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假期,跟著表妹,妹妹去西安回民街,吃了幾道資深吃貨推薦的美食。
1.一真樓的羊肉泡饃
建議中午肚子不餓的時候去,坐下來,點一份泡饃,一份小炒(炒饃),服務員會問你,要自己掰還是要機器粉碎好的?既然專程去吃,就嘗試自己掰饃。我們三個人,點了四個饃,掰到最后又餓又累,差點沒吃完。
如果兩三個人,飯量不是很大,建議量力而行。點兩份泡饃,掰兩到三個饃即可。
饃掰得越碎越入味。吃不慣羊肉,可以點牛肉泡饃。
為什么建議你肚子不餓的時候去?掰饃是個體力活。會掰得人掰得比包谷粒還小。
以防肚子餓,點一份涼菜,邊掰邊吃。
掰饃雖然慢,后堂的大廚很快就能將你掰好的饃做成,再由服務生端到你的面前。
泡饃的牛羊肉肉質鮮嫩,入口即化。炒饃的口味也很不錯。
2. 金家蛋菜夾饃
回民街老金家的蛋菜夾饃,時值旅游旺季,買夾饃的人排了很長一隊。
走路累了打包帶走一個,找個椅子坐下來慢慢吃蛋菜夾饃是個不錯的選擇。
有點像肉夾饃,不過蛋菜夾饃是素的。里面夾著素菜和兩個蛋黃,趁熱吃,口感好。
3. 西安賈三灌湯包子
回民街首屈一指的灌湯包子,葷素齊全。
我們三個人點了三籠,牛肉灌湯包,韭黃灌湯包,地軟灌湯包,外加八寶粥。
剛出籠的灌湯包冒著熱氣,用筷子輕輕夾起,蘸著醬疊,稍稍吹涼,咬破一個小口,餡子緊緊地抱成一個小團兒,湯還冒著熱氣。
吃完灌湯包,喝幾口八寶粥,再去繼續(xù)逛街,后勁十足。
4.龍龍鴨脖
雖然店的名字是鴨脖為主,但這家小店的醬香雞爪的味道卻十分獨特。
吃完半斤還想再吃半斤。
老兩口在回民街開了很多年店,為了保證口味,每天只做30斤醬香雞爪,多了不做,賣完關門休息。
5.石家包子
一進門,墻上一副字映入眼簾:石家包子,古城一絕。
看到價目表上有孜然味包子,打包了幾個帶走。
服務員遞給我時,我很驚訝。包子特別大,一個才一塊六。買了六個,我們三個當早餐吃。
包子餡好像提前在油鍋里炒過,咬一小口餡子就露了出來。不像傳說中咬一口還見不到餡子的包子。
回民街的石家包子因為生意太好,開了分店,地點依然在回民街。
6.老回坊麻辣串
3號那天中午,西安下起了小雨,雨小到可打傘可不打傘。
我們逛完博物館,一路奔向回民街。
老回坊座無虛席。分店也是如此。我們上樓找了個空位子坐下。
服務員先端了醬碟上來。點了鴛鴦鍋。串串需要自己去下樓去選。
葷素一律五毛一串,牛肉串最受捧。看得出牛肉串提前被腌制過,在辣湯里涮涮煮煮,入口口感很筋道。
下雨天,擼串兒天。
到了回民街,我才知道,回民真的太會吃了。米食,面食,煎炸蒸煮,冷飲,熱飲,只要你想吃,他們一邊用方言吆喝,一邊動作嫻熟地做好打包遞給你。
他們善于經商,善于用自己的技能養(yǎng)活自己。
哪怕是桂花糕,他們也切出好看的形狀,刷上薄薄一層玫瑰醬遞給你。
嘗一口,玫瑰的香味兒先俘虜了你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