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最近一期《奇葩說》的節目辯題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不是美德”。這個問腿也困擾了我好久好久,百思不得其解。突然看到這一期的題目突然眼前一亮,節目有這么多優秀的辯手和智慧的導師蔡康永,羅振宇,馬東,張泉靈。。。。坐鎮,也許可以解決我這么多年的一個困擾。
首先我們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麻煩究竟是什么?”一個老人上了公交車,這個時候他需要別人給他讓座,這是麻煩嗎?有個年輕人站起來把自己的座位讓他坐下,這是道德嗎?在大學宿舍里你去吃飯的時候,室友讓你幫她帶飯,這算是麻煩嗎?如果你幫她把飯帶回來是道德嗎?我們需要媽媽給我們做飯,這是麻煩嗎?媽媽照顧我們是道德嗎?這些問題時刻困擾著我們,到底什么是麻煩?什么是道德?
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人是一些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們跟不同的人之間都有不同的社會關系,跟有的人比較熟悉,跟有的人比較陌生。跟不同的人的親密度是不一樣的。熟人拜托的事情會答應的比較快,開熟人的玩笑也更加大膽。跟不太熟的人在一起就不太會開玩笑。也就是說,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是有分寸感的。一旦你超過了那個分寸感就是給別人“添麻煩”。一個老人顫巍巍地走上車,有一個年輕人起來給他讓座,這是他們之間的所具備的關系之間應該有的東西,在年輕人力所能及情況來下幫助這個老人,那不叫添麻煩。媽媽給我們做飯,是我們親密關系中應有的東西,這不叫麻煩,這叫做親情,我們應該感恩。當你要去吃飯的時候有一個室友在做功課,手頭上的活放不下,或者其他的原因,讓你幫她帶飯,你們是朝夕相處的是室友關系,這不叫麻煩。但是如果他完全是是出于懶惰,四肢健全,躺在床上扣手機,并且經常讓你帶飯,那么這就超越了你們的社會關系,失去了你們之間的分寸感,這就是麻煩,因為這會讓你為難,因為你不知道該怎樣應對。
我們在路上遇到一個陌生人,我們跟他打招呼,“你吃飯了嗎,你好嗎”。對方會文明的回答我們,我吃飽了,我很好。那不是他在騙我,而是因為他懂得尺度。他不會超越我們應該有的人際關系來跟我說“我沒有吃飽,因為我得了胃癌。”作為一個人在別人訴說自己痛苦的時候,我不能說,“那你保重”就走掉了。我們的關系又沒有到需要我坐下來安慰他的程度。這會讓我很為難。
麻煩的界定很簡單,就是你要拿捏你和另一個人的人際關系,超越了你們的人際關系就是添麻煩。
另外,麻煩這個詞,我們不常用,通常就是在別人幫了我們一個忙之后,我們會說“不好意思,麻煩您了”。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這個語境下使用這個詞。給別人添麻煩,其實是發生了一次協作之后,我們互相之間應該表達的態度,給別人添麻煩本質上是協作。協作是人類社會繁榮到現在這種地步的基本機制。
學生從考場進入職場時最大的缺陷是,有強烈的“考場思維”,覺得領導給他的一切任務都是考他。他忘了從考場到職場最大的變化就是,任何考試題,任何考試你都可以去抄啊。就這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叫求助,叫協作。一切都可以作弊,都可以打小抄,這才是真正的社會。
我們每一個人赤手空拳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一無所有,但是我們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叫發行“社交貨幣”,“添麻煩”是最最正常的發行方式。
美德不是一個人自立存在的時候,能夠完成的事情,美德必須要有別人的存在。美德為什么叫做美德,因為美是比較而來的,當我們看到一個人長的特別好的時候,我們會辨認出來。可是當地球上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你是無法說他美不美的,因為沒有了參考坐標。
給別人添麻煩,可能來自于無知,可能來自于沒有教養,可是一切的根源通通在于沒有把別人放到心上,她覺得美德不重要,她覺得美德的責任于自己無關。我們懷著對美德的向往,會讓內心獲得一種寧靜。
到底應不應該給別人添麻煩?如果你的麻煩是為了協作,是為了合理交易讓大家都過得更好,那就去盡情的麻煩吧。如果你的麻煩超越了你們的社會關系,沒有了分寸感,是為了讓自己不麻煩,從而給別人帶來困擾,那就認真思考一下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