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昨天你的公眾號更新了,你將鏈接分享在朋友圈里,文章的題目叫做《你暗戀過的那個人還好嗎?》,文章下面有很多留言,其中包括你的:給我講個暗戀的故事吧。后面配上了一個大大的笑臉。
于是,我打算給你講一個關于暗戀的故事。
那個,你過得還好嗎?
你看,我在發什么瘋,竟然問了這樣傻瓜一樣的問題。你過得當然很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每天遇見自己欣賞的人,一年四季,馬不停蹄地流轉在各大活動現場。粉絲見面會,知名作家的簽售會,婚禮司儀,每天晚上六點的新聞直播,晚上十點的音樂廣播,你還抽空出了兩本書,據說,第三本也馬上就要面世了。你的身邊,來來往往的都是省電視臺里頗有人氣的主持人,出過暢銷書的作家,各種音樂界的大咖,從金牌音樂制作人到當紅歌星,還有如日中天的演員,除了這些金光閃閃的人,還有很多對你癡狂的女粉絲,比如那個每天都會在公眾號里給你打賞的,揚言要包養你的女聽眾。
這樣說起來,你過得應該算是很好吧。盡管,你偶爾還是會在節目里幽怨地調侃自己微微發福的身材,容易淹沒在人群里的身高,以及三十多歲的你還是一只無人認領的單身狗。
所以,我暗戀過的你,你還好嗎?
你知道,我愛你的。所以,你堂而皇之地將它寫進你的書里,你說,我會寫很好的文字;你說,你很尊重我;你說,你收到了我花了一個冬天才織好的圍巾;你說,我曾在給你的信里寫著:我發現我上愛了你;你稱呼我為女聽友。
在書里寫下這些話的時候,你心里也是有些許開心的吧。我甚至能夠想象得到,你收到剛過了二十五歲生日的我寫給你的那封信以及那條反反復復,拆了好幾次才織好的圍巾的時候,臉上肯定帶著滿滿的笑意吧。
后來,新聞上說,有個十五歲的男孩子,跟家里賭氣,騎十幾個小時的自行車從家鄉跑到省城,賴在你們臺門口不走,非要見你。你下了節目跑過去,脖子上系著那條熟悉的圍巾,然后看那孩子穿得單薄,你解下圍巾給他戴上。我不知道該怎么處置自己的情緒,是該因為你并沒有把它丟棄而高興,還是該為你隨手將它送了人而失落?
嗯,或許,過去的兩個冬天里,你一直系著這條圍巾呢?那么,是不是表示,我對你來說,也并不是普通的女聽友那么簡單?你是不是也有那么一點點喜歡我呢?我控制不住自作多情地猜測,這種猜測讓我有些不知所以,可是,現實是你從來也沒說過,你會喜歡我啊。
七年了。給你寫過無數煽情的留言,發過一次新年祝福短信,跟你見過兩次面,吃過一次飯。知道你的名字,年齡,大學,專業,喜歡的歌手,音樂,電影,愛吃的水果,菜肴,在你發布的朋友圈里看見過你父母的照片,買了你出過的所有的書,跑去你開的那家書店坐了一小時。而你,除了我的ID,對于我的本名,長相,工作,喜好,大概一無所知吧。
我將對你的暗戀昭告世界,卻將這份愛背后的苦澀偷偷埋藏。
是時候放下這份執念了。
等到有一天,也許,我也可以自在地跟你談論起這場不夠幸運開花結果的暗戀,沒心沒肺地笑著問你,“喂,你到底哪根筋不對,這么愛你的我,都能視而不見?”
今天是2017年10月21日,工作的間隙,偶爾翻看微信的訂閱號,鬼使神差點進了你的公眾號,時間停止在2017年09月20日,最下面有一行小小的字:你已設置不接收該公眾號的文章推送。
莫名有些難過。
豆瓣上顯示在讀的書籍只有一本,就是你的第一本書。其實,早在一年半之前,我就讀完了。從美蘭湖到靜安寺的地鐵上,從兗州到上海的火車上,路邊的咖啡館里,汽車站的候車廳里,我的包里,一直都帶著這本書。
我在書評里看到了15年七月木木寫的那篇書評,現在的她生活平靜而幸福,已經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朋友圈里除了孩子的日常,初為人母的感悟,與孫先生的一些暖心對話,就是心理學一類的科普文章。她比多年以前更加樂觀,積極,強大,我依然鐘愛她筆下的文字,仍然打心眼兒里非常欣賞她。只是,我不再私信給她。我想,她大概也不希望現在的生活受到打擾。因為我倆的話題總是會繞不開你。
這一年,你三十五歲,在省城的繁華地段開了家書店。路過你的城市,我偷偷地跑去書店坐了坐,指尖從一排排的書架劃過,似乎每一本書都充滿了你的氣息。我不再覺得難過,只是從心里為你高興。
機緣巧合認識的那個跟你一個辦公室的人,熱情地邀我一起吃飯,還說要帶我去見你。我笑著感謝他的好意,委婉拒絕。
暗戀,就該有暗戀的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