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苦于老大不小卻一事無成?是否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健身、戒煙、看書的計劃周而復始,卻總是無疾而終?我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敗的原因又在哪里?在《成功、動機與目標》里,作者對傳統成功學觀點提出質疑,摒棄平時聽到的太多顯而易見但無用的建議,以嚴謹可靠的科學依據,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闡明了樹立正確動機與成功實現目標之間的關系,并鄭重指出——所有人都能更好地實現目標!
1、“為什么”與“是什么”
“為什么”和“是什么”思維方式的不同局限著我們的目標執行。因為目標可以被理解為較抽象的“為什么”做這件事,或比較具體的行動“是什么”。比如說,目標“健身”可以被看作是保持健美的身材(為什么),或者是每天跑步5公里(是什么)。
當我們想得到更多精力和動力或避免誘惑時,請用“為什么”來思考。“為什么”思維會使我們更看重“合意度”的信息,意思就是說,我們做這件事或達到這個目標對我們是否有好處,有什么收益。這些都是我們思考在較遠的事時會問的基本問題。例如讀幾年大學會不會給我們帶來成功和財富?堅持讀書半年會不會幫助我事業晉升?對目標采取“為什么”式的思維能使我們更有動力,因為專注于我們將來能得到的回報,不僅使我們倍受鼓舞,還能增強自制力與毅力。
當我們在做一件困難、生疏或耗時間的事時,請用“是什么”來思考。更加具體的“是什么”思維會使我們更加重視“可行度”信息,意思是說,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做到要做的事?應該怎么去做?當我們在考慮近期要執行的事時,這些是我們想到的更多的問題。例如,如果每天堅持看書,最大的困難是什么?以現在的速度來看,看完10本書,每天要看多少頁?用“是什么”方式思考目標,能讓我們更專注于具體的必要行動,將目標的實際操作進行每天的量化,這樣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安排時間,還能防止拖延時間。
記住,當考慮較為遠期的計劃時,我們都更傾向于用“為什么”思考。這就讓我們太過重視目標達成后帶來的好處,而太少考慮怎么去做。另一方面,我們又自然而然地用“是什么”來考慮近期的目標,這樣就容易太注重于實際操作,而沒有充分體會到生活要帶給我們的樂趣而難以堅持下去。最佳的目標往往是在我們權衡“合意度”和“可行度”之后做出的沒有偏見的選擇。
2、“表現”還是“進步”
我們的目標究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表現”,還是“進步”呢?具體說來,完成某個工作項目,到底是為了向上司展示自己有這個能力把這件事情做好,還是把項目看作學習和積累經驗的機會。目標的選擇會影響追尋目標之路的興致和趣味,也會決定面對困難時,我們能堅持多久。
當“表現”是我們的目標的時候,這個意愿叫做“績效目標”——展示自己的聰明、才華、有能力優于他人。當我們“追求績效”目標時,精力會被指引到獲得一個特定結果上,比如考試拿A、達到一個銷售目標。我們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目標是因為我們認為達到這個目標能夠給我們帶來某種肯定,會使我們看上去或自我感覺聰明,有才華,搶手。“績效目標”往往能帶來動力,對于想證明自己聰明或者有價值的人往往會用極大的精力和強度去做一件事,當有現實的獎勵時更加如此。
當“進步”是我們的目標時,這個意愿叫做“精熟目標”。在追求精熟目標時,我們不因是否達到特定結果而評斷自己,取而代之的是進步。我有進步嗎?我在學東西嗎?這種目標是更注重于自我提升而不是自我肯定,它關系到的是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證明自己已經是最好的了。當追求精熟目標時,我們比較不會因為困難和差強人意的表現而埋怨自己缺乏能力,因此輕易放棄。我們會找更可控的原因,比如我學習是否足夠努力嗎?是否應該換個戰略?是否應該找個高手請教?通過這種方式反復修正,克服各種困難,在每一次進步的成就感中,找到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
對于哪一種目標更有益,就要視情況而定了。表現目標更追求結果,而進步目標更享受過程,因此表現目標比進步目標更能鼓舞人心,進步目標比表現目標更能克服困難。毫無疑問,我們不但要愛結果,還要愛過程,因為這是得到快樂的關鍵。
3、“進取”與“防御”
當我們的目標以“進取”為主時,我們是從“成就”的角度看待它——我們理想中想獲得的東西。當我們的目標以“防御”為主時,我們考慮最多的是安危——我們不能失去的東西。總的來說,“進取”目標是有關收益最大化,而“防御”目標是有關避免損失。例如在談判中,我們是追求最高的價格獲得成交,還是堅守最低的出售底線。
“進取”目標會導致風險偏好,使我們什么都想試試,不容錯過任何機會。這帶來的是更多想象以及創造性思維。進取型的人愛想新點子、新方式,注重速度多于準確性。如果我們是“進取”型思維方式的人,或是正在追求“進取”型目標,那么自信和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能助我們一臂之力。樂觀能使我們看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追求進取目標時它會給予我們極強的動力,使我們勢不可擋地挑戰萬難。
“防御”目標偏好謹慎,它使我們更害怕犯錯,更愛說不,更不嘗試新鮮事物或用新方法實現目標,不過它也使我們做出更好的計劃,更少拖延。因為防御目標幫助我們更多的關注細節,注重準確率多于速度,在誘惑和干擾面前表現極佳,不會有漏網之魚。如果我們是“防御”型思維的人,或正在追求“防御”式目標,過多的樂觀反而會壞事。因為一絲悲觀對我們來講或許是最有用的,因為沒什么比察覺到失敗與危險的可能性更能使人加以防備,加好計劃。
“進取”與“防御”都能帶來成功,重點是識別目標的種類然后運用合適的策略去實行。雖然大多數時候我們處理目標的思維方式是固定的,非進取即防御,但有時候境遇決定了目標,所以我們需要注意到目標性質的不同從而適時轉換策略以獲得成功。
合適的策略不但帶來更大的成就,還能讓我們“感覺對”,使我們的成功之路更愉悅,更令人滿足。請記住,盡可能根據正在著手的具體事實決定相應的目標類型,然后堅定不移的開始實施你的計劃,開始向成功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