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習俗
? ? ? ? 在我們家族里,不知是從何時傳下來的習俗,家里來客人時,女人做好飯菜端上桌給客人吃,女人自己是不能陪客人上桌吃飯的,只能在后廚隨便吃點。于是父親常常跟我們說:他要打破重男輕女的習慣,男女平等,他做到了。在我們家里,父親的弟弟妹妹,和我們兄弟姐妹,包括我母親,都是一樣對待。家來客人了,照樣熱情款待,吃完飯,給客人端漱口水。親朋好友都愛上我們家來。
? ? ? ? 我們家還有一個規矩,客人到我們家來,第一時間就煮兩個荷包蛋給客人吃,那時能吃上一個雞蛋都是很幸福的事。我們眼巴巴的看著客人吃,等客人走了。父親就會說:“鍋里有湯,去喝吧!”看著鍋里煮荷包蛋剩下的蛋白漂在上面,忍不住我喝上幾口,味道腥腥的,但還是覺得滿好喝的。父親說:“喜歡吃再給你們煮兩個雞蛋。兄弟姐妹都會說:“不用了。”那時候的雞蛋很珍貴,要拿到街上賣掉換錢給家里買鹽或者換肉吃的。買肉還專挑肥的買,油水大,吃了才不饞肉。
? ? ? ? 我不明白,為什么來客人一定要煮荷包蛋給客人吃呢!父親說:“做人要真誠,這樣朋友才會多,親戚才會往你家來,這樣才會有人氣。”現在想想父親說的話很有道理。
? ? ? ? 父親從城市回到農村后,先是開墾荒地,后來利用業余時間自學了一門技術,還說什么藝多不壓身的話。可是學什么不好呢,偏要學石匠。石匠就是把石頭打好,父親很有頭腦,石頭到了他手上就是個寶,想變成什么樣就什么樣。修橋要用石頭、蓋房子也要用石頭,就連磨玉米面的石磨(磨石磨豆花的工具)他也會做,還有瓷磚廠的磨盤他也做。磨盤不好做,要做好久才能做好,但是價格比較高,二十元一個,那個年代二十元價格還是比較高,不是他自己要的價格,老板主動給的,說我父親人好。
? ? ? ? 因為父親的手藝和人緣,經常有人到我們家請他打石磨,幫鄰居打石磨父親從不收錢,吃頓飯就行。村里好多人家的石磨都是他做的,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石匠,我用現在的詞形容:石匠工程師。
? ? ? ? 父親學了石匠后,在家種地時間就少了,一般種地就是我母親的活了,只有到插秧收割等農忙季節父親才會回來,其它時間都是在外面修橋建橋的。
? ? ? ? 我老家是重慶萬州,云陽是萬州下面的一個縣城,縣城建的每座橋都有父親的作品,云安最出名的第一所吊橋也是他設計的,云陽大橋、棟村大橋都參與建設。
? ? ? ? 在建橋時,有時需要用雷管炸山,父親差點丟了性命。潘長江演的《把手舉起來》電影里有個情節,就是鬼子追八路在橋上的那一段,導火繩快點著炸橋,被新疆小毛驢尿一泡尿滅了,才逃脫危險。我父親也一樣,他一個人點雷管,來不及逃脫,忽然火滅了,也不知道那路神仙留下他活下了一命,所以他認為他命大,這也是他感到自豪的一件事。
? ? ? ? 父親是個勤儉持家的人,在外面掙來大把大把的錢自己舍不得花,每次都如數交給母親保管貼補家用。而且每次回家都給我們帶麻花、油條和歡喜頭(就是麻團,元肖外面沾籽麻的那種),那時的這些東東就是我們的零食。一家人其樂融融。
? ? ? ? 到了晚上,就是父親擺龍門鎮講故事的時間,講西游記和八仙過海。聽故事的我經常做夢,夢見自己都當神仙了。父親講八仙過海,講的特別好,每次講的時候,母親就在旁邊笑咪咪的說:“有那么玄嘛!一天到晚光吹牛。”卻一臉崇拜的表情。
? ? ? ? 小故事大道理,父親常常用講故事的方法教育我們。什么“出門看天色,進門看眼色。”為人處事,三思而后行,小虧不愿意吃,必會吃大虧,交朋友不要以貌取人,不要欺負老弱病殘的等等,耳朵都聽出繭子了。別小看吹牛,吹牛也有正能量做人的成分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