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是《好好學習》第二章節論述的重點。
作者成甲堅信,掌握臨界知識,深刻理解底層的通用規律,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必修課,這對每個人都有巨大的價值。二八定律告訴我們,20%的知識決定80%結果,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結構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學習上,通過掌握臨界知識,做到游刃有余。
所有的闡述圍繞的都是落實于那些臨界知識-那些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可是有哪些方法與技巧讓我可以更好地掌握它,運用它,使它更好地指導我的學習,工作及生活呢?
帶著這個問題,告訴自己即使是在國慶期間也要繼續堅持閱讀《好好學習》這本書,這樣也使得我的讀書筆記繼續,一旦可以形成能力,長期收益定能從“技巧方法”中獲取更多。
一、讀書方法的改進
經典的讀書方法,即閱讀加劃線/摘抄的讀書方法,在改進為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的方式,比如運用記憶宮殿法的原理,將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網,從不同角度領域對同一個知識進行分析,從而加深理解和認識,在記B6時,想象成一位有B胸,有6塊腹肌的美女,可以增強我們的記憶力。
放慢讀書的速度,除了花時間在于摘錄名言,還要重點描述讀書后受啟發的內容,這些啟發的內容與過去的哪些經驗相關?在記錄和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才可以獲取更多,如故人言“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讀書中發現臨界知識。讀書時要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主動去尋找可能會針對這個問題討論的文章和書籍,去觀察作者用什么樣的思路解決這個問題?此解決方案背后是否有我們熟悉的知識?這個解決方案的原理應用在什么領域?這樣可以通過讀書認識世界,發現臨界知識,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二、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好方法,反思,以教為學和刻意練習。
提升反思能力有三個方法,從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把生活案例化處理;培養記反思日記的習慣。
充分利用以教為學的機會,比如把今天學到的知識或讀到的書講給你的愛人,或者朋友同事聽,在微信里建立學習微信群,定期分享心得,主動在沙龍里分享或者建立自己的公眾號寫文章,這些都是以教為學的好渠道。
刻意練習的,關鍵是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比如在各知識能力單元之間構建認知框架,在商業分析中,將復利,邊際效益,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組合成一個認知框架,來判斷一個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
三、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技巧:記錄,定期回顧,與付費購買。
如實記錄整個事情的發展過程,訓練自己記錄發生了什么?如何發生的?因為是主動思考的過程,是挖掘看得見事情背后看不見的關系,記錄的時間足夠長時能夠讓不夠清晰的規律線索逐漸清晰,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成精彩的案例集。
回顧使我們過去的記錄和反思過程價值倍增,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因為時間空間的改變會讓以往的成長產生新的意義,讓我們的生命經歷更多的驚喜,觸動和啟發。就像稻盛和夫的觀點“越是復雜的問題,越是要用基本簡單的原則去思考,比如正直,不撒謊,不貪婪,不給人添亂”。我們可以使用印象筆記好工具去進行知識管理,例如把短信備份在印象筆記中,為重要對話錄音,設置定期回顧提醒,建立核查清單,回顧重要人脈。
買書是投資認知的理財好方法,沒有哪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是超過自我認知的改變的,所以付費購買足夠高質量的知識產品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重要方面,還有付費買時間也是提升學習效能的好技巧。
學習到這些實用的好方法與技巧定會促進我們對臨界知識的掌握,于是也突然想到昨天姐姐要給清唱宋詞的老父親拍視頻的記錄,為了將來的某個時間給孩子一個教育參考,也為了再次回顧時有一個美好回憶,這也是生活的精彩案例吧。
更多思考與應用在學習,生活與工作中,相信不但會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生活與工作也會高效更多,選取你能堅持的,操練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