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話,我只記得我有去看過《功夫熊貓》的前兩部作品,但是具體內容早已忘得干凈。
2008年,國寶熊貓被美國人發現了“利用價值”,把這只蠢萌的熊貓阿寶帶進中國,票房席卷全球,口碑也是歷歷在目。想來我是從那個時候才真正覺得大熊貓真是一種好吃懶做的動物,不過從來都是招人百般疼愛。
這次與北美同一天上映的第三部中,師傅說的一句話大概恰好能概括阿寶這只熊貓:陪豬大嬸賣萌、跟兔子耍帥。
功夫熊貓這個吸金的IP做到第三部,給觀眾以新鮮感當然不如最初第一部那樣狂熱,但第一天點映便收獲4258.3萬元還是印證了大家對于此作的期待。同時,因為過去了那么多年,想要回到“故鄉”中國“圈錢”也已絕非容易之事,多年來用爛片洗刷雙眼的中國觀眾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學會分辨好片。點映評分在某電影app上為9.1分,而相對公正的豆瓣上也是8.1分的不俗成績。這樣迫使因為點映那天占滿了事情沒去看的我匆匆在上映第一天早晨第一場得以一觀。而據片方說法,《功夫熊貓3》是第一部中美合拍動畫片,背后有著三分之一的中國血統。這意味著它在中國上映不再占用進口分賬大片配額,而獲得了與國產片一樣的43%的票房分賬待遇。
前幾天我去北京,和一位中國動畫業界非常知名的編劇聊天,她說《功夫熊貓》系列是外國人對于中國的最好詮釋。她說的完全正確,作為中國人或是國產動畫制作者,往往在編劇或是制作中因為習以為常而忽略一些元素,而恰恰在外國人眼中便是優秀的素材。有時候會有動畫工作者便是這些內容會顯得多余,但能把這些東西恰當融入,且不顯冗長,讓觀眾看得舒心和自然,也是一種能力。
第三部的功夫熊貓依舊故事完整,畫面精彩。而其實情節做到現在開始略顯疲態,但是作為給小孩子看內容,大人看歡樂的片子,夢工廠還是交了一份不錯的答卷,而內容主旨在最后得以成功的升華,的確是我國動畫制作者要努力的地方。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中文配音實在出彩,黃磊配的阿寶、周杰倫、筷子兄弟、張國立、姜武等等很恰當,楊冪和白百合倒是沒怎么聽出來,而成龍那個港普也讓人捧腹。在看片之前稍稍了解了幕后制作,夢工廠CEO卡森伯格說,《功夫熊貓3》與以前的動畫制作尤其不同的是,角色嘴型的動畫制作是針對英文和中文兩門語言設計的。如果說之前的片子如何,我并不知道,但這第三部之中的確是做到了這位CEO的話,尤其是阿寶在面對敵人夜煞的時候說的“啰里啰嗦”,口型完全一致。
前面提到主旨升華,其實本片唯一拋出的問題就是“我是誰?”
因為我之后打算留學美國,最近幾次面試之前中介都有訓練,讓我每一句話都緊扣這“我是......,我......”。
那么電影中的阿寶究竟是誰?神龍大俠?師傅的徒弟?兩位爸爸的兒子?還是只是一只吃飯睡覺的熊貓。
這么多的標簽貼在一個人身上,看起來沒有違和感,因為那都是阿寶。阿寶是烏龜大師選定的神龍大俠沒有錯,阿寶是師傅一手教導的徒弟沒有錯,阿寶是平先生的兒子也是李山的兒子沒有錯,但阿寶是神秘熊貓村里的一只熊貓也沒有錯。
“如果你只做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就永遠沒法進步。”師傅如是說。
對于阿寶能力之外的事情,片中告訴我們便是當老師。而片尾其師傅對他的作揖便是最好的答案。
每個人的標簽都不是固定的,甚至會互相交換。但是要認清自己是誰并不容易,“順其自然才能得到氣”,做自己才能看清自己。
片子最后的打斗場面并不多,但還算酣暢,畫面精致也讓人大飽眼福。在打斗中,阿寶身上因為匯集了熊貓村和其他人所有的“氣”才得以解脫夜煞的禁錮。而之后阿寶將身上所有的氣全部輸送給夜煞,夜煞也因為承受不住那么多人的氣而自爆。
這是一段讓小朋友看得很心潮澎湃的情節,配上中國傳統音樂的BGM 也讓我內心舒暢。但是如果回到主題,夜煞究竟為什么會死?不過就是因為身上背負了太多的“氣”,也就是標簽,而自爆身亡。答案不用語言,電影親口告訴了我們。
“你們真正的力量來源于做最好的自己,那你們又是誰?你們擅長什么?你們熱愛什么?你們的天分是什么?”
阿寶不過是只蠢萌的熊貓,也是每天深夜叩問自己存在價值的你。
我很意外我會喜歡最后合家歡式的舞蹈,BGM是那首回憶中的《Kung fu fighting》,那些年的正義感重燃戰火,推薦你有空去看看這部片子。
胡圖圖 ?2016.01.29 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