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車水馬龍,留足燈紅酒綠,觀望霓虹閃爍,這是所謂的氣息。
生于一片水土,即可沾染了一絲習性,活在一片天地,便要換上一身外套,外套里是我,外套之外還是我。里里外外分不清,到底哪個是我?
后來想通了,里面的是我,外面的也是我,只不過我受到一股無形之力束縛著。
生于鄉土,或許我就該是一個裸行者,活在都市,我就該披衣謹行。無形的視覺傳達,讓我很快就可以融入另一片環境。如果非要刨根問底的話,那么人類學家的各種科研理論會瞬間將你淹沒,養分很是豐足。最終定性一句:人類遠比你想象的更具有適應性。
而在無形之中,我選擇了適應,受之束縛。這里,你或該嗤我沒有自主意識了。
但,我要反駁,你說的是蘆葦,我不是蘆葦,不是!
七夕節前戲,我搭車會我姑哪兒。可能是七夕將至,路上透著濃濃的浪漫芬香,情侶二人散步的距離也是近了些許,你儂我儂,羨煞我這單身汪。浸染與其中,卻被一碰撞聲帶回,只見前方一輛奧迪車撞到了以為騎電瓶車的奶奶,(雖然被撞這還未銀發傾垂,但面部已是透著歲月的滄桑,所以暫且稱呼其為奶奶吧!)
隨著碰撞聲散去,事故現場已被圍了一圈有余,大家都在觀望著,看車主如何處理,并開始小聲議論,神情幻變,看著好似比車主好焦急幾分。
應聲應景,我也在人群里,邊上站一位母親和他的孩子。母親張望著現場,眉頭微皺,若有所思,而孩子一臉茫然,一直盯著那位被撞到在地的奶奶。
母親低身對孩子說:這個車主要倒霉了,被訛上嘍!現在撞誰也不能撞個老人呀!攤上事嘍!
孩子抬起頭依舊一臉茫然:為什么?
哇,我是真真的被觸動了!此情此景是那么熟悉的在全國各地上演著,而我們又是那么熟悉的看到電視畫面上的圍觀群眾。而我不知道是否其中也還有這樣一對母子或者父子。
我們是那么熟悉撞人的車主會被訛上,被撞者會來個悲憫之姿以搏良心上的譴責。我們都在看著一幕話劇,老套而不能再老套的內心戲。
母親的那席話,強行的旁白,而孩子或許還小,看不懂,聽不明。
我姑姑也是有孩子的,我回到家,和她描述了這番旁白,我姑姑是大為吃驚:這個媽媽怎么可以這樣再孩子面前說這番話,真是沒誰了!
反觀我小表妹,聰慧貼心,有骨子小小大當家的氣勢,我想我是明白我姑那番話的。
活在這個大環境里,受無形之力影響的太深,就會真的失去裸行者的裸行,而披上外套謹行,想通這點,為什么還要強加于孩子呢!孩子的路才剛剛開始,何不讓他裸行的更久一點,保護他免受無形束縛的左右。
孩子是需要保護的,不光光是肉體,精神上更是需要。在那幼小的心靈深處響起的該是:你看那車主多不小心,把那位奶奶撞到了!所以,開車呀,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做到不傷人,不被傷,不然身體受傷了多疼呀!
這是身邊的一件小事,亦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就似老子宣貫的“無為而治”思想,我想老子是想教化大眾,人人“無為”,又何來無形之束縛呢!
無戒21天訓練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