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把人分成理性和感性的人。你也經常批評某人做事時缺乏邏輯,沒有理性。但是如果你真正了解我們的大腦,你就會發現,其實沒有理性的人,全都是感性。《思考,非理性》這本書讓我們了解到了這個不爭的事實,并且教給我們一些克服它的有效方法。
01
我們每一個人都受控于激素。
我們的大腦其實是一堆化學物質和電荷的組成。我們的大腦經常會分泌出,一些類似于藥物的,物質,比如內啡肽,皮質醇,腎上腺素,復合胺,多巴胺等。比如內啡肽會讓我們快樂,皮質醇卻會讓我們緊張。所有的這些化學物質,經常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和感受。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有時候欣喜若狂,有時候卻束手無策,其實這一切,都不是我們理性的思考,而是這些化學物質的影響。如果你明白了這一點,那么在處理的事情的時候,你將會變得更加有目的性,也更加的積極,分析自己對的情況可能會產生哪些化學物質,我們該如何去提防它們,如何去調整自己。
02
情感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我們不能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我們的理性,而是因為我們的恐懼。我們總是害怕出錯,總是害怕承擔后果,所以我們往往會放棄。也就是我們經常被自身的恐懼感所打敗。還有些時候,我們會憂郁和沮喪,那時候我們什么事都不想干,只想停下來,做一些對自己有所獎勵的事情。這些情緒往往控制了我們去完成事情的結果,那時候我們毫無理性可言。
其實我們想要戰勝恐懼,首先你就要去感受最極致的恐懼,這在心理學上也叫做脫敏療法,只要你找到了恐懼的來源,然后你的任務就是去改變它。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自己的感受上,你選擇用什么樣的方式運用信息去完成任務,并實現目標,你就能夠更好的組織計劃并完成任務,同時你也可以用不同的心情匹配不同的工作,來提高你完成工作的能力。
03
你可以自我調節。
重要的,我們要設定一個有價值的目標,然后要有意避開那些讓你分心的干擾信息,讓其成為無關的信息。
我們的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指那些可描述,可再現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是指那些我們經常執行的,比如你要去街角的咖啡館,你應該準備什么怎么行動怎么走,這一切都屬于程序性知識。你或許已經發現,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起主導性作用的就是這些程序性知識。這些程序性知識可以讓我們更加有效的去完成某項任務,而減少思考的過程。所以要實現目標,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追求程序具體化,要把它具體到時間,地點原因和方式方法,然后把自己注意力自動調節到你要做的事情上。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養成習慣的重要性了,所以要完成目標最重要的是依靠習慣,而不是靠我們的自控力,或者是靠我們的理性。
04
不要思考,主要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一種獲取信息的系統。所謂良好的注意力,是指那些在正確選擇引導下的受控制的注意力,它可以幫助我們有意識的引導經過選擇的數據進入我們的大腦。同時排除掉那些干擾的信息,減輕我們大腦的負荷。所以當我們做出了目標的選擇,注意力就會幫助我們搜集有用的信息。
要想集中注意力,內省是關鍵。內省,可以,讓你不斷的思考自己的目標和自己所關注的事物之間是否有著直接的聯系,不斷調整我們的注意力。而冥想是一種實現內省的最好的非藥物手段之一。你可以嘗試每天用15分鐘的冥想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05
現在來讓我們總結一下:其實我們的大腦往往是非理性的,因為我們要受控于自己的激素,同時,我們也要被自己的情緒所支配。這時候我們需要做好自我的調節,用一些像冥想類的辦法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有選擇的接受信息,完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