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要不是中國填鴨式教育,我還真不沒資格上大學。高考英語作文兩篇總分還不夠人家一篇高分;要不是中國填鴨式教育,我語文這不堪入目的文體該怎么進得了閱卷老師的法眼?
02
我這小半生,感覺還是蠻有意思的,往往在自打嘴巴之后,一躍回到過去,再回到現實做著當年發誓不做的事情。回想以前,我真的很討厭讀書、看書。小時候總是躲在房間里裝看書,然后耳朵一豎,聽著父母駕車離開去上班之后,就灰溜溜的跑到樓下去看電視,然后每次一聽到父母駕車回來的聲音,我又悄悄把電視關上,跑到樓上繼續裝作看書的樣。曾經有那么一剎那,我覺得五百年前肯定是楊戩手下的哮天犬。機智的父親總會捉摸到我的小動作,有一次,他把我叫下去,然后問我“有沒有在看電視?”我心頭一顫,“沒有!” 他示意我走到電視旁,并且摸摸電視,‘燙手的’,此時此刻還真的哭笑不得,只能站在一邊等待著挨罵,的確也被狠狠的罵了一頓。事后,就改變了策略,把握住時間,提前把電視關掉。后來,他又找到了‘蛛絲馬跡’,“你看這電表的示數。今天早上,我看過來著,是xx,現在多了。”真的,頓時心生佩服,可又很苦惱這一切的發生,很討厭自己為什么還沒有長大,長大之后就可以逃離這個四面埋伏的家。
03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
缺乏興趣的所有行動都是在扯淡,以前,買任何帶有娛樂性質的物品(包括游戲機、積木、機器人......),我父親都是板著一張黑臉,然后只能偷偷的哀求我媽幫我買。但是,在購買任何和學習相關的物品,我父親總是義不容辭就帶我去買,說實在的,當時去買這些,一方面是學校要求,另一方面是為了討好父親。不知不覺,房間里買了不少我壓根沒看過的書,還有一套當時是在學校自愿性購買的文集。(現在看看才知道是翻版的,味道難聞得要死)為了討好而討好,閱讀成了任務,或者說是演戲。所幸的是,考試不會脫離教育局考試的”規則“,什么古詩、閱讀理解、作文......,那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考試其實也就背背寫寫,勤奮一點,輕松過。
也正是如此,我打從很久以前就對閱讀失去了興趣。一個是,考試對平時的閱讀要求不高,但凡懂個字,然后平時有認真聽課做做筆記的學生,語文分數都不會低,但是作文想要參加比賽,那是“感興趣”的學生的事情;另一個是,我自身也很懶,而閱讀很需要時間,加上我個人比較好動,而閱讀更需要能夠靜下來去用心體會里面的思想層面。
04
陰差陽錯之下,我在2016年的12月份加入了當地“吳曉波讀書會”,也加入了“20P同讀學習小組”。每個月同讀一本書,然后寫下閱讀筆記。當時,我還是蠻猶豫的,畢竟我已經放棄文學很多年了,現在突然要碼字,心里其實是拒絕的。說來也奇怪,在偶然的網頁瀏覽中,我發現了“簡書”,發現里面很多人都在堅持碼字,很多還是從0開始,《慫什么》算是我的第一篇正式發表的文章,當時剛好參加了2月份的讀書任務,心有一點小體會,就碼了出來。
05
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 莎士比亞
我是一名不標準的理工男,大學期間修讀的專業是物理,但四年從事的兼職、實習都偏市場,一踏入大學大門的第二年,我發現對商業經濟特別感興趣,毫不猶豫就進行轉型,雖然在轉型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小尷尬,與此同時,也有很多有趣的經歷。我一直很喜歡美國NIKE的一個廣告:Just Do It .
在研究商業經濟的過程里,我發現原來文字也可以有很多玩法,我喜歡多元化的生活,我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也喜歡生活里充滿文藝。現階段寫作只是一個0的開始,這其中有樂趣,也可以整理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生活,無論結果如何,它也值得我去嘗試。如果再有點喜歡上了,寫作不需要堅持也能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