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聽了一遍崇建老師的演講《好奇對話激發(fā)孩子的內驅力》,100多分鐘的課,走路的時候聽,開車的時候聽,閑暇的時間聽,聽到關鍵對話處,趕緊暫停,一句一句把崇建老師的原話抄下來。感覺那些問題問的那么簡單而深入,在猝不及防中人就被打開了。讓我感受到好奇對話,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人的心門。真的是聽你千遍也不厭倦。
一,好奇對話如問診,溫和而有力量。
崇建老師用了很多真實的案例,給我們分享打開孩子心靈的方法。在一句一句記錄崇建老師問題的時候,忽然感覺這些問題就像中醫(yī)大夫把脈問診。那種鏈接那么神秘,我一下捕捉到了,非常欣喜。準備在自己的生活中套用一下。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沉迷網(wǎng)絡半年不和爸爸說話。崇建老師教給這個爸爸,問5個問題。
1.孩子,爸爸和你說個事兒(主動權)
2.我聽你媽媽說你要搬出去去住,這是真的嗎?(聽到什么如實表達)
3.你有這個念頭多久了?(回溯往事)
4.發(fā)生了什么事兒?(說出卡點,流動情緒)
5.爸爸看你和我說話老用胳膊擋著臉,你有嗎?怎么啦?(回到當下,讓孩子敘述)
爸爸懂,爸爸很在乎你。
中途孩子越說越生氣,越說越激動,孩子心里有怨氣。大人不要馬上道歉,不要著急的說我以后再也不會了。就是傾聽,重復他的話或者積極回應。
看到這種對話模式,我感覺特別像大夫問診。哦,你這個地方疼多長時間啦?當時干什么啦?中間看過沒有?吃過什么藥?不用擔心,扎扎針就好了。
這樣的對話,讓孩子感覺內心是溫暖的,所有經(jīng)歷的負面情緒是被看見的,在對話中情緒會流動,孩子會激動。家長要做的不是講道理,要做好被指責,被批評,接住孩子說出來所有的抱怨。只是靜靜的聆聽,適時的回應,全然的接納。
這其實對很多家長都是有難度的。因為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會說我一天工作累死累活不就是為了你嗎?你怎么能這樣對家長說話呢?感覺沒有受到尊重,不接納孩子的狀態(tài)。談話就會中斷。所以面對真實的情境的時候,家長首先做的是安頓住自己。讓自己像定海神針一樣,巋然不動。才能聽到孩子的真實表達,孩子內心的力量,隨著情緒的流動會慢慢長起來。
這個案例給了我很多啟發(fā),特別是對話,我感覺很多時候拿來就能用。所以我用心的把這幾句話抄下來。
二,好奇對話要回溯,同理孩子不,不給建議
還舉了一個14歲女孩拒絕的例子。對于自我認同度極低的孩子。怎么樣展開對話?崇建老師給我們提供一個范例。
孩子:你會不會覺得我很煩?
老師:你跟我談話會覺得我煩嗎?
孩子:你還會愛我嗎?
老師:你聽我這樣的和你說話,你有覺得我是愛你的嗎?不只愛表現(xiàn)好的時候,表現(xiàn)不好的時候也一樣愛。
孩子:你為什么要愛一個這樣的我呢?
老師:你割自己的手,是懲罰自己嗎?你這么做,我不是都沒有責備你嗎?你為啥要懲罰自己呢?
通過這樣的對話,讓孩子說出他割自己手的原因。孩子估計說我自己不好。自我認同度極低。那從什么時候開始有這種感覺的呢?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兒?讓孩子回到那個特殊的節(jié)點。發(fā)生了這個事兒,你當時感覺很自責嗎?讓孩子說出他的情緒。作為大人,看見孩子的情緒,接納他那個狀態(tài)。我感覺還需要往前走一步,怎么樣讓他看到在這件事情中自己的好。他只看到事情的不好的一面,沒有看到這個事情發(fā)生積極的一面。這是作為家長和老師的功課。
我就家里最近發(fā)生的幾件事情,一個人寫下來,進行了對話,但走到這一步就被卡住了。不會從消極的事情中看到他的積極一面。這是我需要刻意練習的一個部分。怎么從一個糟糕的事情中看到他的意義和價值。這是這次聽崇建老師的這個分享,帶給我最深切的感受。今天決定再買一些薩提亞方面的書,買一些崇建老師的書。慢慢的讀,長久的練習,找一些志趣相同的伙伴,試著好奇對話。
三,對好奇今天有了新領悟。
從開始讀《薩提亞深度溝通力》這本書開始,就聽到要用好奇的對話與別人溝通。但理解泛泛,以為好奇對話就是提問題。直到這一遍聽完以后,把崇建老師的問題抄下來,反復琢磨。忽然明白好奇的意思了。特別是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孩子問太陽為什么從東面升起來。崇建老師是這樣好奇的。
第1次好奇:你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的?你以前有發(fā)現(xiàn)嗎?以前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怎么突然發(fā)現(xiàn)太陽從東邊出來了?(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孩子今天問這個問題,什么時候意識到這種現(xiàn)象的。)
哦,你看了一本科普書啊(轉折)
第2次好奇:發(fā)生了什么?你要看科普書呢,
第3次好奇:科普書說太陽從東邊出來對你有沒有影響?(從書連接到對人的影響。)
你覺得好玩在哪里?(對你影響到了什么?)
老師面對孩子的一個問題。好奇太陽從東邊出來,你什么時候意識到這一點的?引出孩子最近讀了一本科普書籍,接著問題由科普書籍引導對孩子的影響,一點一點把孩子做了什么?想了什么,都疏導出來。而且讓孩子把這個我們每天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與自己的生活連接起來,讓孩子感覺這個知識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這就是好奇對話,他帶給人們巨大的能量。既有知識的連接,又有情緒的流動。
還有一個案例,重建老師現(xiàn)場和雅佳小朋友的對話。在好奇對話的時候,也要強調規(guī)則。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
陳述事實:
雅佳,你站起來(講規(guī)則,聲音專注穩(wěn)定)
你剛才和同座位說話了,吵到了我,你知道嗎?(不知道)
所以你不是故意的,是嗎?(點頭。)
好奇1:
我剛才讓你站起來,你會害怕嗎?會生氣嗎?(會)
怕什么?(被懲罰)
你以前被懲罰過嗎?(有)
怎么懲罰的呢?是被我懲罰的嗎?是你的老師嗎?很多老師那樣對你嗎?(不是,只有個別。)
好奇2:
雅佳,你生氣是生我的氣嗎?(不吱聲)
雅佳,你可以生我的氣,你雖然生我的氣,還是很符合規(guī)矩的站起來,不是嗎?
你剛才說生氣,是生誰的氣?有生自己的氣嗎?(有) 氣自己什么呢?(沒遵守紀律)
總結:
你守規(guī)矩的站起來,坦誠的和老師交流,老師沒有生你的氣,你也不用生自己的氣。(安定住孩子的心)
這次是先說出事實,接著問孩子當下的情緒,并對情緒做了簡短的追溯。讓害怕身體流動起來。最后告訴孩子,老師沒有生他的氣,他也不用生自己的氣,讓他的心安定下來。同時給全班同學一個示范,即使跟同學說話了,也沒什么,不用因為這些事情太過于害怕。這個對話讓孩子的坐下的時候是輕松自在的。帶著這樣的心情,他才能全神貫注投入學習當中,而不會糾纏于剛才老師讓他站起來的自責當中。這就是好奇對話的高妙之處。讓人時刻注意身心完整的安定之中。
又一次聽崇建老師的演講,感覺收獲還是很豐沛的,不僅把崇建老師的原話抄下來,還把對話的結構進行了逐一的分析。在分析中,明白什么是好奇?怎么樣去好奇,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讓他把過往的情緒,過去的事情講出來。讓孩子內心平靜而充滿力量。什么時候想學習了,就能全身心的投入進去。這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方法,聽完內心充滿喜悅和力量。
好奇的對話如問診,溫和而有力量。好奇對話要回溯過去。帶著同理心,但不給提建議。這些平常的提問,在一定的情境像有魔力一般。幾個問題,就能直擊孩子的心靈深處。值得一輩子練習,一輩子學習。
真的是聽你千遍也不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