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仿佛一夜之間,褪盡了青春的紅顏。
楊柳街的青磚已磨成玉色,子尹路的落花已和泥掩埋,官井的水溫暖如昨,井欄上卻分明留下歲月的痕跡,鳳凰于飛,滿目青山不見當年的白發種樹人。
走過老城,我在重走一段歷史。
隨意拐進一條小巷,那些青石縫里幽深的苔蘚,那些古老得有些衰頹的城墻,還有小巷里特有的古樸凝重的氣息,都在告訴我,老城真的老了。
它從遠古的穆家川走來,走得氣喘吁吁,步履蹣跚,整整走了八百年,老城早白了頭,唇邊一抹蒼涼的笑。它卻很驕傲地挺著身板,孩子氣地扳著指頭細數著,它聽過偉人的足音,看過“干人”的歡笑,也觸到過新中國最切近的心跳,一任自己的脈動隨那些遠道而來戴著八角帽穿著灰軍裝扎著綁腿的士兵們同步狂響。
遵義老城,足以因八百年中一個小小的瞬間而笑傲眾多城市,只因為這個瞬間改變了歷史,改變了中國。
八百年,數不清有幾個王朝的變遷,更看不過來的是多少“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更迭。八百年,足以讓一個家族強盛又式微,然后銷聲匿跡。八百年,足以讓一個國家興起又衰敗,然后變成廢墟。
然而,八百年的光陰卻成就了一座城。
一座老城。白發的老城。
站在湘江河畔,迎著河風的輕吻,仿佛又聽到遠古的先民們正喊著剽悍的號子順流而下,看到那些賢惠而潑辣的女人們在河邊大力地捶打著衣裳。人們聚河而居,靠河而食,幾百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造就了一座城市的雛形。
如今,當年的土著居民早已湮沒無聞,當年的穆家寨也不復存在。
只有那條綿長的湘江河依然靜靜地流淌著,在如瀑的陽光下點染著粼粼波光,在婉約的河風中搖曳出青春的姿態,仿佛在提醒著人們,這座城市曾經的滄桑巨變。
曾經威嚴的儀仗,曾經不凡的府邸,曾經不可一世的土司們,都已隨歷史遠去。只有老城猶在,但它已不再專屬于某個貴族,它張開手臂接納每一個泥腿子,每一個翻身的遵義老百姓。
只是,它好象真的有些老了。
陳舊的木樓,傾頹的城墻,坑坑洼洼逼窄不堪的老街,凌亂殘破的門臉…………
人們嘆息著,走了過去。
有些荒涼,有些寂寥。
如一位老人,風燭殘年,頂著一頭白發,憂傷地看著他的兒女們。
老城,你真的老了嗎?
走出歷史,走過記憶,我看到一個嶄新的老城。
仿佛一棵老樹,一夜春風吹開滿樹花朵。仿佛一壇老酒,窖藏多年終成人間佳釀。
老城,仿佛在一夜之間,重現青春的笑靨。
熙熙攘攘的步行街,鱗次櫛比的大小商店,錯落有致的房屋設計,極富文化韻味的黔北特色建筑,潔凈樸素的青石板路不事張揚卻深藏內蘊。這里,從遵義本土特色產品到國際知名的大品牌,從羊肉粉豆花面劉二媽米皮到整齊劃一的洋快餐,從裝修豪華的酒吧茶樓到湘江河邊的簡易茶坊,……老城,一夜間變得既時尚又本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眼球:購物,去老城;買書,去老城;喝茶,去老城;看美女,還是去老城。老城的美女越來越多,游客越來越多,老外越來越多。
老城,成了遵義的窗口。
遵義人透過這扇窗看到了老城的變化,外地人透過這扇窗看到了遵義的變化,外國人透過這扇窗看到了中國的變化。
今天,我又走進老城,聆聽老城,感受老城。
遠古與現實,在這里交融、重疊,仿佛一組黑白膠片與彩色影像的疊加,影影綽綽間,依稀可見色彩由淺而深,漸濃漸近。
如果說,從前是一幅水墨山水,古韻悠然。那么,今天的老城便是一幀精美絕倫的工筆花鳥,精雕細琢。置身畫卷之中,賞落花點點,聽啼鳥聲聲,有踏青的老人,有嬉戲的孩子,還有清山秀水滋養出的黔北女子裊裊行來,……不由人不嘆一聲:美哉,老城!
華燈初上,夜幕下的老城,依然滄桑得如一位年高德劭的老祖母,將一段古老的童謠娓娓道來。可是,那蕭疏銀發映襯下的雙眸依然清亮如水,那滿臉的皺紋竟似菊花般雍容盛開,她依舊用她那寵溺的眼神,溫暖的手臂,呵護著一代代遵義人。
哦,老城,今夜的你,白發如銀,卻笑靨如花。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