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很多父母問,和孩子說話經常感到“牛頭不對馬嘴”,原本是關心孩子,可是他卻不領情;想說點知心話,卻發現孩子心不在焉。
現在的父母應學會怎樣和孩子說話,怎樣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夠及時知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蘊含的關愛和善意,減少由于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子女的抵觸情緒。
不要XX
“不要說話”“不許插嘴”“不能看電視!”總是站在高于孩子的地位上,來評判孩子的行為。
這樣做必定適得其反,會讓孩子更容易出現抵觸情緒,甚至隨著成長出現逆反心理。因此在和孩子的溝通中,盡量少說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父母應該在必要時超脫家長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進行交流。
罵孩子蠢、笨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愛說孩子是“笨蛋”。如,孩子考試不理想,有的父母會說:“你怎么這么笨啊!”又如,孩子某道題不會做,有的父母會說:“你怎么這么笨啊!”殊不知,這些父母的做法會嚴重損害孩子的心靈。
因為孩子的知識和經驗不足,缺乏辯證分析事物的能力,他們把父母、老師作為依賴者和崇拜者。同時,孩子因為年齡小,具有較強的受暗示性。慢慢的,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和老師說的話是對的,自己確實是一個“笨蛋”。所以,當父母的千萬不要說孩子“笨”,而應多給孩子一點鼓勵和幫助。
別人家的孩子系列
你小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一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不玩游戲、不看電視、天天就知道學習,回回考試都是第一!這個孩子長得好看,寫字好看,成績單也好看!
或許這是家長們最長說的一句話了,而恰恰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這種比較對孩子價值觀確立是一種極大的干擾,對于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也是一總破壞。這句話對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破壞孩子的心里平衡,不利于孩子內心成長,更容易讓孩子失去應有的信心。
教養孩子,要尊重孩子自身的特點,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一味地與他人比較,只會讓孩子迷失自己,既不了解自己有什么長處,也不能認識自己的短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盲目地追趕著那些永遠優秀的“別人家孩子”,似乎那才是他的人生目標。
爸爸媽媽們,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蹲下來聽聽孩子的心里話,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當孩子的大朋友,與孩子一起成長!
注:本文為每周微課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