保持H1B的工作簽證身份。
3.?如果你鐵定了心畢業(yè)就回國,不被身份所困,虹姐還是比較推薦full-time項目的,主要還是因為虹姐剛才說的就業(yè)資源上的優(yōu)勢。頂尖的MBA項目在全球的資源都很多,機會也都很好。虹姐認識的很多中國來讀full-timeMBA的同學,在畢業(yè)時拿到的國內的offer比拿到的美國的offer都更好一些,因為這些國內的機會更能體現(xiàn)他們的優(yōu)勢,也更看重他們的學歷背景。如果你想回國發(fā)展,可以考慮申請一個full-time MBA做跳板。
4.?如果你想轉行,尤其是如果你想轉到investment banking和consulting,虹姐也比較推薦去讀full-time MBA。虹姐剛才提到的只留給full-time MBA最好的就業(yè)資源,很多都是在這兩個行業(yè)。這兩個行業(yè)相對其他行業(yè)來講,更喜歡招MBA,招聘也更規(guī)律,更成規(guī)模,所以每年MBA畢業(yè)生去這兩個行業(yè)的是最多的。Part-time MBA也有很多學生轉行到consulting,但是機會相對full-time更少些,尤其是top 3(麥肯錫,波士頓咨詢和貝恩咨詢),基本上很少招part-time學生。
5.?如果你對目前在美國的工作和職業(yè)路線滿意,只是想充電學些東西,拓廣人脈網(wǎng),順便拿到一個advanced degree,為日后升職或者跳槽增加籌碼,那part-time MBA真的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別猶豫,來吧!
結語
最后還是那句話,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選擇,還是要看每個人自己的情況。虹姐讀part-time MBA的體會可以跟大家分享下:雖然之前吐槽了很多求職資源的不公平,但是整體來說虹姐覺得收獲還是非常巨大的,對于個人素質,能力和自信的提升都有特別大的幫助。像Booth這種好的商學院,提供給學生的資源真的是不可想象的。無論是各種學術和交流項目,校友資源,學校對學生無條件的支持和幫助,都是我之前從來沒有體會過的。
事實上,無論讀哪個項目,你都可以選擇混個學位,也可以選擇全情投入。雖然part-time有很多額外的限制,但是如果你有想法有行動力,一樣可以最大化學校的資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沒有哪個項目能guarantee成功,MBA這份教育投資最終的投入產(chǎn)出比還是取決于個人的努力和決心。
希望這篇科普文回答了你大多數(shù)的疑問。如果你還有問題,歡迎給虹姐在簡書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