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大漁 ? ?微信公眾號:一路十年
《浮生六記》這本書我是從5月23日開始看的。為什么記得這么清楚,不是因為記性好,而是不確切從什么時候起,我養成了每開始讀一本書,總會在翻開封面的第一頁空白紙上,右下腳處寫上我的名字,寫上開始讀它的日期。讀完之后,再翻回首頁,填上讀完的日期。
這本書,之前讀的快完了,今天繼續時還剩下40頁。下午花兩小時的集中時間把它看完了。因為最近多本書在穿插著看,所以讀完一本的時間略顯有些長。
這本小書是清乾隆年間人沈復寫的一本自傳性書籍。全書本有六大篇,分別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遺憾的是,這本小書被人發現時,《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兩篇已經遺失。
通篇讀來,對因遺失兩篇而不能全讀沈復這本作品有感遺憾。因為沈復的文字我是喜歡讀的。沈復于《浮生六記》中,看似平平實實的記述,但真摯的感情飽含其中,不經意間打動人心。他的文字猶如山澗的一溪清流,涓涓流淌于青石之上,沒有恢弘,卻也別致。
沈復寫的《閨房記樂》篇,最打動我。在清代,男權的封建社會里,他能與妻子蕓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實屬不易。另外,他們“布衣菜飯可樂終生”的超然生活態度,值得敬佩和學習。只可惜,兼具才情與靈性的女子蕓,終究早逝,只留得多情郎孤身一人,有些凄涼。命運為何這般捉弄?
讀《浪游記快》篇,我們就能更加了解沈復的性情了。沈復一貫喜好游歷名勝風景,每到一處某差,必然要結朋邀友一同前往,游歷中行酒令,吟詩作畫,奏樂豪唱,盡得其樂,酣暢忘返。即使經濟境遇再不佳的時候,只要有機會,也一定會順路游歷山水。可見,沈復不僅有對妻子的重情與開明,更有豁達、不羈的性格,有一種不受世俗框束的本真本性。
讀這本真性情的小書的閱讀體驗,有點像我之前閱讀《瓦爾登湖》的感覺。
起初讀來,因為太平實,如同一片風平浪靜的湖泊面,絲毫波紋的樂趣也沒有,且記述的又是我們當下不熟悉的場景和畫面,所以覺得有些乏味。可,慢慢往下讀,深入進去,進入到你就是沈復,你一邊讀一邊就在經歷沈復的經歷,你會發現,越讀越開始有滋有味起來。
原來,平實的記錄背后,是一個真實人物的熱心,是起起伏伏二十年的生活經歷,你能讀出一種生命的本質來。好想能夠明白,“哦,原來生活就是這樣的,生命就是這樣的。”最后,不知覺讀完,依然意猶未盡,依依不舍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