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題目有點夸張,本文大意是如何有效尋求幫助。
我們經常聽到類似的話,當我們走在一條人煙稀少的路上時,發現有人跟蹤該怎么辦?這個時候會有人給建議說:去人多的地方。或者拿起手機裝來電話,大聲講電話。這樣可以嚇走跟蹤者。
那么該具體如何嚇走呢?或者說如何有效求助,避免陷入困境呢?
先把結論拋出在分析所以然。
結論:
1,首先明確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周圍哪些人可能給你幫助?比如醫生?警察?保安?或者是年輕的壯年小伙子?或者是那個老頭?(會蛤蟆功),所以,如果被砍刀追,別忘了邊跑邊看邊想,而不是一路尖叫,“啊啊啊啊,或者哈救命啊,我的媽呀”,這樣的劇情一般只在電影里才會有的。當然如果沒被砍刀追,被人跟蹤可能就不需要這樣了。所以還是要明白你的困境與周圍可緩解或解決問題的環境。
2,當你發現可以解救你的會蛤蟆功的老頭們時,記得消除他們的不確定性(你不會在玩真心話大冒險吧?),別讓人以為你準備坑他們?挑一個人,覺得成功率比較高的,有幫助你能力的人,消除他的不確定性,告訴你的困境以及所需要的具體幫助。具體幫助(陪我走一段,手挽手,淡定點別回頭假裝聊天,去坐幾路車。或者說幫我報警或者找誰等等)
總之,在緊急需要幫助的情況下,你最佳策略就是減少大眾對你需要幫助的不確定性,讓周圍人注意你的狀況,以及他們能提供或要提供的幫助是什么。
? 接下來分析這么做的原因:(最佳的原因)
接下來是《影響力》的讀書筆記內容:
1,大眾對不確定的事情會有模仿性。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有點像烏合之眾心理學了。引爆一種不確定性的大眾流行。所以在尋求幫助時,如果你朝人群呼救時,大家會以為對方會提供某種幫助,相互觀望,如果有人主動提供幫助時,局面解決了(但比較少)。于是如果這時候沒人幫助,這個局面就一直保持著,直到有人打破局面,你向那個能幫助的人,請求具體幫助時,就容易成功。 ? ? 這有點乞丐的方式,你在地上寫字自己多慘云云,需要某種幫助一樣,你得打破某種局面向某個人或團體求助,獲得幫助更快。所以要注意消除不確定性,以免帶來的致命危害。
2,認為一種想法正確的人越多,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就越覺得它越正確。這個有點像簡書里面的評論或點贊一樣。一個作者的文章或贊或得到的相似肯定的人越多,ta就會對自己的觀點越堅定。理由是很多人也這么覺得啊。所以向大眾求助的時候,大眾會相互觀望,看誰采取了什么行為。如果沒人幫助,那我也不去了,或者有人幫助,接下來幫的人會越多。理由是他都那么做了。
3,我們在觀察類似的人的行為時,會更傾向仿效相似的人,而不是跟我們不同的人。所謂近朱者赤,大概是這樣的。在一個圈子里,能不被同化也是很難得的。如果要保持不被自己的現狀,某種暫時無法討厭的圈子所同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找個類似的人和圈子。前陣子,經常有人討論朋友圈質量,大概就是這樣的了。
?總結:在面對不確定性(情況不明的時候,信息不對稱的時候(小股民們)),我們并不總需要依靠別人的行動來指導自己該怎么做,尤其是事情很重要的時候,必須要親自權衡利弊。(詢問專家或高人的看法建議,經驗)但有時別人的行為有時可以當成有效的信息。當然如果找來高手團,集智解決問題那就更好了。
? ? ? 影響力社會認同筆記摘要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