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陽,從8月26日到9月11日,病程延綿,所有網上流傳的陽之癥狀全部劈頭蓋臉撲了過來:發燒,頭痛欲裂,拉稀,嘔吐,沒胃口,失去了味覺嗅覺,刀片嗓,咳嗽,痰堵,胸悶,夜不能寐……
26日去醫院看急診,核酸要晚一天出來,驗血C反應蛋白顯示白細泡超高,提示有炎癥,熱度38.8,二話不說抗生素治療,掛水。這個時候還不知道自己陽了。
27號晚間,體溫正常了,核酸報告到了手機上,沒有看懂,直接忽略了“陽性”這兩個字,咳嗽出了一些暗綠色的濃痰,自以為是的認為受涼感冒只要能咳出濃痰就快好了。
28/29號兩天白天精神頭不錯,去超市買了半只母雞和椰子、排骨玉米胡蘿卜,煲了兩頓湯,但發覺吃不出味道。喉嚨生痛,咳嗽更厲害了。此時,朋友提示拿核酸報告出來仔細看看,CT值29/22,明確提示陽性,朋友大叫:“你怎么能視而不見?!”
啊!陽了,是陽了。精神頭馬上萎靡,沒力氣,接著就天天靠外賣度日。突然發現住家周邊所有的外賣“美食”都不堪入口,油膩,味重,辣的麻的,就是沒有清淡點的。“曼玲粥”的一款上海口味的“青菜碎肉粥”外加一份桂花米糕,算得上是救命稻草。
熬到9月3日,再去醫院急診科做一次核酸檢測,顯示依舊弱陽性,咳嗽癥狀太厲害,晚間氣喘得無法躺平,只能倚靠在床頭。找到幾十年的閨蜜還在省級三甲醫院做科室主任的,大呼快來救救我!朋友馬上聯系自己醫院的中醫康復科,第二天就開始中醫艾灸,并依病情給了張仲景的“小柴胡湯”劑五服。
經過一周的中醫艾灸推拿服藥,癥狀消散的過程就象抽絲剝繭一樣緩慢,小心著伺候自己,再容不得半點差池。南方入秋后的天氣一會兒悶熱一會兒暴雨,靈魂燥得出竅,身體卻忽冷忽熱無處安放。
醫院的急診室是人生百態的顯像屏,類分明顯:老男人身邊多有老伴陪著,老女人要不獨自一人,或者有個著急上火忙忙碌碌不斷催促的小輩;中年夫妻多半兩兩相伴,老婆打針掛水老公靜靜的伏在病床邊玩手機。閨蜜們對我的先生將我送進醫院大門返身回去山里的行為十分不滿,紛紛質問,姐姐呀,你是怎么混的?!已年過花甲的我本人,倒也不那么憤憤不平。和朋友們打趣,人老了,沒那么矯情!
疾病的到來總是令人猝不及防,也硬生生的撕扯開你和尚撞鐘般的日常。不是因為發燒,我不會倉促逃離山村,留下先生一個人住在鄉野;不是因為新冠呈陽,我不會有一個人被關在城里的家十幾天的經歷。人在難受時確實無助,但也時刻感受著溫暖,好閨蜜們都在手機那端,探問病情指導用藥,每天七嘴八舌建議吃啥補充營養。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寫道:“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這也是我的真切感受。
我不再糾結先生沒有在病榻前陪護是不是太寡情,我能確定這不針對我,他對待誰都是如此。對六七十歲的老年夫妻來說,做事最經濟的核算方法是他頂不頂用。在崗時身邊有人時時關照的人,動手能力堪憂,晚年有一個善于學習與時俱進并不離不棄的老伴,譬如我,那是他的福氣。
我再無有畏懼獨立扛下生活的擔子,有房有糧對面是學校門前是天虹,活好自己不成問題。偶爾一人行,恍惚間回到了大學畢業的單身季,自己做自己的主,多么愜意舒坦。身邊同齡的眾女友曾經滄海,對婚姻都有些看透,這或許是現代的潮流。她們懟男人時說話義憤填膺,直到姐姐我大聲抗議“邏輯不對哦,我家老大高冷但顧家!” 她們一哄笑,散場!
我十分慶幸自己交往一生的女朋友都是人中翹楚,從割頭換頸的發小到大學同窗職場同事,我始終和女人們保持良善的互動關系。我骨子里是愛女人的,類似于寶玉兄弟,認定女人是水做的,男人倒都是些俗物,所以當走過了樹木希林稱之為“女人的分水嶺”的年紀時(五十歲后的十年),覺醒帶來的不是對生活的失望,而是與朋友們同氣連枝,抱團取暖,學會對自己的身體、情緒負責,更用心關愛自己。
一個英文視頻號天天給我做有氧操,9月14日它說道:
It's important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 in this life. Except for your health. Nothing is yours. Less anger. More laughter.
少生氣,多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