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俞平伯說:“《浮生六記》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然而我自信這種說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讀這書的,必有能辨別的吧。”
? ? ? ?初識這本書是因為這書的一篇書籍簡介,里面著重提了沈復和其妻蕓娘的一些生活細節和情趣(想來也是作者深有感觸的),看完真忍不住贊一句:“真乃妙人也”。此書原文為文言文,第一次閱讀讀的是譯文,張佳瑋翻譯的恰到好處,既能通俗易懂,又不失文言況味,讀來只覺快哉。
? ? ? ?浮生六記中閨房記樂和閑情記趣,是全書最讓我喜愛之處,主要記錄了沈復和蕓娘成婚后的一些生活趣事,夫妻之間的那種情趣和默契生動自然,平淡中透著歡樂,平凡中透著精致。
? ? ? ?生活中,常聽身邊的人說:我們之所以生活不精致,是因為沒錢。其實生活過得精致與否與錢的多少并無多大關系,重點在于心態。如果你有一顆熱愛生活和追求審美的人生態度,不管是富有還是窮困,依然可以將生活過得豐富、有趣、多彩。
? ? ? ?而婚后的沈復和蕓娘便是精致地活著,沈復沒有一官半職,和自己父親一樣給人當幕僚,也時常有缺錢的時候,但他和蕓娘依然用心地活、精致地活。書中說菊花黃之時,沈復想對花酣飲,不想去附近找地方喝酒,但自己帶食盒,對花喝冷酒吃冷食,又著實失去趣味,而蕓娘真是個有趣的人,竟想到租賃一個餛飩擔子,這樣一來熱酒煮茶烹菜便全都不是問題,那天沈復和其朋友可謂乘興而來,盡興而去。蕓娘于生活中經常有些實用而又不失情趣的法子,諸如為夫君喝酒準備的“梅花盒”,幾個白瓷碟拼成梅花狀,里面放上各色下酒菜,方便而儉省(我想現今我們過年常用來待客的食盒或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文中還說夏天荷花初綻,晚上閉合,白天盛開,蕓娘便用小砂囊,撮少許茶葉,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來煮茶,香韻尤其絕妙。王小波曾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這大概說的便是蕓娘了吧。
? ? ? ?書中說蕓娘早年喪父,年紀稍長后便開始靠女紅支撐家里,后面偶然在書架上看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因為能背誦,便一個字一個字對照認著,這才開始識了字,在后來刺繡的閑暇時光,漸漸也通曉了詩詞。從文中描述的夫妻二人關于詩詞的談論,便知蕓娘也是下了苦功的。
? ? ? ?后來沈復弟弟娶妻下催妝禮缺了珠花,蕓娘毫不猶豫拿出她當初所受彩禮的珠花,婢女仆婦都覺可惜,蕓娘卻不在意,反倒是破書殘卷這些,極為珍惜。沈復書中說:家里的書,凡是殘缺不全的,蕓便搜集整齊,分門別類,匯集制定成冊,起名叫“繼簡殘編”,破損的字畫,蕓必然找出舊紙來沾補成幅,請我補全好,然后卷起,就叫做“棄余集賞”。看到這里,我覺得蕓娘真是一個蕙質蘭心的女子,不過分苛求銀黃之物,卻對書籍畫作如此愛惜,我想他們的家一定是一個幽雅嫻靜、賞心悅目的所在。
? ? ? ?蕓娘不僅有著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還有著自己的夫妻相處之道。沈復言蕓娘像有些迂腐的儒生,拘泥多禮,偶爾自己為她披衣,或者整理袖子,蕓娘必然連聲道“得罪”,有時彼此遞巾給扇,她必起身來接,沈復初始很煩這點,道蕓娘“禮多必詐”,蕓娘辯解道:“恭敬而有禮,怎么反而說我詐呢?”沈復回:“恭敬在于心,不在于虛文浮禮”。初始我也以為夫妻之間不必較多禮節,可蕓娘隨后的回復讓我覺得有些東西確實不可廢,蕓娘辯解道:“至親莫如父母,我們可以對父母內心恭敬,外在卻表現得放肆狂狼嗎?世間各類反目的事,大多因開玩笑而起,以后不要冤枉妾身了,真讓人郁悶死呢”!
? ? ? ?仔細想想,蕓娘所言極是,夫妻相處之間相處時間長了,關系會越來越親密,很多時候對方對自己的付出會視為理所當然或者彼此之間無所顧忌,言行失當,失去了原本的模樣,但一些應有的禮節可以提醒我們對方的身份和付出,適當的表達也會更加促進彼此的關系,例如在對方為這個家辛苦付出時真誠的一句“老婆(老公)辛苦了”遠比無言的感謝來得動人。蕓娘被夫君質疑時,并沒有生氣哭鬧,而是告訴夫君自己的看法,隨后還就事講述了隨意質疑的可能后果及自己被冤枉的感受,沈復后來攬她入懷,溫言撫慰,此后,夫妻間多了這些“虛禮”,時間越久,感情越密。先以理服人,讓夫君了解并認同自己,隨后以情感人,讓夫君心有愧疚并戚戚焉,實乃夫妻溝通之表率。
? ? ? ?后面兩記是坎坷記愁和浪游記快(現今僅存四卷),主要講述的是沈復的坎坷及蕓娘的病逝、沈復周游各地的見聞。坎坷記愁篇不多作感言,世間之事皆有因果。浪游記快篇沈復描寫的非常平常有趣,若是我對江浙一帶更為熟悉,想來讀來會有另一番感覺,現讀完只覺在以前交通不便的時候沈復都游覽過那么多地方,體會過不同的美食美景和風土人情,現在交通如此便利,我們更不應該拘泥于方圓之地,該多出去走走,用眼睛去閱讀世界,用腳步去丈量世界。
? ? ? ?林語堂先生說蕓娘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確實如此。譯者張佳瑋說讀完此篇都產生了“沈復簡直配不上他妻子”的念頭,蕓娘確實如張佳瑋所言是一個“風雅感性、緘默沉靜”的女子,非常出色,可在我看來沈復也很好,在那樣的年代,他對蕓娘一往情深,給了蕓娘包容和寵愛,鼓勵蕓娘女扮男裝去看廟會,炎熱時蕓娘想去清涼地方避暑,卻怕公婆不許,而沈復知其意后盡力去達成蕓娘所想,這樣可愛有趣的蕓娘有很大一部分是沈復的成就。
? ? ? ?之前看的書籍簡介說:兩個人走過一生,日子其實是一瓦一磚,生命卻是一梁一柱。只要有了相互成全的勇氣,也便有了一座城。
? ? ? “凡讀書,必有所成”,此書,真誠而不做作。最大的感悟就是“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有生之年我們要努力地讓自己過得快樂,讓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美好的愛情和生活,其實并不難,說到底不過用心二字,愿我們都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