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學里有一句話:名字取得好,公司上市早。
當然,這句話其實不完全成立,但是它強調的是一個好的名稱對企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個標題不算夸張。
好名稱不僅是品牌需要,一個人的名字也尤為重要。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劉德華原名劉福榮、張國榮原名張發宗、何加男原名梅艷芳、王菲原名王靖雯、汪涵原名汪建剛……可以看出,改過的名字是不是都更好了,不然為什么要改。
那如何給企業取一個聽上去就像是“大品牌”感覺的名稱了?
我總結了品牌命名的3大原則,分享給大家:
第一、音節順口,易記易傳播。
這個看似簡單,但往往很多企業,喜歡給自己的品牌名弄得很復雜、很少見又很難發音的字,自以為非同一般,但給自己的企業傳播帶來了巨大的阻力。
不信看這個名稱“巴依爾”,你沒聽說過吧。如果我說這個名稱“寶馬”,該知道了吧。寶馬以前的名稱就叫“巴依爾”,如果一直叫巴依爾,我想銷售肯定不如叫寶馬好。而改后的“寶馬”名字算是神來之筆,突出了寶馬車系高貴,又與中國的傳統稱謂渾然一體。
通過上面對比,你就一目了然。簡單順口的名字,你花1千元宣傳一次,消費者看一次就記住了。繞口難發音的名字,你可能要花1萬元宣傳10次,消費者才記住你,
可以看出來,差別巨大。
第二、能產生美好積極的聯想
這個原則也是取名不可忽視的一點,有積極正面的品牌聯想,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偏愛,如果品牌名給消費帶來的是負面聯想,消費者可能就會反感了。
舉例:一家香港公司,起先它的中文譯為“金獅”,而金獅在香港音是“甘輸”,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產品銷路一直不見好。后面改名為金利來,從此變成家喻戶曉的品牌了。
第三、可識別行業屬性,最高層次是直接定義了整個品類
一個好的品牌名,顧客看一眼名稱,就知道這家企業是賣什么的了。這就是可識別行業屬性,直接降低了企業的宣傳成本。比如相宜本草、自然堂、雅詩蘭黛等,一看我就覺得屬于化妝品行業。比如小辣椒品牌,不花更多的廣告推廣,誰知道小辣椒居然是一個手機品牌。還有有路網,不知道的人大概是賣鞋、運動服或者是做教育的網站,其實就是賣書的網站。可以看出,這類名稱要花更高的代價才能扭轉消費者對你的認知,所以,市場競爭本來已經很激烈了,何不取一個有利于傳播的品牌名了,百利而無一害啊。
而最牛的品牌名,就是自己定義一個品類,自己就代表這個品類。像可口可樂、鮮橙多,一眼能看懂,通俗易記,有行業屬性,還突出了產品特點。直接就告訴了消費者,我就是這行業唯一的選擇,這樣的名稱就從各方面都有利于品牌的推廣,讓企業在宣傳中,事半功倍。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了,明天開始,就跟大概聊一下,小企業如何彎道超車、小企業的營銷出路、小企業如何才能以弱勝強……
歡迎關注,不是干貨不分享。期待點贊、關注、轉發、評論、收藏,謝謝你!
往期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