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閱讀是她人生中最棒的套路


我眼里的歲月靜好

在我眼里,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陽光正好,從窗戶上漫漫的灑了一地,我和女兒隨意的坐著,一人手上一本書,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耳邊時不時聽到她看書時的自言自語,或者因為觸發到她某個特別的笑點而發出咯咯咯的笑聲……

聽她講她看的書中的故事,以及提出的問題就像是和其他星球的小人兒在探討生活奧義,總能讓人靈感乍現。她總能把我帶回到最簡單的世界,這讓我想起了我在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時在第十八章“如何閱讀哲學書”里艾德勒說過:

孩子是天生的發問者。并不是因為他提出的問題很多,而是那些問題的特質,使他與成人有所區別。

最偉大的哲學家所提出來的深刻問題,正是孩子們所提出的問題。能夠保留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又能成熟地了解保留這些問題的意義,確實是非常稀有的能力——擁有這種能力的人也才可能對我們的思想有重大的貢獻。

原創

在現在這個電子潮品穿著跑鞋都追不上的年代,對于我們的孩子,我們可以給她一臺iPad,還要給她一本好書,而且,越早越好。從零歲閱讀到嬰幼兒朗讀書籍,當閱讀從家庭開始,閱讀的種子就越早埋下。

我一直問自己我們能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呢?

窮其一生的為她準備錢款,或是削尖腦袋的帶她往各階段的名校鉆,還是給她一個可以一輩子受用的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從哪里來呢,和孩子一起閱讀培養起來吧。注意我說的不是“讓孩子閱讀”而是“和孩子一起閱讀”。

就像《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本書中說的那樣:

閱讀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它讓我愿意等待,等待孩子能傳承打開一本書的幸福。

成長,何其奔放復雜;學習,何其神秘多元。

怎樣處理人際關系,如何看待自己的外表與內在,怎樣面對友誼、親情和愛情,怎樣健康學習兩性知識,怎樣面對失敗與挫折,在現實中如何面對自己的詩和遠方……有很多東西學校的課本里沒有,有些方面家庭會忽視,有些方面很少談及,有些方面根本不談,然而被我們或忽視或不重視或避而不談的很多事情對于我們的孩子都是急需面對的困擾和問題。

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給閱讀吧。

她的阿嬤是一本好書

有個小女孩,他有一位好阿嬤,阿嬤規定她每天六點一定要起床,決不能浪費韶光,洗臉刷牙梳頭一樣都不能怠慢,因為那是給人干凈整齊形象的態度。接著,她和弟弟必須結結實實地吃光桌上所有早餐,再坐回書桌,念書、寫功課。

每天下午,阿嬤也會要求她念個六十分鐘左右的課外書,吸收最新的知識。

四五點左右,阿嬤帶她去鄉間的小徑騎腳踏車。等騎累了,就找個小亭坐一會兒。

阿嬤發覺小女孩在讀書方面的興趣,要讓她媽媽好好重視。初中時期家里房子改建,阿嬤專門整理出二樓閣房讓她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

雖然現在阿嬤已經去世多年,但卻成了篆刻在女孩心里的一部最好的書。我想,這應該是活在別人心里最好的姿態了吧。

這個小女孩叫宋怡慧,她就是《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的作者,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

在閱讀推廣方面怡慧獲獎無數,她希望在孩子們成長的路上,書會溫暖陪伴孩子們,既為他們解惑,更能培養出未來所需的各種關鍵能力。

“我愿用青春的生命照亮你們走向閱讀的路途,未來,請你們也牽著別人的手,照亮他人的生命”,這是她的人生信條。

面對怡慧老師的故事,感慨良多

小時候我身邊也有一位阿嬤一樣的親人,那就是我的爸爸,我從小的啟蒙閱讀就是爸爸帶給我的,在物資并不如現如今這樣豐富的時候,家里生活簡單節約,但爸爸從不吝于給我和妹妹買書訂報,在別的孩子在說《故事大王》的時候,我已經開始閱讀魯迅、路遙等作家的書籍。然而從讀大學開始因為脫離了家庭,我一度徹徹底底的放棄了閱讀,直到大四快要畢業才醒悟回來,開始了宿舍與圖書館的生活,工作后讀書日漸少了,但總體是沒有在放下過,雖然現在已不再青春年少,但我有一顆向怡慧老師學習看齊的心,我希望把我看到的書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尤其是對于孩子。

雖然我不知道我的分享是否可以照亮別人的生命,但我永遠不會放下手里提著的小桔燈。如果你、你、還有你,手里都提著燈,就一定可以做到“牽著別人的手,照亮他人的生命"


書影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信息:

作者:宋怡慧

出版社:北京日報出版社

原作名:大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鍵能力

出版年:2017-3

頁數:228

定價:38.00

裝幀:平裝

ISBN:9787547724132

關于閱讀的疑問

在《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本書開始的”特別企劃“里提到了關于閱讀的15大疑問,比如:孩子一看書就打瞌睡怎么辦?只要培養出閱讀習慣,功課就一定會變好嗎?有閱讀的習慣,孩子就一定很會寫作文嗎?閱讀需要有人在一旁陪伴嗎?一定要讓孩子寫讀后感嗎?等等……

怡慧老師針對每一個問題做了解答,根據怡慧老師的解答和我自己對于閱讀的理解,關于讓三四歲的小孩愛上閱讀我自己也總結了幾點,伴隨著我女兒的長大,我的理解也會隨著時間增加深度擴展外延。

1.閱讀要從興趣開始

讓孩子看自己感興趣的書,家長可以推薦,但不可以用家長的權威去硬性攤派,要知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眼里的好書孩子并不一定會感興趣,不如放手讓她自己去選,帶著孩子多去讀書館、書店、多參加書展尤其是童書展,讓孩子在書海里自己游覽選擇,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出她自己選書的品味,給她買一本書輕而易舉,培養選書的品味不可多得。沒有訓練有素的頭腦,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沒有自己選書的品味,不可能有深刻的悅讀。任何學習都不該沒有活力,就像任何閱讀都不該死氣沉沉,放手培養孩子自己的品味,閱讀才會變得生機勃勃。

2.閱讀遵從自然規律

閱讀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年齡段要看適當的書,青春期看《廢都》那是砒霜,歷經滄桑看《廢都》那是看人生跌宕和靈魂的批判,比如,0歲以應該以媽媽閱讀的模式開始,然后是大圖繪本、配少量文字的繪本、圖文并茂的繪本,慢慢過渡到文字書;每個孩子都是讀圖的高手,他們的讀圖能力成人騎馬都追不上,我們要做的只是在年幼時給他適當的書,引導他們的觀察天份,在可以自己選的的年紀給他充分的自主權,從讀圖期過度到讀字期就可以開始從”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四個層次開始培養了。

3.閱讀書單提前儲備

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首先家長就要是一位愛讀書的人,只有當我們有了豐富的“閱歷”,有個人的獨特品味,有知識的沉淀積累,才能真正給孩子以引導,想要”照亮別人的生命”往往是從自己內心先有光然后開始照亮自己的孩子一步步開始的。聽別人說哪本書好就給孩子推薦哪一本,對于寫的是什么?好在哪里一無所知,那你引導不了孩子,你只是書單的搬運工。

在《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吳曉波說:“關于閱讀,我還很同意卡爾維諾的說法,即一個人必須建立自己的”經典書目“”,只有家長能建立自己的“經典書目”,才有能力引導孩子建立他自己的“經典書目。

平時,在我們自己的閱讀過程中,碰到很棒的就加入自己的經典書單庫,定期進行整理分類,在孩子到了合適閱讀這本書的年齡時可以鄭重的推薦給她,并給她講講爸爸媽媽當年讀這本書的感受。

在孩子學會準備書單以后,家里可以每月做讀書總結和開列次月書單親子活動,這比全家外出吃頓大餐要意義深遠的多。

4.閱讀成為自然屬性

讓閱讀成為習慣,內化成孩子的一個自然屬性,有了這樣的習慣后,除了陪伴以及培養她自己選書的火眼金睛,根本就不用推著她去看書。孩子自然會去主動閱讀,在書中發掘她的疑問,咀嚼、消化、思考轉化成自己的感悟,然后用眼睛和大腦去”看“這個世界探索疑問,找尋答案。

現在的這個世界太喧鬧多彩,信息爆炸式的呈現,隨便一個時間段的信息量就比過去的成百上千年還要眼花繚亂,面對滑開手機就可以登錄全世界,簡短搜索就會得到成百上千條碎片化的知識,培養這樣沉靜式的閱讀習慣并不容易,因此特別需要家長持續性的陪伴。在未來孩子就不只是在無線端登錄全世界,而是擁有用心審視這個世界、審視自己的能力

5.閱讀要從陪伴開始

孩子讀書要從陪伴開始,這種陪伴不是讓孩子看書而你無所事事,每次帶女兒去書店,都會看到也有很多家長帶孩子去看書的,不過有些家長基本上是全程看手機沒有任何高質量的互動和陪伴,我真的覺得好浪費。他們中大多的姿態是,讓孩子好好看書,他們施展一指禪絕技在手機的世界遨游,或者緊閉雙眼進入夢的世界,全程與孩子無交流,這不是陪伴,更多的是敷衍。很多家長會覺得冤枉覺得自己也好辛苦,那為什么不自己想想辦法把這種陪伴變成一種更積極的事情呢,比如放棄3萬元的成功學培訓,再陪孩子讀書的時候看一本30元的管理學經典書籍,是不是又有意義有提升自己又節約了一筆錢呢?

我們要和孩子一起閱讀,唯有愛與榜樣才有機會讓不愛閱讀的“滑世代”跟隨你而閱讀,要知道,孩子都是有樣學樣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我認為比喻成家庭教育的不同造成的差異更貼切,而不僅僅只是家庭背景。

分享一點我帶女兒去書店的注意事項:

1、準備工作:夏天穿衣庫不穿裙子,因為小孩子在坐著看書的時候可能會手舞足蹈,穿裙子會走光;冬天里面穿輕便保暖外套大衣,這樣脫了大衣孩子比較輕松自在;包包里只帶少量必要的物品,給自己準備個本子記錄書單或者手機便簽上記錄也行;

2、規則說明,她是個不到四歲的小女孩,所以囑咐的事情會比較多,比如在書店不能大聲說話、不能亂跑亂跳、不能把書弄壞、看完的書要放回原處,等等;

3、先帶孩子找到童書區記住位置,活動范圍就在童書區附近;

4、然后找一個好位置,有咖啡座的我會選咖啡座,沒有的就坐地下;

5、我留守,她去選書;

6、她留守,我去選書;

7、各自看書,她問我的問題我會及時回答,隔一段時間我會和她互動一下;

8、以她不想看了的時間為準,發出信號后準備離開,有喜歡的書會打包。

6.一起聊一聊這本書

從孩子出生我們時刻提醒自己這個意識,就是“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屬于父母”,帶著平等身份的和孩子聊一聊一起看過的書吧,在同看一本書交流心得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你們的想法是那么不同,這樣才可以和孩子碰撞出更多的小火花。孩子的想象力猶如汪洋大海,我經常分不清到底是她在教我還是我在教她。同樣的方式還可以一起聊一聊共同看的一部電影,聊一聊共同經歷的一件事等等。

原創

每一份書單都是一張好方子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起初并不是叫這個名字,這本書的原名叫《大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鍵能力》,名字上我還是比較喜歡原名的,顧名思義,這本書就是怡慧老師用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鍵能力。讀過就知道這本書真的比現在的書名深刻太多了。

這27中能力分別是:

1、關于付出;2、關于面對失敗;3、關于做自己;4、關于價值;5、關于找尋自我;6、關于愛情;7、關于學習;8、關于友誼;9、關于溝通;10、關于外表;11、關于親情;12、關于網絡抹黑;13、關于人際關系;14、關于表達;15、關于公平;16、關于夢想;17、關于做計劃;18、關于懂得生命滋味;19、關于陪伴;20、關于寫日記;21、關于寫作;22、關于視野;23、關于不放棄;24、關于突破;25、關于溫暖;26、關于旅行;27、關于和解。

27種關鍵能力

每一種能力,是怡慧老師的一篇與孩子的短文,面對孩子遇到的煩惱或困難,用傾聽、分享與推薦的溫馨書單對癥下藥,療愈孩子們年輕的靈魂。

用聊天、推薦閱讀書單、交流心得體會來代替說教,我們得到的何止是27份書單這么簡單。通過閱讀這本書,關于和孩子的溝通、對閱讀的理解、對孩子的認識,我們應該都有所收獲。宋怡慧老師真的是一位治愈屬性+++的“靈魂工程師”。

關于夢想の怡慧書單

每一種關鍵能力后面,都附有一份主題書單,27種能力27份沉甸甸的書單,合起來就是一份300本書的大書單。這些書單,不但適合孩子閱讀,還沒有讀過這些書的家長同樣適合,很慚愧,這份大書單里面的很多書,我才剛看不久,還有很多書,我還沒有看過……

比如第一章,在關于付出里,怡慧老師推薦的書單是:

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卡特的《少年小樹之歌》、李崇建、甘耀明的《沒有圍墻的學校:體制外的學習天空》、米奇·阿爾博姆的《相約星期二》

現在,我們要把慚愧先丟到腦后,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的建議是:書單里的書我們可以一本一本的看起來,用自己的品味和認識挑選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放入自己的書單儲備庫,最好是有所輸出有所沉淀,比如讀書筆記等,這樣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做到像怡慧老師那樣給孩子推薦書單。如果孩子已經大了,那就和孩子從大書單里一起選書、一起讀書、一起探討人生吧。

關于突破の怡慧書單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新感悟

看完全書,在之前的理解上我又有了新的收獲

1.設立買書基金

設立買書基金,這真是一個超贊的好主意,以前做過一個花式儲蓄罐的話題,就是用各種好玩的方式督促儲蓄理財,卻從沒有想過設立“買書基金”這樣一個花式儲蓄罐,真的很棒。

我結合自己的情況制定出來的玩法是這樣的:1、以家庭為單位每月存入買書基金,全家人買書都從買書基金里支出;2、設立閱讀門檻,比如買的書要閱讀要輸出,買了不看或看了沒有輸出的下個月取消使用買書基金;3、每月的固定時間,家庭成員提交自己的計劃書單,由一名家庭成員收集(這個工作建議留給孩子)交給買書基金的管理者;4、買書基金的管理者進行規劃,比如是采購回家還是直接去書店或圖書館借閱,或者是采用新形式比如kindle。5、每月家庭會議時公示買書基金的使用情況。

和孩子一起選書買書是一個彼此了解的過程,互相品位的影響就這樣開始咯。

2.閱讀學會書寫

等孩子會寫字了,要從小小的便利貼、從自己寫/畫最簡單的思維導圖開始培養孩子的書寫能力,還不會寫字的孩子,可以玩給媽媽講故事的游戲,或者孩子說媽媽寫/畫,或者媽媽講孩子寫/畫。

陪伴孩子,從閱讀開始,從書寫出發。

3.自己整理書單

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單,尊重孩子的選擇,支持他整理自己已經讀過的書單,列自己想讀的計劃書單,然后大家一起坐下來聊聊書吧。只有你大量優質的閱讀才能有給孩子推薦書籍的本事,或者從別人推薦書單里為孩子精選的能力,但這遠不如授孩子以漁,如果孩子學會自己挑書,你又有足夠的品味給予優質的建議,才不會在書店琳瑯滿目的書籍前風中凌亂,才能把設立的買書基金花在“刀刃”上。

4.生活就是閱讀

把閱讀浸泡在生活中,低頭讀書抬頭看世界,在與世界的沖撞中重新在書中探索深奧的內涵,擴展生命的外延。這就是一條“悅”讀的魅力大道,我們雖然愛讀書,但還停留在把閱讀養成一種習慣的階段,而作者早已升華到“生活就是閱讀”的階段,怡慧老師是一位更高級的閱讀分享者,大閱讀的傳道士。

【最后給大家分享我在和女兒親子閱讀時的五種“愛的套路”】

套路一:家庭閱讀角

1-2平米就夠了,放上書架、相框、柔軟的地毯、軟軟的抱枕,就是一個可以讓她安靜讀書的角落,周末不出門也可以,癱在那里走遍世界。一個小小的空間,一個揮灑想象的地方。同時還可以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書籍,比如看完的書放回原處,不同的書按照系列整理擺放等等,這樣可以培養孩子一份責任心和自理能力。

原創

套路二:定期去書店

每周或者定期與孩子一起去圖書館或者書店,有時候泡在書店里咖啡店的大沙發里,有時候坐在書店準備的長凳上,有時候干脆直接坐在地板上,她看她的,我看我的,她看完一本會自己放回原處再選一本自己喜歡的。今天在朋友那里get到一句話:

法國詩人勒內·夏爾說:“理解越多就越痛苦,知道的越多就越撕裂,但他有著同痛苦相對稱的清澈,與絕望相均衡的堅韌。”

原創

套路三:睡前講故事

點溫暖的燈光,一本書,我來講,她來聽。現在很流行打卡,什么讀書打卡、早起打卡、健身打卡,你也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睡前故事打卡,每天一個故事,一年后收獲的可不僅僅只是365個故事那樣簡單,那份高質的愛與陪伴是無法用錢財來獲得的,也是未來你不能彌補的。

值得一說的是:有爸爸參與的睡前講故事更具有魅力,爸爸的參與會讓幸福升級。

網絡

套路四:提前去上課

如果孩子有報一些學習班,可以提前一些去,那里一般都會有很好的中英文繪本可以閱讀,提前到和孩子一起看幾個故事,孩子上課也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網路

套路五:閱讀在路上

我的書包里有小畫書,卡片書,手機里有一些國學文,最近又增加了卡通英文單詞卡片,接送上下學的路上、出去玩休息的時候,我們會聽聽歌、看看書或者講講故事什么的,這個的重點在于看孩子的精力如何、是否有興趣,不要強行要求。

網絡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對于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怎樣更好的閱讀,怎樣更好的輸出都會有越來越多的理解,我和她是一起成長的,我只希望在一起成長的前幾年,我能多走她幾步,配合老師照亮她前進的路。

-THE END-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