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5歲的外甥女在打電話時突然跟我說:“哇!姨娃兒(嫌我太小不叫姨媽)你看太陽到對面的山溝里去喝水了!那里有小溪!”
“恩~我也看到了~”
“他天天發燒,小溪里就那點兒水夠他喝嗎?”
“當然夠了~”
“那他媽媽呢?怎么不照顧他?”
“……”
“他媽媽不在,他肯定好不了的!”
“……”
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當把太陽比擬做人時,他還應該有個媽媽。又好像從沒想過,所有生病的小孩心里最需要的都不是醫生,而是媽媽。
日本有位作家筆下的一個孩子問媽媽“媽媽,我會死嗎?”
媽媽說他不會。
“那如果我死了呢?我會去哪里?還能見到你嗎?”
媽媽抱著孩子,撫著他滾燙的小臉對他說:“如果你死了,就會回到媽媽的肚子,然后媽懷胎十月重新把你生下來。”
寫到這一處,我突的想起某個沒有媽媽在身邊的日子里,我活生生的將重感冒熬成了一場絕癥。“媽媽在就好了,無論怎樣都會好起來的。”這是我那是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