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孤獨,關于人生。大隱隱于市。
在自己崇拜的偶像或向往成為的榜樣中,能看到才華與缺陷共存。而一般才華橫溢的人往往卻擁有各自的“缺陷”,較多的缺陷是個人性格問題,其中更多的又是極端化,孤僻,因此往往很多思想家哲學家偉人有的是終生未娶,有的是孤獨一生。
選擇孤獨的人有很多種。有些是主觀主動選擇的:比如“要么庸俗,要么孤獨”的叔本華和“宅男”康德等;但我覺得占客觀被動的因素更多:有的是因為他人無法理解你的想法,和你正常的交流,而你也不愿意妥協偽善或者敷衍了事,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交流卻害怕受到傷害或不理解,所以他們選擇了孤獨,在孤獨中變得更偉大,比如尼采、維特根斯坦……
我所理解的孤獨,我覺得完全不用這么偏激走極端,這個時代和社會,隨著閱歷的增長,我覺得可以有中庸的選擇,即使我的思想不被他人理解,性格方面還是友善的,還是有些真心朋友的。想沉浸在孤獨的世界時就選擇和享受孤獨;想和朋友交往時就一同玩樂。沒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他人身上,和他人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就可以啦,我相信真心對待朋友,朋友也不會遠離你,包容和理解,這是我想要做好的。在喧囂的塵世寧靜地生活,這也是我的處世之道,這點我十分認同周國平的《靈魂只能獨行》中的處世之道。
所以,我所向往的孤獨是這樣的狀態:進可熱情交往,退可安靜獨處。這樣既能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也不至于自己過得過分孤獨。其實大多數時候我是挺享受孤獨的,只要是我想孤獨,想一個人安靜生活的時候;但是當我想社交想和朋友聊天吃飯活動的時候我會主動創造時機或者接受邀請去和好友們一起玩樂。我在尋求一個平衡點,孤獨與社交之間,是我的心在主動選擇,這點很重要。說實話我一個人的時候并不無聊,相反有很多有意義的事等著我做,也許我挺喜歡孤獨的,可以一個人好好做自己的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寧靜地生活和積累沉淀;如果有時候寂寞了,想尋求外界的刺激,那就找好友聊天玩耍啊,多么自然的事。
這樣主動選擇的孤獨和社交的好處有很多: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能更多地思考和認識自己,通過向內汲取而不是向外索取,擁有更健康規律的生活狀態;可以不依賴他人,不期待他人而靠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不用刻意討好他人而委屈自己;可以學會拒絕一些我認為無關緊要的社交聚會(沒有強關系的好友參與);會更珍惜篩選后的真正好友聚,會可以和喜歡的志同道合之人一起聊天吃飯玩耍;可以不用通過長期的外界的社交娛樂刺激來掩飾自己的空虛,而是通過閱讀寫作健身等來使內心的充實;可以在想哭的時候有人傾訴,也可以在想笑的時候有人分享,只要我想,只要我平時都在真心待人交朋友。
我是如何享受自己的獨處時光?我得感謝這個時代。這真是一個極好的時代,首先是資源豐富(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產物)能夠讓我找到很多有趣事情去做。比如我有很多前人偉大的著作和思想可以閱讀思考,比如我可以強身健體塑形健身,比如以后我可以學習些技能:木工、陶藝、樂器、琴棋書畫等等,獨處的時光對于有趣的人而言從來只會覺得不夠。有生之年,希望把所有想看的書都看一遍......
我為什么能夠這樣選擇孤獨與交往?依舊感激這個時代。這是個鼓勵個性自由發展的包容的時代,你有你的想法,朋友有朋友的想法,但是并不一定要思想同個層面才能社交(而且根本不存在相同的人和思想),情感交流才是維持朋友關系的重點。朋友之間好好交往的前提有很多,比如坦誠相待、求同存異、共同經歷、互補不足等等,所以相處不難,只要你用心溫和地對待。于是乎,我既可以想在一個人的時候選擇一個人沉淀,也可以在想與朋友相處的時候一起玩樂。而且我比較認同君子之交淡如水,每個人其實都有各自所熱衷的事,沒有那么多時間天天滿足你的要求,而且天天溺在一起但卻不交心的朋友的感情深度還不如偶爾見一次但能互訴衷腸的兄弟呢。
我為何能擁有這樣的認識呢?當然是借鑒和總結前人的寶貴的經驗教訓和思想精華心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遠方我能看得更高更遠更清楚。我所知道的很多孤獨,都是前人經歷過的,用一生去踐行的,我能看到他們踐行后各自的效果,于是能有更全面清醒的認識,能夠取精去粕,尋找比較好的平衡點去進行自己的選擇和實踐。當然通過前人能學到的不僅僅局限于對孤獨的認識,更是對自己人生的見解。集眾家之所長,博群書之精華,我有幸見識了太多優秀的思想,認識了太多的偉人,逐漸擁有了心中的方向和目標,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三觀和道德律,指導了自己堅定不移地朝著生活的目標前進。
我沒有很好的才華,但因此我能清醒自己的定位并知道自己有太多要學習的地方和提升的空間,因此激勵自己朝更好的方向努力,成為更好地自己,同時這也讓我性格中庸溫潤謙遜不偏激;我沒有很好的家世,也經歷了很多困難痛苦,但卻讓我明白了在自己對精神的需求遠遠超過物質,學會了在失敗和痛苦中思考和反省,自我意識也逐漸蘇醒,開始對人生進行更多的思考,對于生活的本質也有了更清醒地認識,并且為了隨著自己的心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而奮斗努力。也許這就是上天對我最好的饋贈吧。人和動物的區別就是在于思考,可是這個時代依舊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而我的創作和思想就是希望喚醒更多的人認識自己,開始學會獨立思考,通過有方向有目標的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并且因此能過個性自由的生活,因為我也只是個普通人,只不過比大家愛看書愛思考愛寫作罷了,只要我能做到并且活的更好,那么證明一般人都可以做好,我將會用自己的一生去踐行自己的想法。我這一生,要是在死之前,能夠隨著自己的本心生活二十年,并且能留下些許自己的思想創作,我就死而無憾了。剛剛看到一句話:有的人在25歲的時候就死了,只不過在75歲的時候才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