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去四川旅游時,還不知道有畢棚溝。行程中也沒有選擇它。后來,團中“三號家庭”十六人商量后,決定改去畢棚溝,代替都江堰。為了說服我同意改行程,他們的領隊還特意將他們朋友前天在那里拍的照片給我看。照片中的景色確實很不錯,天空湛藍澄明,如鏡面的湖光倒映著冰川,場景開闊壯麗。樹木紅紅綠綠,溪河曲折蜿蜒,山峰高聳逶迤,像水彩畫一般。
在地圖上查看,原來離成都才二百公里而已,不算遠,多交四百元還是值得一去。早上從成都東站旁下榻的酒店出發,經過六個多小時到達景區門口時,已是下午兩點多了,然后再轉坐四十分鐘的景區旅游巴,。
將要到景區門口,山上的景色變得很不同,最明顯的是山上的樹葉,由青綠山林逐漸變為夾雜紅黃色,從車窗望去,感覺進入了一個純粹秋天的地帶,這時候的天空也十分明澈,山峰高得像頂著天際一樣。
從景區門口坐車到上海子游客接待中心,將到達時,下起了雪,我本想看晴朗的溝中景色,內心極不希望下雪。穿上棉襖,披上雨衣。乘坐十分鐘的電瓶車到了磐羊湖,此時的風雪尚小,游玩的興致還有。游人之中,看起來相當多人沒見過下雪,同行的廣州人更是興奮不已,他們似乎都很享受這場風雪。
磐羊湖海拔三千六百米,十月出現這種天是很正常的。盡管寒風呼呼,但磐羊湖湖面卻相當平靜。倒影著紅黃的樹葉,暗青的山林。山頂上的冰川已被云霧遮擋,映落湖中,變成兩層雪白的云霧包夾著山水。浮現在腦海的,還是王維那句詩,“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高聳的山峰冰川,已被云煙氤氳。看不到,確實可惜。只有從山谷之中看到白練一樣的冰雪帶,看上去像細長的瀑布注入山腰之中。
磐羊湖上頭是一條淺河,雨季已過,河邊的沙灘露出更多。河從山谷中伸出來,碧水微瀾,緩緩流淌進磐羊湖。河水清且淺,湖邊有小魚在細沙小石上游動,它們絲毫不感到寒冷,而我已經是不是微微發抖。湖邊的高山草甸,已變得枯黃。在山谷的包圍中站在湖旁,聽著湖口的淙淙流水聲,環視谷中的湖光山色,我想沿著湖的上頭走去,試尋湖水的來源。但時間有限,不得不去燕子窩巖了。
燕子窩巖的海拔更高,坐電瓶車途中,風雪越來越大。從沒遇見這么大的雪,我有點后悔不應該來這里。燕子窩巖地上的積雪明顯比磐羊湖邊多,與磐羊湖的景色差別很大。盡管只是坐十來分鐘的電瓶車,海拔不會高太多。燕子窩巖全是白茫茫的一片,它顯得更明亮。高大筆直的喬木樹上,枝葉都被一層白雪裝點。原來紅黃的樹葉(不知其名),像是被撒上一層白灰。在我看來,這里的景色,不如磐羊湖。如果說特別的景色,要數灌木叢。每一處枝葉,都被厚厚的皚皚白雪覆蓋,像是披著銀裝。有個別游人玩起堆雪人,在一灘兩丈闊的雪地上樂也融融。我象征性地圍繞燕子窩巖走了一圈,拍了幾張照片,便再次回到磐羊湖,到湖的另一邊觀賞。
返回的路上,有幾個三五人一群的游客選擇步行,景區全場九公里,全程坐電瓶車都要二十幾分鐘。他們竟然對大風雪絲毫不以為意,樂悠悠地享受這個難得的景色。
當時恨不得馬上坐車離開這個寒冷的地方,大風雪讓我欣賞景色的興致都沒有了。回到半山時,沒有下雪了。而當時,我又感到還沒看夠。回到廣州,畢棚溝的景色時時浮現在腦海,我竟然會這么懷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