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是如何將日本電器城虐得死去活來的?

說起去日本旅游要買的電器類產品,首當其沖的就是三種神器——電飯煲,溫水馬桶圈,空1氣凈化器。

要在哪里買這些神器呢?游客的首選當然是日本的各大家電量販店了。

(日本最大的電器城山田電機)

他們價格公道,商品齊全,服務優良,而且保證沒有假貨。隨著國人購買力的提升,“爆買”現象在日本隨處可見。

(買買買!!!)

2014年,中國人游客在日本的購物花費已經達到了948億日元。那么你一定認為,這些家電量販店的日子一定很好過吧?

當然,不過是在某個惡魔沒有出現之前。

—————————————————————————————————————

沒有蘋(惡)果(魔)的話就開不成店了

“蘋果認為他們和香奈兒,路易威登這類的奢侈品是一樣的。”

一位曾經長期在日本大手家電量販店工作的高管這么說到。

大約僅僅在8年前為止,日本的家用電器賣場的明星商品,還是屬于索尼,夏普的大型液晶電視的。對日本家電制造商來說,電視可謂是【家用電器之王】。

但是隨著32寸廉價液晶電視的普及,現在能夠吸引年輕人的,是蘋果的iPhone,iPad等產品的魅力。

可是,在和量販店合作的時候,蘋果對于采取了日本家電制造商從未有過的強勢態度。

比如說,蘋果極其不想讓他們的商品,出現在遠離首都圈的偏遠鄉下店鋪里。

為什么呢?

和香奈兒,路易威登等奢侈品品牌的戰略思考方式如出一轍:在和自身品牌定位不同的地方被消費者認知,極端不利于品牌建設。土里土氣的鄉下,怎么配得上高大上的蘋果?

所以,在時不時能在路上看到野生動物四處溜達的鄉下,無論如何懇求,蘋果的產品也絕對不會擺進他們的店里。就算是同一家公司,店鋪之間的商品移動也是被嚴格禁止的。

因為這項規定,最受傷,受到的打擊最大的就要屬于郊外型的家電量販連鎖企業了。

顧名思義,他們不光是在首都圈和大城市,在縣城,鄉下的國道沿街也擁有堪稱百貨規模的電器店。而他們在等待的,是開著汽車帶著家人一起來購物的客人。

(蘋果是不會讓自家產品,出現在這種山溝溝的地方的。不行,就算你是日本家電量販之王也不行)

致命的就是,因為蘋果對于地理位置的苛刻要求,使得他們的店里,賣不了最關鍵的商品。


另日本家電量販連鎖店們頭痛的事情遠不止于此。

如果成功當上了蘋果的經銷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那日本家電量販連鎖店們可真是太年輕太天真了。

如果在你的店里蘋果的商品賣得不好,那么蘋果就會以對他們不利為由和你終止合作。比較悲慘的例子: 才開心合作不到半年,就慘遭蘋果的拋棄。

所以,為了賣蘋果的產品,量販店們也是很拼的。

當然不用說,降價促銷可不是一個好主意。

雖然說日本的獨占禁止法規定了零售業可以自由設定價格,但是一旦被蘋果認定你在降價促銷,那么蘋果就會用庫存不足的借口,來進行實際上的出貨量控制。

也有不少量販店在收款系統上,就將蘋果的產品價格設定為禁止修改。也就是說,無論客人如何和連鎖店進行價格交涉,也基本上拿不到任何優惠。

最常見的優惠,也就是購買其他廠商的產品上給予一定折扣。


“你們就去賣iPhone的手機殼賺錢吧!!”

據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前量販店的高管回憶,蘋果的工作人員曾對他這樣說。

蘋果的產品,進貨價格之高,對日本家電量販來說,可謂是獨一無二。

一般來說家電零售的毛利(マージン),是售價的30%左右。但是,蘋果產品的毛利率,只有不到5~10%。

于是,家電連鎖店就在他們的店里,擺放了大量賣手機保護殼,屏幕貼膜的柜臺。因為這些商品的進價極其低廉。

(選擇困難癥患者的福音)

產于中國的保護殼,成本只要100至200日元左右。手機殼制造公司以1500日元左右的價格供應給日本的家電量販店。然后量販店再以兩倍,即3000日元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

細思極恐啊。在量販店買這些手機配件的人們,那被坑的感覺簡直酸爽。

也就是說,即使賣iPhone不賺錢,因為銷路太好,為了增加客流量販店也只好大量進貨。于是,為了補上iPhone的利潤空缺,就需要拼命銷售以高利潤率著稱的手機配件。

如果你仔細逛逛東京的家電連鎖店,就能實際感受到配件類的面積到底有多大。

至于種類,更是琳瑯滿目:保護殼,貼膜,手寫筆,移動電源,支架,藍牙耳機鍵盤——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

給消費者提供豐富的選擇?懂得消費者需求,考慮周全?日本的人性化商場設置?

(在寸土寸金的東京,某電器城里。放眼望去這一大塊區域全是賣手機配件的地方)

令連鎖店糟心的還不止如此。

想要販賣蘋果商品,那就得按蘋果的要求擺放。

首先需要一塊專門的區域,在這塊區域內只能販賣蘋果的產品。在這塊區域內,還要鋪上灰色的毛絨地毯,用純黑的木板作為隔斷。從展示商品的桌子,到說明用的手冊甚至包括施工公司都不得不遵從蘋果的指定。

更加令人驚愕的是,當連鎖店決定販賣蘋果的產品時,連對媒體的宣傳文及推廣建議,蘋果都“親切地”幫連鎖店制定好了。

當然,如你所知,都是些“前所未有的好事”“大快人心的大好事”“更新了過去的銷售記錄”等對蘋果的禮贊。

蘋果仿佛獨裁者一般,依照自己的喜好,讓日本的家電連鎖唯命是從。

(日本電器城流行跪蘋果)

—————————————————————————————————————————

蘋果牢不可破的統治力

究竟,蘋果擁有怎么樣的統治力,才能對日本的家電量販業這樣為所欲為?

要從根源上探尋這個答案,得把時間回溯到喬布斯重新回到蘋果的時候。

1997年,喬布斯意圖重新領導蘋果走向輝煌。作為重建的經營戰略之一,他把焦點放在了商品的流通上。

當時,家用電腦等家電產品的銷售渠道還很單一,只能通過大型電器量販店進行銷售。對于大型量販電器店的價格戰,各大家電制造商只能以量販店馬首是瞻。

面對采用windows操作系統的低廉電腦品牌如康柏及戴爾的競爭,高價的蘋果電腦處于極為不利的狀況。于是,喬布斯認為,需要一種能夠切實地,將蘋果產品的魅力傳達給消費者的手段。

那就是,2001年初次誕生的,蘋果體驗店——apple store。它的特點因為太過于人熟知,在此就不浪費篇幅了。

至今為止,蘋果直營體驗店的營業額約占蘋果總營業額的12%,而推測的營業利潤率更是超過了25%。可以說蘋果構建出了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最強零售連鎖體系。

日本從03年,銀座三丁目的松屋百貨店對面的超一等地開始,全日本共開了7家。美國的曼哈頓5號街,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中心的加太羅尼亞廣場,上海市中心的旗艦店,全都是超一流的立地條件。

雖然極高的商業用地成本看上去會對利潤率有著不可避免的影響,實際上正是這些一流的立地條件,維持了蘋果的高端品牌形象。而這,對蘋果的利益有著不可動搖的鞏固作用。

舉個證據。蘋果體驗店的每平方米的年度營業額約為35萬日元。而作為對比,世界第一的珠寶奢侈品品牌蒂芙尼約為24萬日元。

蘋果作為家電品牌的特例,有著能夠和超一流奢侈品品牌匹敵的銷售能力。由此,蘋果借由著直營店構筑起來的品牌價值,才能以不惜和家電連鎖店撕破臉皮的強硬態度進行交涉。

一般來說,日本的家電制造商,首先是通過相關合作企業的渠道進行出貨,其中大量貨源會出現在最有名的幾家大型家電量販連鎖的店里,然后賣給消費者。但是蘋果拒絕這種形式。

關鍵點有2點。

首先,美國也好日本也好,家電流通產業內,只剩下幾家大型連鎖店,寡占嚴重。寡占帶來的惡果,就是在流通階段的成本急劇上升,家電制造商往往會被硬生生奪走20至30%的利潤。

實際上通過日本產業省的【商業統計】來看,日本的家電產業流通的企業的毛利的營業額占比,超過了30%。

還有一點。在連鎖店的店里,和其他品牌的商品一起明碼標價之后,等于是被迫進行價格競爭。有許多消費者有這樣的經歷:在量販店里買的液晶電視和藍光播放機之后,沒過幾個月同型號的商品的價格竟然大幅降價。

(量販店為價格戰所打出的口號)

但是蘋果對這兩點絕不妥協。

蘋果首先要審查量販店的位置。如果位置不佳,不符合蘋果的品牌形象,那就和只能和蘋果say goodbye了。

就連日本最大的家電量販連鎖山田電機(ヤマダ電機),也在抱怨:像iPad這樣的人氣商品,進貨價在售價的90%以上。考慮到勞動力和店租成本,光賣iPad幾乎沒給他們帶來任何利潤。

蘋果憑借著它當世無對的品牌力量,將其他廠商在供貨階段和價格戰中被壓迫利潤空間,統統納入自己的囊中。

另外,想要成為蘋果的經銷商,還必須和蘋果簽訂所謂的【認定零售店契約】。這個契約規定,經銷商有實時報告銷售狀況和庫存的義務。由于存在上述種種原因,日本的家電量販店們即使知道蘋果有毒,也只能飲鴆止渴,不斷地接受這夏娃的誘惑,成為蘋果經銷商的量販店也越來越多。


更多關于蘋果這個惡魔的秘密——

蘋果控制的經銷渠道,不單單只是孤立的。它和全世界在銷售的蘋果產品一起進行庫存及供應的管理。這個系統對于蘋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蘋果陷入財務危機的1995年,它的庫存積壓到了通常規模的兩倍——58.5天的庫存。當時一般的廠商的營業額對庫存的比例大概是在30天左右。

“和牛奶的保質期一樣短”的電腦行業,堆積在蘋果倉庫里的庫存成為了蘋果業績惡化的一大元兇。因為庫存積壓而帶來的利益損失,已經達到了一年5億美元的地步。

于是,重返蘋果的喬布斯首先開始著手的,就是將庫存管理進行到底。對于當時背水一戰的蘋果來說,已經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糊弄我們的家伙,我一分錢也不讓他們拿到!”

(別說100塊了,1分都不給你!)

伴隨著喬布斯的這句名言,蘋果開始徹查供應商。砍掉那些不按時交貨的,只留下優良的零件供應商。而原本蘋果擁有的19個倉庫,一口氣關掉了其中的10所。

接下來于1998年登場的關鍵人物,就是蘋果現在的CEO蒂姆庫克。畢業于全美名校杜克大學,專精生產工學,曾經活躍于IBM及康柏等電腦巨頭的他,毫無疑問是供應鏈管理的專家。

隨著新商品上線的暫緩和出貨量大幅縮小的影響,當年的蘋果的營業額一時間只有前年的一半。但是,同時庫存的天數,劇減至只有4.7天。

從此以后,蘋果就一直保持著,除了在直營店里擺著的商品和少量現貨之外,幾乎沒有庫存的高水準。

但是,為何蘋果能消減庫存到這樣一個極限?

簡單粗暴地說,蘋果在進行庫存管理的同時,廢除自家工廠,進行著嚴格的供應鏈管理。

曾幾何時,蘋果對于自己生產出電腦這件事是很自豪的。

“在我的工場內,20秒就能生產出一臺最先進,最新式的電腦喲”

(20秒!快吧!)

年輕的喬布斯,認為只要在自家的工廠內造出完美的商品,消費者就會趨之若鶩。

早期的蘋果,以及喬布斯被趕出蘋果之后創立的電腦公司NEXT,都導入了最新的生產設備,還把他們都涂成花花綠綠的樣子。

但是喬布斯回歸蘋果之后,把之前的想法大膽地否定了。加州,新加坡,愛爾蘭等地的工廠都被關閉。之后如你所知,蘋果從此不生產,只進行硬件的規格定義及設計,還有技術開發。

蘋果不僅僅只是將制造僅僅丟給外包公司。因為有錢,所以他們會出資在幫助代工工廠導入最先進的制造設備,并獲得該生產線的獨占供貨權。這就使得其他企業更加無法輕易模仿蘋果的生產制造系統了。

(有錢!!!)

通過這樣大型的,深度業務合作,蘋果得以以世界最低廉的價格,享受著世界最高水準的加工制造技術。

事實上,鴻海集團從蘋果的訂單中收取的加工費僅僅有5%,其中3%用于支付給中國的勞動者們,剩下2%就成為了鴻海的利益——就這樣構成了“薄利多銷”的商業模型。

反觀蘋果,由于將持有工廠的風險降到了最低,給他們帶來了超過營業額30%的純利潤。

蘋果對于零部件采購的需求量,簡直就是制造業歷史上最大的。蘋果通過限定產品型號,以及共通零部件的不同產品大量使用,從而構成了單一型號大量生產的模式。這樣,即使不同的產品,也可以從相同的供應商那里進行采購。

根據高科技調查公司IHS的數據(不一定可靠),iPhone5的制造原價和組裝成本合計大概在217美元。

對比其售價749美元,成本比還不到30%。

盡管其中,液晶屏為44美元,通信模塊34美元,鏡頭18美元這些原件占據了進貨成本的大頭,但是無論哪個都是通過對世界領先的零部件廠商進行大量訂購,把“世界最好的零部件,用最低的成本拿到手”這一原則貫徹到底。

所以,iPhone進行更新換代的時候,蘋果仍擁有對舊版本進行降價的余力。另外,iPad初代在發售的時候,成本對價格比被調整到50%,一口氣奪走了市場50%的份額。蘋果根據不同的產品設置不同的價格策略,通過巧妙地操縱利潤率來維持市場競爭力。

而通過限定型號進行大量生產這一方式的優勢,也反映在蘋果的開發研究費的高效率上。蘋果每年的研究開發費,僅占營業額的2.2%。

微軟,谷歌等公司的研究開發費均在10%以上。作為對比可以看出,蘋果對于R&D的投資,僅僅集中在關鍵技術上。

蘋果構筑了如此強大的經營體制和供應鏈壁壘,能拯救日本家電量販店的,或許只有中國富裕層游客們的強大消費能力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說起去日本旅游要買的電器類產品,首當其沖的就是三種神器——電飯煲,溫水馬桶圈,空1氣凈化器。 要在哪里買這些神器呢...
    磚頭人物閱讀 2,455評論 0 7
  • 海爾卡薩帝調研分析報告 姓名:孫經亮 時間:2017年2月 研究背景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家用電器的智能化、網絡化...
    奇葩先森eye閱讀 10,151評論 3 28
  • 在急診,我們不僅僅要面對生死時速的搶救,也常常需要對患者作司空見慣卻需要付出耐心的解釋與鼓勵。或許,在我們醫護人員...
    曉蘭sally閱讀 300評論 0 0
  • 數據結構視頻筆記 01 緒論 ”讓編程改變世界,讓我們成功吧!“ -- 小甲魚 什么是數據結構 程序設計 = 數據...
    Passon_Fang閱讀 700評論 0 3
  • webpack和react實戰 在我原來的文章webpack學習之旅中,我介紹了下關于webpack的用法,我想大...
    一個胖子的我閱讀 846評論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