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出自《道德經》第36章,意思是說:若要削弱,必先強化。
有什么含義?
如果打算消弱某種事情,必須提前強化它們;這是處理和解決很多事情和問題的方法;想要削弱某個勢力,削弱某種影響和削弱某人地位,聰明的辦法就是縱容它,強化它和抬舉它;讓它們升級,擴大和發展,讓它們囂張,跋扈和狂妄。
有什么道理?
升級會有更多的消耗;擴大會有更多的漏洞,發展會有更多的錯誤;囂張會更多的不滿,跋扈都更多的怨恨,狂妄都更多的氣憤;因此,他們會有更多的壓力,更多的阻力和更多的反力;根據陰盛陽衰和物極必反的規律,它們就會出現失誤,錯誤和延誤,它們就會遇到麻煩,困難和痛苦,它們就會變得脆弱,柔弱和軟弱。所以,更容易被拿捏,被消弱和被掌控。
削弱對方的笨拙的辦法就是直接打壓,正面抵制和和全面抗拒,反而使它們形成逆反的心理,堅硬心態和強烈心意,從而讓它們愈發兇悍,固執和頑強;繼而難以削弱它們,難以壓制它們和難以制服它們。
強者思維通常是放一馬,讓一步和等一會;想要弱化什么,必先強化它們,想要強化什么,必先弱化它們;然后再處理,然后再解決;結果更扎實,效果更明顯;弱者思維通常是應急反應,隨時處理和立即對抗;擔心失控,害怕無力。苦于應付,忙于對抗,疲于奔命,效果甚微。
有什么作用?
等待事物變強一些再削弱,就會比較徹底,等到情況變明一些再處理,就會比較完全。鏟除于萌芽難以徹底,鎮壓于起初難以服眾;變強再處理,可以消耗對方的能量和資源多一些,稍后再處理,可以完成我方的任務多一些;
有什么方法?
其一,順勢而為,借力而行和循道而治;讓大道懲罰它們,讓規律修理它們,讓外力整治它們。其二,培養之后的打壓更有效,鼓勵之后的鎮壓更徹底,強化之后的削弱更完全;其三,利用其得意忘形;出其不意則效果顯著;利用其驕傲自滿,攻其不備則結果扎實;利用其洋洋得意,打其不防則下場更慘。
有什么證明?
準備整治右傾現象,就先搞大鳴大放,被稱為引蛇出洞;打算制服伊拉克的野心家,先對他的狂妄示弱,還對他的撒野忍耐;讓他誤以為能夠天下無敵,讓他真以為能夠橫行霸道,然后,聯合各派力量,給他致命一擊,從道義上,經濟上和軍事上,徹底打敗他,完全削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