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詞匯篇受到大家的歡迎,讓我十分受寵若驚,也很開心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們這次要講的部分,與詞匯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詞組成句,句匯成段,段合成文,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不管什么類型的英語考試,也許它不包含聽力,也許會沒有口語,但必然會包括閱讀這一項,這是為何?從測試學上來說,閱讀測試是最能體現一個人語言基礎的測試方法;從語言學上來說,閱讀是人類學會單詞后最先具備也是最基礎的能力。然而,在使用這項能力的時候,因我們自身的原因,會在某些方面力不從心,而這些方面,就將是我們提高閱讀能力的突破口。
在我所教授的學生中,基本上都以留學為目的,所以在這里我就以雅思A類和托福的閱讀作為應試類的例子(由于他們屬于學術閱讀,代表性較高),與欣賞類(即致力于通讀英文原著)的情況分開討論。總的來說,我們在閱讀時遇到的困難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單詞看不懂,看懂單詞卻讀不懂句子,閱讀速度慢找不到重點。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各個擊破,獲得提升。
病癥一:單詞一看兩眼蒙
處方一:好好背單詞
這無疑是最穩妥的方法,具體參見上一篇文章《高效學英語之詞匯篇》,在此不贅述。
處方二:聯系上下文猜出詞匯大意。
舉個栗子——
Some dinosaurs were as small as rabbit; others were?enormous. Some ate meat, and others eat plants.
假如說句子中加粗的這個詞enormous我們不認識,那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前后看一看,這個句子在講什么。第一句說,有些恐龍和兔子一樣小,另一些_____。第二句,有些食肉,另一些吃素。從后一句的肉和素,應該很明顯看得出來前后是對比的關系,所以enormous這個形容詞,和前半句形容詞small進行對比,大概就是“大”或“巨大”的含義。
在英語考試當中,這個其實可以作為閱讀里詞匯題的一個答題技巧(類似的技巧不少,但由于我們旨在提高能力,就不多展開了);而在大家閱讀源語原著時,這個也可以作為我們提高閱讀能力的練習,因為只有你讀懂了上下文,才有可能猜得出單詞的大意,不是嗎?
病癥二:單詞成句更抓瞎
有同學說,這句子里的單詞我都認識,但是合在一起我們就互不相認,不得其義了。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兩個原因:一是在句中單詞的含義并不是你熟知的含義。這就提醒我們,背單詞的時候不能只知道常見的含義,要多了解不同的用法,本質上就是需要大量輸入;二是沒有能了解句子結構。這也是最常見的原因,接下來我們就主要從這個方面入手。
處方:透過現象看本質找準句子結構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讓我們抓瞎的句子,是不是要么是長句,要么是結構比較特殊的句子(如倒裝、強調、虛擬語氣等)呢?所以要讀懂句子,其實關鍵就在于找到句子結構,也就是找到句子的主謂賓。
長句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它要交代的,要修飾的東西較多,那么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就可以化繁為簡,直接找出它所修飾的東西,這樣整個句子就非常清晰了。我經常跟學生說,我希望大家擁有的能力就是,在看到一個句子時,就像帶上了透視鏡,透過人的衣服,直接看到他的身材甚至骨架,也就是句子的結構。
給大家舉一個栗子——
Anthropology?is?a?science?in?that?anthropologists?use?a?rigorous?set?of?methods?and?techniques?to?document?observations?that?can?be?checked?by?others.
先給自己一分鐘,大家自行理解一下,我把大家可能不認識的詞列一列:
Anthropology人類學
Rigorous強有力的
Observations觀察
In that由于,因為
接下來我們來透視一下:
主語:Anthropology
謂語:is
賓語:science
好,這就是整個句子的主干了,即“人類學是一門科學“。那么后面這一大串是什么呢?就是這個句子穿的衣服,也就是修飾的部分。現在,我們一起把衣服給它穿上:
Anthropology?is?a?science
[in?that?anthropologists?use?a?rigorous?set?of?methods?and?techniques?to?document?observations]that?can?be?checked?by?others.
人類學是一門科學,(什么樣的科學呢?)因為人類學家采用一整套強有力的方法和技術來記錄觀測結果,(什么樣的結果呢?)而這樣記錄下來的觀測結果是可供他人核查的。
這樣一看,這個句子是不是結構就非常明顯了呢?培養這種能力,我們需要了解英語中幾種基本的簡單句結構,比如主謂賓、主謂、主系表、主謂賓賓補等等;此外還要了解幾種從句的結構,如名詞性從句(主從、賓從、同位從等)、形容詞性從句(定從)、狀語從句(原因、條件、時間地點等)。所以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什么去上語言課程的時候,在“預備階段”或是“基礎階段”,老師會給大家講一些語法還有句子結構了吧。
要想提高對句子的理解能力,我們首先就要養成這樣拆分句子的思維,這個是需要長期且大量閱讀來進行練習的,可以作為大家今后努力的方向。
病癥三:閱讀耗時且反復
常見表現為,閱讀的速度比較慢,一個句子不能理解并一直糾結,或是深陷于細節之中不能自拔;另一種表現為讀文章總是回讀,可能兩三分鐘一直在讀同一個句子,似乎模糊知道意思但又不確定。類似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提高三個方面的能力來進行改善。
處方一:保持專注
閱讀是一項需要專注力的活動,因為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不僅僅是看字句的含義,還要去理解它的結構以及在整篇文章甚至整本書中的作用,一旦出現走神的情況,即眼睛在動但腦子并沒有在思考,就很容易出現回讀,耗費的時間較多。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可以試試番茄工作法,定時15-20分鐘,在這期間只專注做一件事,如閱讀文章,結束后休息3-5分鐘,再進行下一次專注任務。這個方法可以提高大家的效率,也可以慢慢提高我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處方二:讀句子時先讀主干
這個方法適用于英文考試中的閱讀。我們在讀文章時,不可能每個詞句都通讀并理解,肯定要找重要的部分,那么這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必然是句子的主干。所以我們其實可以用前文提到的,找句子結構的方法來解決。比如之前的例句:
Anthropology?is?a?science
[in?that?anthropologists?use?a?rigorous?set?of?methods?and?techniques?to?document?observations]that?can?be?checked?by?others.
我們首先判斷出句子的主干,之后的細節可以先不讀,如果在問題中問“為什么觀察結果可以供人核查”,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到修飾部分里in that這個小句就可以了。這樣一來,閱讀時所用的時間可以大大減少。
處方三:善用邏輯思維
我經常跟學生說,我們學習英文這門語言,不僅是語言的學習,還是邏輯思維的學習。邏輯這一點貫穿于所有英文考試中,在出國類考試里尤為明顯。在許多英文原著中,邏輯思維也常閃現光芒,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建議大家去讀讀這一類原著,里面環環相扣的邏輯寫作值得學習。
而在閱讀中,如果我們能夠運用邏輯思維,那么就可以幫助我們成功找到文章的重點,節省閱讀時間。在英語考試中出現的閱讀,大多為議論文,所以,我們若可以找到論點,那么毫無疑問,它就是需要我們閱讀的重點,而剩下的論據(細節、舉例等)就可以根據具體的題目來進行閱讀。
回憶一下,為什么老師在講閱讀文章的時候都提到,重點閱讀文章以及每一段的首末句呢?原因就在于,這些位置是論點最常出現的地方呀。除此之外,因果、比較、讓步等邏輯關系也可以給我們快速閱讀提供不少幫助,比如我們常用的although,表示“雖然”,我們知道出現這樣的結構,理解的重點不在這一句,而是下文“但是”之后的內容。像我們發好人卡時會說:“雖然你很好,但是我不能和你在一起。”重點在何處,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就是這次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閱讀部分。最初開始思考這方面的問題,還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當時教材是一本本厚厚的英文原著,每周兩三次課,閱讀量極大,考試之前還要閱讀教材來復習,所以從那以后就開始思考如何快速且有效閱讀,今日分享出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下期分享與提高寫作能力相關,希望下次還有你們哦~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