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問答1,老師要求復習這一章,主要是關于“長期”這個概念的,我只字不差的復習了一篇這周的內容(1月16-1月20日),自己想寫什么,有點寫不出來,借由思考行動來回顧一下,能在第二遍看的時候完成思考與行動,也算一個進步。
1,我猜很多人得補課,因為我知道有很大比例的人,在此之間從未認真考慮過“假說”、“理論”、“原理”之間的區別。
假說,英文叫 suppose。即指按照預先設定,對某種現象進行的解釋,即根據已知的科學事實和科學原理,對所研究的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提出推測和說明,而且數據經過詳細的分類、歸納與分析,得出一個暫時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釋。任何一種科學理論在未得到實驗確證之前表現為假設學說或假說。有的假設還沒有完全被科學方法所證明,也沒有被任何一張科學方法所否定,但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
理論,是指人們關于事物知識的理解和論述。是一個組織起來的概念體系,可以用來解釋一種或一系列現象。理論是指由若干人在長期內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智力成果。該智力成果在全世界范圍內,或者至少在一個國家范圍內具有普遍適用性,即對人們的行為具有指導作用。
原理,英文叫maxim;principle,tenet。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律。是在大量觀察實踐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概括而得出的。既能指導實踐,又必須經受實踐的檢驗。通常指某一領域、部門或科學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律。科學的原理以大量的實踐為基礎,故其正確性為能被實驗所檢驗與確定,從科學的原理出發,可以推演出各種具體的定理命題等,從而進一步實踐起知道作用。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2,還有另外一些人得 補更基礎的課:他們很可能一直以來習慣于把“有爭議”當做是"沒道理、站不住腳、不需要相信”的標志......殊不知“有爭議”本身并不能判斷對錯。
既然是有爭議,就說明這個假說,在某些條件下是成立的,在某些條件下是不成立的。具體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成立可能沒有非常明確地證明,需要自己去判斷。
面對有爭議的事物,人們會偏向于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解釋來相信他或者否定它。面對有爭議的事物,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是幫助你不走偏的一個好辦法。
3,大多數人都需要去補課,統計學與概率論——你是成年人,你必須自己想辦法,我能做到的只有“提醒你:你必須去補課。”
說真心話,這個專欄我學習到現在,有很多讓我覺得有點內疚因為沒有去學習的有好些要補的課我沒去補,或者說道現在為止,我也沒有想要去補,其中統計學和概率論就是其中兩個。
我也很想馬上去學習,可是我知道我做不到,學英文是我嘗試的,跟著笑來老師的天天用英語,但實際上我等于沒做,或許是目標不明確,或許是其他原因。我也不想因此責備自己,難到我真的沒有從心底里想要財富自由?
4,有人說,交易所啟示就是賭場,交易額就是“下注金額”,交易費就是“抽水”.....說實話,這種說法是對的。不過,雖然交易所里也有很多賭徒,但是賭場里卻很少有投資。那么賭徒與投資者之間的區別究竟應該是什么呢?啟示這篇文章里已經給出了答案。
在賭場里,一個賭徒的賭資和中投注僅為是不一樣的,因為他有時贏有時輸,所以,最后的總投資金額一定遠遠大于他的賭資。
賭徒之所以是賭徒,其實就是知識欠缺,他們無力理解和接受概率學上的那個重要概念:獨立事件。
投資者除了資金,還有智慧。
5,復習過去的文章,結合今天的文章,想想為什么給自己的資金判刑的刑期越長越好?這么做,給自己帶來的變化都有哪些?
給自己的資金判刑的刑期越長,這筆資金越可能投入到長期有增長的資本市場去。因為:
1)短期價格預測是不可能的
2)長期價格預測是可能的
3)預測時間期限越長,預測難度越低
預測某些股票的價格變動,短期根本不可能,長期卻很容易,越是遠期月是容易預測。所以越投入到長期增長的股票中,你的資金越安全越有可能賺錢。
這么跟自己帶來的變化可能有:
1)最終實現財富自由,最不濟,你不賠錢。
2)給自己一個現在努力賺錢的理由
3)讓自己習慣思考長遠利益,活在未來。
附加題:其他一些我想到想要記下來的內容和感悟。
1,面對任何問題要考慮的三個方面:
1)標準是什么? 明晰概念很重要。例如文中關于“準確”,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準確。
2)關于是否,這個世間的絕大多數問題,就算簡單,也沒有簡單到用是和否就可以直接回答完整的。所以以后不要問別人是否的問題,也不要在回答別人的問題時,簡單的用是和否來回答。
3)關于執行,要考慮這個限定,誰來做這件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人與人之間能力的差異是巨大的,此為其一;其二,如果信息完整度決定事情判斷的質量的話,不可否認有一些人基于種種原因,比其他人所擁有的信息完整度高出許多個量級。
2,挑書這件事兒,一定要自己做,不要找人推薦書籍,因為那樣會讓自己的“挑書能力”永遠差,越來越差,“用進廢退”是哪兒哪兒都使用的道理。這是在這個專欄里第一次談到挑書的事情,在其他的地方和場合,李笑來老師多次提到這個,說明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這里寫出來,自己要踐行的。
3,你要活在多遠的未來?
“活在未來”這個概念我記住了,但是曾經有一段時間,或者說時不時的,甚至是現在,我也會懷疑自己用“長期”,用“活在未來”來給自己找借口。今天再看這個專題的時候,我被“你要活在多遠的未來”擊中了。有了這個思考,會讓我更好的把未來和現在,把長期和短期平衡起來。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看情況。
根據不同的事情,我們要調整活在未來的策略。有些事情可以短期預測,也許準確率并不高,但是我們要努力去“短期”地活在未來。有些只能長期預測的事情,就需要我們保持耐心,理性地活在更“長期”的未來。
活在未來是我們的主動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想清楚具體要活在多遠的未來。
我覺得上周和一個朋友討論三年計劃時我說:我的家庭教育講師的規劃是7年,在這7年里我每年有個重要的目標,只要實現這個重要的目標就好,其他的就做3個月計劃,在這三個月內,盡力完成這三個月的計劃就好。現在是時候想想每年的那個必須的完成的目標是什么了。找時間寫寫吧。
4,關于努力。努力的“量”固然重要,但是“質”則更為關鍵。
這也是今天又觸動我的一個點。有時候我會懷疑自己陷入了虛假的努力中,例如,我學習專欄,我看很多書,尤其是看書,我總是想把它趕緊看完,然后做好筆記,看下一本。例如,我現在學習很多東西,這些看似都是跟我要做的正面管教沒有關系,我常想我是不是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要放在正面管教本身,例如去看正面管教相關的書,相關的心理學的書,去練習講課,去更多的宣傳自己?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學習李笑來老師的專欄,學習寫作,去寫公眾號,這些并沒有實際上給我帶來更多的人買我的系統課。其實這么說的時候我還是有點心虛的,那就應該還有影響的。
我不想讓自己看上去很努力而已,掌握概念,融會貫通,反復練習。我已經開始了,不是嗎?寫上課的逐字稿,重新拿起《正面管教》這本書閱讀,開始看阿德勒的系列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