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無甲子,悠幽歲月長!
毫無目的地出發,去遇見,去認知,去發現這一片寧謐與簡單。
寫下這些流水似的文字紀念這次放松之旅。
青旅房間的白色墻壁上,不知是誰,寫下了倉央嘉措的詩,我也很喜歡這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每個喜歡呆在青旅的在路上的人,應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見聞。
二十多歲,不年輕,資歷和時光尚淺,適合出門去遇見不同的人物與風情。
沒有太多的歲月可回頭,也沒有多少情深去瞭望共白首。
從一座繁華熱鬧的城市,抵達另一個安靜的縣城,然后又環環繞繞坐小巴士到達坐落在群山中的小村莊。
第一日,從深圳抵達漳州,因為沒有合適的動車,轉兩趟公交/小巴士到達南靖汽車站,從南靖汽車站抵達云水謠(長教村),晚上抵達,先直接住在一家土樓客棧。
第二日,上午逛云水謠,懷遠樓---溪岸棧道---和貴樓
懷遠樓,《大魚海棠》的一幀畫面很相近,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背山面水是土樓的風水。
長教村的鵝卵石路還在,古榕樹下灑落一片陰涼,只是,大水車已經不轉了,而村子也沾惹了世俗商業氣息!游人也來來往往!
和貴樓是座方形土樓,只是沒拍什么照片,逛了逛就出來了。
下午抵達田螺坑(四菜一湯)
每座樓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滄桑,每座樓都有先人的期望,壘砌出生活和歲月的模樣,不問來者,清風相怡,山林默默。
裕昌樓(東倒西歪樓),時光洗禮,風雨侵蝕,依舊不倒。歲月都揉進了土樓泥墻的裂縫里和傾斜的廊柱上,染成一章章最古老淳樸的傳奇,原來歲月也未曾寬待過。
沿著河水的下游往下走,就可以到達塔下村,村子里還大部分保留原始的氣息,沒有太多的商鋪,沒有喧囂和繁華,村子里唯一一家青年旅社,在這里,遇見了很多有趣的小伙伴。
和小伙伴一起去山里小路找觀景臺拍塔下村的全景圖,只是地形還是不夠有利,只拍下太極圖的一半。
梔子花的清香染了滿手滿心,老板莫姐家的狗狗多多和布兜,很大只很聰明。
本次旅行唯一一張正面照,貼出來紀念一下,小伙伴拍的,哈哈,照騙!
下面的這位姑娘(木有正臉)跟我一樣出門都是拍風景,不喜歡自拍,找到同類的趕腳。
晚飯后,和Parker、娥子沿著河的上游,滿天星子燦爛,研究了好一會兒星座,也去抓了很多很多的螢火蟲,然后放在青旅的小庭院的綠植上,關掉青旅所有的燈光,圍著桌子聊天看螢火,后來一對大一的男孩(尬聊哥)女孩加入,尬聊了一夜,夜色涼涼,晚風漸漸。
第三日,和娥子前往河坑村和石橋村,這邊每個村隔著至少兩三公里的距離,有些可以搭班車,有些只能讓店家老板摩托送一下。
河坑村走小路是不要門票的,順利地逃了票(第一次啊,有木有)
這里的土樓基本保留著原始的模樣,也沒有人在一樓賣茶葉之類的,都是只住著三三兩兩的老人和小孩,在大門口長石板上坐著,或聊天或靜待,原來所謂孤獨盡是蒼涼,無可奈何,也無能為力。
剛開始逛,就遇見一位大叔,很熱心帶著我們去山上觀景臺拍全景,又回到村子里逛每一棟有特色的土樓,一路梔子花開遍,感覺恰似舊時景象。
石橋村有最大的單圈土樓順裕樓,和娥子一樓一樓逛遍,還把二樓的房間數遍,可以有點繞暈了,最后找了個小男孩,問這棟土樓有多少房間,小男孩認真思索了5秒鐘,告訴我“好多間,我也沒數過”,然后踏著輕快的步子離開了,我聽著這答案笑了很久。
這里年久失修,鮮少人家,院中已長滿荒草!
下午回到塔下村,在青旅休息了一下午,晚上H生的加入,吃飯,逛逛塔下,又在上游見漫天飛舞的螢火蟲,舉著手機照明研究了德遠堂的石龍旗桿的歷史。
這晚沒有在院子里聊天了,坐在前臺廳里,自己找到老板家的杯子和茶葉(這里很自由,一切自理),一遍烹水泡茶,一道道滾水燙過的普洱,味道越來越淡,一杯杯下口,連我這種不喜歡喝茶的人,也覺得很好。尬聊哥又拿出自己買的老鄉家釀糯米酒,因為酒精過敏,也就抿了兩口,度數雖不高,有些后勁兒。一邊喝茶品酒,一邊又談天說地。一切都很暢意,素昧平生,卻痛快。想起那句“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趁年華!
第四日,本來計劃去漳浦縣看看古城和大海,可是,節假日,就被堵在路上了,耽誤了所有計劃,結果就是一天時間回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