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開始不講道,在曠野中想。回來后,常到圣廷與人辯論。青年期才登山講道。
他一上來就以虛開始,如音樂。“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口氣之大。純粹的理想主義,純粹的無政府主義。全虛,一點效用也沒有。全世界的理想主義都有目標,耶穌的理想主義毫無目標。
《圣經》中的矛盾:既是無邊博大的愛,又是有選擇的。
任何流傳的信仰以誤解始成。
以現代理性看耶穌的話,破洞很多。要不求甚解的去解。不求甚解就是一種解。
耶穌反對發誓。發誓本身就是取巧,真正的善,不必誓,否則已帶有欺騙性。
關于“打右臉給左臉,勿以眼還眼。。”這幾段話,是無抵抗主義的最高綱領。這段話的精義在于開啟人的心懷。
道家以柔克剛,以守為攻,以忍克辱,克己戰勝敵人。
佛家稱心善,道家稱虛納,以致影響到軍事家政治家的韜略,謀劃。
但耶穌的心理戰限于好人之間。
世界是一群左右臉給人打,內外衣給人剝的亞當,夏娃。都給人白打,給人白剝。
“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這段,其實是:無真理,無道德,無是非,是所羅門的極端悲觀主義。上帝無是無非,無黑無白,超越善惡。耶穌,早已說出極度的悲觀。
“勿行善于人前以獲取贊謝”這段好極。善,因是無報償的,才可愛。惡,因是無惡報的,才可惡。所謂“行善勿張揚”,是耶穌叫人有高格調。
“耶穌是集中的藝術家。藝術家是分散的耶穌。”
耶穌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
耶穌的思想胸襟,純粹理想主義,極端無政府主義,形上的,空靈的,不能實踐的。“真理”大致如此,凡切實可行的不是真理。老子的許多話也只能聽、想,無法去做。
最美的東西超越藝術。所謂返璞歸真,那真那樸,必是非宗教,非哲學,非藝術。
中國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耶穌說,勿論斷人,否則必將被人論斷。。
全部基督教教義,就是“你要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人”。
西方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指先從自己做起,不是自私自利。
知與愛永成正比。知得越多,愛得越多。愛得越多,知得越多。知與愛到底是什么?就是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的翅膀。
知是哲學,愛是藝術。藝術可以拯救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