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星爺的電影,完全是帶著一種娛樂的心情。笑得跟馬猴似的夸張表演是我對他的最初印象,只可惜,小時候我沒有完完整整的看過他的一部電影,后來有了機會,我卻再也笑不出來。
看星爺的電影總會有一種笑中帶淚的感覺。記得第一次有這種感覺是在《喜劇之王》,第二次是《長江七號》,第三次就是它——《美人魚》。
很多人把星爺的電影定位為喜劇,但我不這樣認為,盡管它真的很好笑,但這種笑并不是跳梁小丑那樣架空在浮云上博眾取寵,他只是把自己所經歷的夸張化拍了出來而已,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夢想都融了進去。就連星爺自己也說過,其實他把很多電影都當作正劇拍,不明白為什么大家總感覺是喜劇。就像《喜劇之王》里的尹天仇,《長江七號》里的小狄,《美人魚》里的劉軒……很有意思,卻又不止于“有意思”。
周星馳電影里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他自己的影子。往往喜感越強的人物與周星馳的相似度就越高,有時候我甚至認為周拍的就是自己,但這些相似的部分恰恰是引起觀眾的淚點所在——小人物的掙扎。比如上述那三個人。記得《美人魚》里有一場戲,劉軒和人魚珊珊在游樂場吃烤雞,當兩個人吃得雞骨成山時,劉軒卻兩眼含淚。他說,小時候家里很窮,有一次爸爸撿來半只雞腿,就是這個味道。盡管劉軒已經過上了炊金饌玉的生活,但在影片中他的定位其實與尹天仇、小狄無異。而對于劉軒的那段回憶,我以為會極盡煽情,然而周星馳的處理方式相當簡單,不需要催淚的背景音樂,不需要倒序式的情景再現,只要一堆雞骨和一個講故事的人就夠了。這就好比有些事,過去了就過去了,不必渲染太多,但它就像一顆釘在墻上的釘子,拔出來了,但傷口還在。我講給你聽,或許我講得撕心裂肺,但你聽得無動于衷,那還不如我最初就一帶而過。而真正能理解你的人,你不必揣摩用什么樣的辭藻去感染他,他依舊會被你打動。
還有張雨綺飾演的若蘭,看著她穿一身皮衣扇鄧超耳光,大喊著我去打她回來做魚頭湯時,何等威風,但當她把那個耳光扇在助理臉上時說:“你覺得我連個婊子都不如嗎?”卻也讓我隱隱感到了她的自卑。而自卑的又僅僅是若蘭嗎?那個長大后享盡人間富貴的劉軒,盡管你威風八面、盡管你盛氣凌人,可你還是做不了你心中的主人。當若蘭跟你說,人與人的血統是不一樣時,你還是被深深的刺傷了?!巴跽卟蛔?,變則損其威矣?!蹦闳舨皇窃谛睦镎J同,為何要賭氣似的說出那句“我已賤癌入骨”?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美人魚》就是這樣一部處處在“毀滅”的電影。人魚們從沒住過水晶宮,他們惟一的棲息之所只是一艘破船;珊珊也沒有喝下巫婆的藥水露出兩條修長的雙腿,而是割開了尾鰭,像只企鵝那樣笨拙的走路;還有羅志祥飾演的八爪魚,一心認定珊珊是人魚里最美的那一個,而其實她不過是一個綠豆眼,蒜頭鼻,身材平平的小姑娘罷了。事實永遠都是這樣殘酷,難怪鄭板橋要說一句“難得糊涂”。在《美人魚》里,我看不到童話的圓滿,更多的是殘缺不全。
再來說說劉軒吧,還記得他最愛的那首歌嗎?“無敵就是寂寞”,是的,擺脫了童年的陰影,他獲得了他想要的一切,金錢、美女、羅曼尼?康帝,可他依舊不快樂。小時候的苦難讓他對金錢有著強烈的渴望。那時,在他眼里金錢就代表了一切??梢宰屗幸麓?、有飯吃,可以讓他買心愛的玩具,可以不用受人白眼,不必撿那半只雞腿,不必在惴惴不安里討生活……是的,劉軒童年的不幸是貧窮造成的,但他的幸福卻不源自于金錢。金錢讓他登上人生頂峰,卻也讓他孤獨寂寞?!盁o敵就是寂寞”,也許你不知道,這首歌是周星馳自己操刀的。
劉軒的快樂源自哪里?他一輩子渴望的幸福又在哪里?整部影片,只有和珊珊在游樂場瘋玩時劉軒才笑得最開心,而這些平凡的幸福,是劉軒從小到大沒經歷過的。作為這部電影的導演,一個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到影片中的核心人物,我是不是可以理解在星爺的心里,也渴求著一份平凡的幸福呢?和家人一起,在游樂場里吃著烤雞,大聲放歌,坐飛船坐到吐……可惜,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這樣的夢,只能留在童話里。因為缺憾,才會愈發想要彌補,也正是如此,盡管平日里的周星馳不茍言笑,但他的心里還住著一個孩子,去追尋那些未完成的夢。
當然,近幾年星爺的電影一直具有普世價值,比如《功夫》里的正義,《長江七號》里的勇氣,還有這部電影里的環保。也因此,這一特征變成了大家所關注的焦點,但到底是因為環保而去選擇了人魚題材,還是因為人魚而用環保來輔助,或者說,周星馳的重點到底是站在神壇上振臂高呼天之大義,還是只采用了一種類似于“春秋筆法”的方式去講述一個與自己有關的故事,我們不得而知。但我想,無論是站在社會還是站在個人的角度,要想獲得觀眾的認可首先要“接地氣”,而“地氣”往往來源于生活。
不可否認,這部電影也有些許不足之處,比如面對劉軒的移情,若蘭由若即若離變為投懷送抱,畫風轉變之快有些離譜;比如簡單粗暴的廣告植入方式;比如電影收尾有些唐突,且有落于俗套的嫌疑等等。
我承認,這部電影并不是周星馳的上乘之作,可能還在走下坡路。作為一個導演,或許他真的更適合當一個演員,就如《喜劇之王》中所說:“我是一個演員……”然而,每一個走進社會的人,他們身上都帶著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個性因子,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們有權利去支配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更容易把自己身上攜帶的這些因素融入進去。這樣才更值得去回味,才更能證明這是我周星馳的片子。
寫這篇文章時,耳機里一直塞著《美人魚》的宣傳曲《世間始終你好》,這首歌也是《射雕英雄傳》的主題曲。那時在《射雕》里,周星馳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宋兵乙,然而33年過去了,他已經可以買下這首歌的版權,重新請鄭少秋和莫文蔚來演唱。不知此時此刻,星爺心里有幾番滋味。
這部電影,自始至終都像是周星馳的自敘,人物、情節,就連歌曲里都有自己的影子。星爺用這種方式去紀念自己的生活,紀念過往。用一個童話,去成全自己;用一個童話,去講一個與自己有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