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份的春天,柳枝發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用手輕輕的撫摸就像是柔軟的布料,空氣中飄著各種盛開花朵的香氣,抬頭便是湛藍湛藍的天空,心里總是感嘆春天來的太晚又走的太早。
就在這樣舒服的季節,我坐在石階上,手里捧著《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本書。帶著一種對春天、對好書的向往,咀嚼著書中優美的文字。那樣的柔軟,貼心,香甜,帶給我無限滿足感。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是由臺灣宋怡慧老師在擔任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時,根據學生遇到的人際關系、友誼、愛情、挫折、突破、夢想等,以聆聽并讓孩子們從閱讀中尋找答案的方法,解決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整本書雖然只有207頁,但卻包含了三百本從不同方向引導孩子前行的“多寶書”。當孩子們遇到失敗,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了,沒有學習動力時,宋老師總在聆聽、安慰、表達中,讓孩子先快樂起來,看似是聊天結束后順便拿走的書籍,也是通過精挑細選,用心良苦。而孩子們的認真閱讀,這正是說明孩子希望通過閱讀改變自己,應了那句“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
作為一名孩子的媽媽,尤其是自身熱愛閱讀的我,非常慶幸自己遇到了《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本書。
首先,通過這一本書,可以接觸到到青少年時期可閱讀的三百本的書單,節省自己非常多的時間尋找,這是一份多么寶貴的財富啊。
其次,每一份小書單又針對的是學生時代經常遇到的各種棘手問題。比如關于學習的意義、關于愛情、關于親情、關于如何表達……林林總總,涉及了27種孩子成長道路中需要的能力。用講故事的方式,把孩子們的問題與圖書結合,既解決了事情本身,又提升了孩子們閱讀理解的能力。
說實話,孩子遇到這些問題時,作為家長的我,總是急于幫助孩子趕快解決。從內心來講,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獨立地把這些問題解決好,這是對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不信任,更是對自己教育孩子信心不足的表現。
有些父母聽完孩子在學校的遭遇,更是心急如焚,直接告訴孩子應該這樣做那樣做。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受了委屈,便親自上陣,找對方父母,找學校,找老師,讓自己的孩子陷入了更尷尬的境地。
在《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中,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會通過閱讀、討論、達成共識的正確方式得到了解決。當面對不愛閱讀的孩子,先用漫畫、圖文書培養閱讀的興趣與習慣,讓不愛閱讀的孩子愛上閱讀。讓自己內心接受輕小說,找到這類書不錯的書目,從理解欣賞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形成一個跨年代的閱讀體系。帶領孩子閱讀經典,用經典書籍中的生命暗示成為孩子們向前走的陽光。
閱讀中,我時常有一種錯覺,想象自己又回到了那個豆蔻年華。十幾歲的我,擁有一切,似乎又抓不住一切,那個時候我手里能抓住的只有這本書,它像是一間書店,當我因為迷茫不知所措時,走進去,總能找到適合我的一本書,給我內心無限的安慰。
感謝能遇到《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是宋怡慧老師送給所有人的禮物,值得我們每一個讀書人用心去感受。
3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