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門牙中間有條縫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不給別人添堵
每個人都不完美都,有很多小毛病,有些東西只要不影響別人,就不要隨意評論了
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告訴我,說話一定要經過腦子,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不要太以自我為中心,我自己的感受,如果一個人說話令我不舒服,我不太愿意和他交往。
說話需要用心,因為沒有一個人希望在關系中被忽略、被打擊,同樣一個不尊重別人的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熱烈的回應。
二、請人幫忙,我總結了五條原則
在尋求別人的幫助時,會不會說話這件事情很重要,直接關系到別人會不會幫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一個對我們笑臉相迎,禮貌、尊重的人,我們拒絕他都會覺得不好意思,而一個態度蠻橫、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感受的人,我們本能的就很排斥。
如果你想請人幫忙或合作,我認為首先應該做到這一點:
對人禮貌,尊重別人的時間和價值,學會換位思考。
原則1:介紹你自己的相關情況,把需要幫助的事情說明白
對于不認識,不了解的人,一般都有戒備心
告訴別人,我叫什么,來自哪個城市,現在正在做什么事情,如果你需要哪方面的幫助,我能提供給你
別人知道你是誰后,你把自己需要的事情說明白,節約雙方的時間和精力,順手的事情,沒有人會拒絕你
原則2:一定要找到具體的人,并表示感謝
找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咨詢,在別人幫助你之后,一定要表示感謝,如果需要花費的力氣稍微大一些,一定要提前請人吃飯或送禮物,不要辦完事才請吃飯,沒有任何人可以理所應當的。
原則3:重視中間人的價值
請別人幫忙,如果是朋友的朋友,一定要有中間人,不能越過朋友直接找人,這樣會給你和朋友減分的。比如看完病后多留一些錢。
在合作上的中間人的幫助,最好選一些比較貴重的禮物。
原則4:找到對方習慣了聯系方式,盡可能的方便別人
要找到對方習慣的聯系方式,熟悉對方舒服的狀態,才會得到回應。
一般情況下,我拜訪人都是問清楚對方公司或經常活動的范圍,哪怕我過去需要兩個小時,也一定方便別人。
原則五:關系的經營,需要把功夫用在平時
在平時我碰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基本上都會想著身邊的朋友。
關系的長期經營,需要很用心。很多人覺得麻煩,而不去做這些事情。但是平常偷懶,自己的人生就會麻煩。
任何事情想做好,都不會太容易。我們想要獲得他人幫助,想要把事情做成,就要用心在每一個細節。換個角度,前期做好,后期就容易多了。
總之,請人幫忙,并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只要有誠意,沒有誰會真正拒絕你。
三、學會講原則,更要學會拒絕
在工作中,原則性的問題,一般不要談。而對于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能變通就變通,靈活處理。成為一個有原則的人后,你會發現生活、工作馬上變得有秩序了。
一開始很多人不理解你,甚至覺得你這人不好打交道。久了,大家就明白,你只是在有些事情上堅守原則;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還是非常愿意幫助大家。
做事情的過程中,需要原則和方法,如果界限不清,沒有明確的指令,大家自然會按照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做。還會給別人一個錯覺,連對別人都沒有原則,那對自己更沒有原則了,自律性想必也很差,一定不能把重要的事情交給她做。
如何更好的在熟悉的關系中,守好自己的心理邊界?
了解重要關系戶(父母、子女、配偶、摯友等)對自我和心理邊界的影響,心理邊界的建立不是單方面的,要考慮他人和外界的感受。
不要高估自己的直覺和判斷力,避免‘’我了解她,她不會生氣的‘’,‘’他絕對不是那樣的人‘’,諸如此類的情感依據。
能事先規定確定規則就不要說模棱兩可的話,與人合作事先確定好,合作方式,千萬不要丟出一句不行,以后再說,因為很可能就沒有以后了
若是感覺被觸發了,心理邊界選取合適的方式表達給對方明確自己的需求,并不是一個好品質
現在,我越來越少地被人情綁架,擁有自己的獨立的空間。甚至一開始,會犧牲掉別人對我的好印象。若想過更更舒心一些,就在能力范圍內讓別人按照你的規矩來,明確自己的心理,做一個有原則的人。
四、控制情緒的ABC法
情緒這件事,改變需要大量的練習。第一步:反思自己的C(感覺和行為);認真看看自己的B(我們對具體發生的人或事的思考、判斷)是怎么弄成了C的樣子;如何反擊和對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用什么樣的更好的選擇來替代非理性思維。
我們真的對自己了解太少,對人性、對親密關系的把握太過局限,才總是在遇到問題時不知所措。
了解自己是生活的第一步。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的問過自己:我苦苦追求的那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我對待他的方式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學會管理自己。我們要自己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需要經歷一些事情來,想清楚一些事情、規劃一些方向。人的心境每一個階段都會發生變化,如同河流沖刷掉每一個腳印。
這中間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有堅定的信念。這些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理論+實踐。這些理論就需要閱讀好的書籍獲得,實踐就是正確的訓練方法。每次發生情緒失控的時候,事情冷靜下來,拿出紙筆寫下來看,看到底是什么讓自己如此生氣?
然后問自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我們把注意力聚焦于解決問題,而不是放棄時,一切都會發生改變。
五、我的暴脾氣變好了幾種方法
判斷一個人會從他的成長環境來看分析,他行為背后的原因,任何事情我們知道原因后就不會那么生氣和憤怒了
徹底戒掉你的抱怨
李笑來老師說:‘’當我們遇到麻煩和不順利時,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承受,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抱怨有什么用呢?沒有用,因為他只會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無能和無奈而已。‘’
時刻記得,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當我們覺得自己沒那么重要的時候,也是成熟的開始,脾氣自然會變好
認真做事情是最好的修行
別讓壞脾氣害了你一個情緒,穩定的人總會有好的運氣,做任何事情都會很順利。
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這個世界時,我們會發現它真的很美好。
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會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們。
六、人生要具備殘酷翻篇的能力
人生要具備翻篇的能力,就像日歷一樣,很多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要向前看。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愛會傷人》一書中提到:"命運=心理的強迫性重復。學會幸福就會重復幸福,學會不幸就會重復不幸,學會信任就會重復信任,學會敵視就會重復敵視......"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嘗試接受過去發生的事情,不要采取各種對抗的態度,去面對過去,這樣只會越陷越深。我們接受自己的各種情緒,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接受是改變的開始。接受,帶我們走向自由之路。
我們往往會事后諸葛亮,覺得自己回到過去就不會走錯路。可是人生無常,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經歷這一切后,難道我們要執著于過去的痛苦中嗎?
對于過去,無論是遺憾,還是悔恨,我們都應該學著接受,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然后抬頭向前看。時間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逆轉,我們沒有機會穿越時光重新走一遍。我們能做的是接受不可改變的,為能夠改變的事情努力。
當我們把不成功歸結到一切客觀因素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選擇失敗了,借口永遠是無窮無盡的。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拿自己說了1000遍的借口得到安慰和同情。
幸與不幸都是自己的選擇。除去天災和人禍,大部分不幸的人,他們不幸的人生也是他們的選擇,怨不得別人。如果總是從環境和周圍人身上找原因,永遠不會成長,除了你自己,你不能改變任何人。
只要堅持讓自己變得更好,你當你達到高處時,就不會在意過去。因為自己在堅持的過程中,成長越來越快,內心變得越來越寬容,雖不至于云淡風輕,但也不會影響到情緒。
活在現在和未來才是活在希望里。我們要具有翻篇的能力,不能老沉湎于過去而不能自拔,浪費了當下的大好時光。接受過去,也不要為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