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朋友很少的這類人。朋友多寡總是很容易讓大家聯系到一個人性格的內向或外向。在所謂各種媒體和大眾通過社會經驗所得出的結論,往往又會把活潑開朗的外向性格認為是更容易社交,更適合適應社會等等所謂好的一面,而相反,內向性格的人被貼上木訥,死板,不通人情世故的標簽。這種一刀切的看問題本身也就帶有偏頗,而沒有真正看到問題的本質。其實人本沒有什么所謂絕對的外向或內向的說法,只是偏外向或偏內向罷了,性格這個東西都是由多重因子所構建,并非大家想的那么簡單。看過太多外向性格的人,其實也很平凡,而很多內向的人卻成就了大事業,當然在這里沒有要跟大家就內向或外向來進行爭辯,只是想說明,一個人的朋友多寡,跟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有關。
之所以說這些是為了糾正大家對于長期以來看待內向和外向性格的偏見。這里不存在好壞之分。有些人喜歡通過跟人交流,你要他不說話會把他憋瘋,而有些則不然。我看過很多人“滔滔不絕”的表述自己的觀點,可以為了一個本來雙方水平都停留在很膚淺層面的問題而爭的面紅耳赤,而這種情況下我總是想盡辦法離開,因為知道他們無論討論出什么樣的結果,也就那樣,真不知道他們爭出個子丑寅卯來有什么意義,而我們生活中很多這樣的情況,其本質并不是體現了他們有多能聊,只是為了面子而已,覺得自己贏了就很厲害的樣子,獲得一種虛無的滿足感,如果這樣的話,我不知道聊的意義在哪里,簡直特么浪費時間。
每次同學聚會的時候,我永遠都是在角落里低頭吃東西的那一個,鑒于現在普遍存在的同學聚會含金量的大幅度貶值來看,我最大的樂趣就是想看看這些年沒見的老同學們到底能把這個逼能裝到什么程度。在這樣的和諧氣氛下,我總是不忍心也沒必要去揭穿某些東西。在飯桌上的胡吃海塞,推杯換盞之間,我總是用一種近乎敬而遠之的禮貌回敬大家,我不想多說什么,因為我深深地明白,能來這里的人,不說點黃暴的內容,不現身說法的好好曬一把,就不足以吸引大家的目光,不能成為聚會的焦點,人的表現欲的心理動機往往是想獲得存在感,我能理解他們,所以我總是配合著他們演下去,無他,他們開心就好。
逢年過節的各種親戚之間的拜年吃年飯是咱們中國的傳統。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到親戚家吃飯的過程讓人如坐針氈,除了那些神煩的出于關心我們的各種傻逼問題以及那種居高臨下對你進行道德批判式的人生之點之外,最惡心的可能是那些他們的人生經驗和道理,我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已經人生成功到可以去指點別人的人生了。即便是我覺得也沒有資格隨便給別人指路,而他們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的覺得又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
先不論他們說的人生道理到底有沒有道理,而我稍微惡意的揣測一下,如果試圖想把自己人生的不如意通過名為打著這都是為了你好的道德旗幟實則是為了宣泄情緒而滿足自己的心理,我不覺得這有什么值得我尊敬的,可能大家在裝著認真接受長輩們諄諄教誨的時候,心里也是各種翻江倒海。在那樣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去爭辯什么,因為你說什么都是不懂事,沒有禮貌,不懂規矩的小屁孩。這時候你只能用沉默、點頭、連連稱是這一連貫動作來表達對長輩們這一通口水的心悅誠服。而如果碰到我這樣連演都懶得演的人,就只有用沉默對之,他們也可能看出了這是一種無聲的抗議,在拿我無可奈何之下,最后只能給我一個:這孩子不愛講話,太內向了,哎,以后怎么得了啊的評語,而這種親族之內的風評往往又是一種無形的界定。
我打小就特別煩跟著家長去喝喜酒,一個大廳幾十上百張圓桌,烏泱烏泱的好幾百人坐在一個大廳里夾雜著一個特傻逼的司儀巴拉巴拉大半個小時,吃完這頓出來感覺比在健身房跑完十公里還累,對于一個喜愛安靜的我來說,這種嘈雜的環境對身心是極大的折磨。所以我總是盡量避而遠之,能不參加就不參加。其實我感覺吃泡面真心比去赴宴要好得多,久而久之,我身邊的人也知道了我的脾氣,所以就不勉強了,帶付出的代價就是人們給你的評價大概是:這人特別高傲,誰都請不動,特能擺譜(我要的就是他們這么看我,以后省了多少事)。呵呵。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我覺得人最大的自由是可以選擇的自由,你可以選擇廣交朋友,我便能選擇安靜的看書,你喜歡沖鋒陷陣,我就愛運籌帷幄,你愿意走陽關道,我中意過獨木橋,你喜歡鮮花掌聲,我只需要一個人默默的裝逼就好。世界是個多元的世界,這些談不上對錯之分,只是選擇不同而已。
朋友多寡,只是你對待交朋友這個事情有自己的理解,多不代表好,少并不代表差,微信好友、QQ通訊錄、手機存了多少號碼的數量沒有太大的意義。看似你每天有好多人跟你聯系,捫心自問交心的又有幾人。朋友少,很可能是你精挑細選能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而且煩惱也少了很多,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而朋友少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基本上我跟我為數不多的朋友玩耍的很開心(那些聊不來的已經處理),給予我生活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學習,成長,而不是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沒有太大必要的人際往來上,少了很多煩惱,多了更多的愜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