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巴菲特幕后智囊,伯克希爾副董事長,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學院。
下面介紹芒格自述對他最有用的且一生都在踐行的七條道理和態度。
1.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正確的愛應該以仰慕為基礎,而且我們應該去愛那些對我們有教育意義的先賢。
感悟:當你想要一樣東西,首先你要讓自己有資格去擁有它。就像塔尖上的明珠,引誘我不停攀巖,不停爬高。我要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憑什么我能獲得,我是否配得上?我想要遴選上岸,那么你能達到你想考的崗位的工作需求嗎?我想要美滿婚姻,那么你能打造一個溫馨有愛互相陪伴的家庭嗎?亦或是想得到智慧大腦,那么你有每天閱讀超過一半的時間并且運用到實踐中嗎?果真是那句話,憑你的努力,還遠遠不到拼天賦的地步。
2.獲得智慧是一種道德責任,光靠已有的知識,你們在生活中走不了多遠。他們每天夜里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我不斷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過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奮的,但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夜里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
感悟:可以說從初中畢業以來,我就開始混沌度日,覺得自己每天夜里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愚蠢一點點,我的腦子簡直萎縮成一個核桃那么大了。身邊的人大多也是。世界那么龐大,宇宙那么浩瀚,而我的思想,就像滄海一粟,小的可憐。希望從此以后,每天能比起床時聰明一點。
3.你們必須掌握許多知識,讓他們在你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思維框架,在隨后的日子里能自動地運用他們。如果你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我鄭重地向你們保證,總有一天你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我已經成為我的同齡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發生過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會像一個無知的孩童。”
感悟:上面這句話是講歷史,但不僅僅是歷史,現在已經是跨界知識的世界了,我感到惶恐的是,我尚未在某一領域成為專家,更何況跨領域。我尚且沒有一個點,如何連成一張網?我要學習,心中嘶吼的只有這句話。
4.我有一條鐵律,它幫助我在偏向于支持某種強烈的意識形態時保持清醒。我覺得我沒資格擁有一種觀點,除非我能比我的對手更好地反駁我的立場。我認為我只有在達到這個境界時才有資格發表意見。這種別陷入極端意識形態的方法在生活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們想要成為明智的人,嚴重的意識形態很有可能會導致事與愿違。
感悟:這句話我想了很久,悟不透。我覺得芒格的意思是,要把自己支持的觀點各方面完全客觀地研究透,比反對者更清楚它的缺陷,才算是不被蒙蔽。尤其是跳出意識形態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由于性格使然,我發現我極易受到情緒感染,稍有煽動力的語言便能迷惑我,更何況意識形態往往極具洗腦能力。我要更客觀,我要擁有更多知識,以便跳出迷霧,以便分辨。
我常常在和老弟吵架(大霧,明明是辯論)的時候發現,自己都找不到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也找不到事例來反駁對方,這種情況大概就是非常淺薄地了解了一點點,就迫不及待地以某某觀點為擁躉,很可笑,很愚蠢。
5.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論,即使是當你們的動機很高尚的時候。另外一種應該避免的事情是受到變態的激勵機制的驅動。
感悟:訴諸利益!此四個字乃真理也。當年毛爺爺打天下,不也得給貧苦老百姓分地嘛。
6.將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夠收到奇效。我認為生活就像比賽也充滿了競爭,我們要讓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為學習機器的人發揮最大的作用。
感悟:通俗地講,就是讓最能干的再多干點,讓不能干的再少干點。這完全符合市場要求,我也不覺得憤憤不平了,如果我發現自己的任務比別人都多,那我就偷著樂吧~
你們在生活中應該努力擁有普朗克知識的人,而避免成為擁有司機知識的人。“我認為這個世界的知識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朗克知識,他屬于那種真正懂的人,他們付出了努力,他們擁有那種能力;另外一種人是司機知識——他們掌握了鸚鵡學舌的技巧。”
感悟:看起來懂很多的人,和真正有學問的人,大概就像大學里的學霸和考試前熬夜搞應試技巧的學生之間的區別。
7.那你們必須對它有強烈的興趣。你們一定要非常勤奮才行。我想我之所以能夠和他們合伙,部分原因在于我努力做到配得起他們,部分原因在于我很精明地選擇了他們,還有部分原因是我運氣好。
感悟:也許我還沒找到自己有強烈興趣的方向,但我能做到后半部分,那就是非常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