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華在《活著》的中文版自序中寫道“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無心,萬物都是自然而生、自然而長、自然而滅的,天地間并沒有一個仁愛萬物的天心保證這個世界的公平正義,同時來衡量你活著的價值。
因為生命的短暫,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總是在追尋永恒。
有人說:不能流芳百世,就要遺臭萬年。他們總想給世界留下點什么,因為死后的生命比活著的更長。所以帝王將相很在乎歷史書怎么寫他們。
作為普通百姓,無法青史留名,就把獲得永恒的方式寄托在香火的延續上。所以福貴在兒女、外孫相繼逝去的悲痛中活下來才顯出最大的悲劇性。
青史留名、香火不斷就能獲得永恒嗎?地球也有其生命周期,更何況,還有小行星撞地球的風險。一切都可能灰飛煙滅。
天地不仁,沒有賦予人類活著的意義。追求永恒并不能賦予你生命的意義。
那生命就沒有意義了嗎?既然人是為活著而活著的,我們的人生是不是不需要努力了?
那我們就小看“活著”兩字了。
在旁人看來,福貴是一個“苦難中的幸存者”,而作者說,“可是對于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生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感受自己的過程。活著的過程就是不斷體驗生命的過程。
正因為天地不仁,所以我們每個人的活著才顯得自帶光彩而有意義。我們生命的意義來自于活著的過程,而不是活著的結果。
不是說,我們不能給世界留下什么,我們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了。而是我們生命本身就是探索自身意義的過程。
這個意義不是來自天地,而是來自我們自己內心。
天地不仁,沒有天心要求生命要如何,也沒有標準要你達到什么。天地給你活的機會,你要活還是死,如何活怎樣活,是你的選擇。
你要賴活著,還是要追求金錢名利,都是你的選擇。最重要的,是這個選擇,讓你的人生豐盈了嗎?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意義了嗎?
日本茶道大師木村宗慎,說他在剛出名的時候,電視臺讓他用茶道開山鼻祖千利休的古董茶具表演茶道,他異常激動,可是,表演過程中,他突然后背發涼,額頭冒汗,他突然意識到,我是木村宗慎,我不是用了千利休茶具就牛X的人,我是木村宗慎。
茶道如此,人生亦如此,不是說我們做了那些很牛X的人做的事情,我們就實現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是,從你自己出發,去體驗自己的人生,完成自己活著的過程,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
這到不是說追求金錢和名利有什么不對。畢竟在商品經濟社會,你獲得金錢越多,你能付出的金錢越多,你想做事情的時候就越有效率,同時,你獲得的名利,會讓你更有影響力,格局可能會更高。
木村宗慎說他也曾經受金錢的誘惑,想著多賺點錢,可以去買一個宋朝瓷器來喝茶,然后,他意識到,買了宋瓷器就想買元青花,買了元青花就又想買漢玉碗,對于金錢和物質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到最后只能陷入深深的寂寞感中。但是,在茶道中他獲得人生的滿足感。
活著就是體驗生命的過程,如何體驗是你獲得意義的過程。
你可以追求金錢,追求名利,追求享樂,追求永恒,但是永遠都不要忘了你內心真正期望想做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你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帶給你的意義,以及你活著的意義,明白你與這個天地之間的關系,完成與這個的世界交流,那才是你獲得人生滿足感的東西。
人生的意義沒有模板,也不是向外求取的,而是從我們內心去尋找的。
天地不仁,但是,這個世界是有因有果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會結出它的果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