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簡書寫文章,心中涌現出萬千想法,可提筆的瞬間,卻又感覺無從下筆。
墻上時針嘀嗒嘀嗒,日子在不經意間就一晃而過,記得老一輩人說過,過日子最怕的是不知不覺就把日子過沒的,更怕后知后覺把日子過走的。
身邊有很多人總是在感慨時間的流逝,卻又不曾真正的在時光的流逝中為了想要的一切去做些什么。
這一生,總會在不同的時間段里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人們通過一次次的選擇,最終決定出這一生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無論是什么樣的選擇,都在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
腦海里近來一直冒出來的一句話就是“有選擇不如沒選擇”。從小到大,我們一直主動或被動的做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很多人會說,選擇還分主動和被動吶!別逗了!
難道不分嗎?人們常常喜歡規劃好一切,規劃好時間,到什么時間節點,該做什么事,在時間節點的路口,常常左顧右盼,生怕一個不小心,選錯了方向,走錯了路。這個時候,我們主動選擇一切,也被這個社會選擇著。
很多時候,選擇多了反而會糾結不已,站在選擇的路口,向左向右,難以前進,選擇不一樣的路,人生也會不一樣,有選擇還不如沒選擇。
選擇安穩的生活,就得接受命運帶來的平凡,選擇像心電圖一樣忽高忽低的生活,就得接受它帶來的刺激和起伏。
很多同學畢業以后,選擇回到家鄉考公務員,而我的選擇就是,不考。
和父母電話聊天,他們總會在不經意間提起,某某又考上了什么單位,他們總覺得在政府事業單位才是最好的選擇。即使沒有去到理想中的事業單位,能夠有份穩定的工作,也是很好的選擇。在他們看來,千萬不能輕易隨便的離開一個地方。
可是,人年紀越大,越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越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選擇就會變得尤為重要,也生怕一步錯,步步錯。
18歲離開小小的縣城,感受著外面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感受著城市里的燈紅酒綠,霓虹燈下,無數年輕的靈魂在深夜里吶喊,深知,原來人生的價值,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來體現。
從校園畢業踏上社會的那一刻開始,人生經歷了很多起起伏伏,想起來也會覺得心塞,但是卻也是一生最為珍貴的回憶。
做過記者,做過策劃,做過運營,每踏出一步,都是一個不后悔的選擇,因為在不斷的充實著自己。
第一次離職,只是因為在25歲的某一個夜里,感到無邊無際的恐慌在身上蔓延,三年為一個坎,因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什么?我覺得自己技能單一,我想讓自己,能在25歲以后,可以多學點東西,多充點電。
也曾不斷的回憶起,若是沒有從報社離職,或許現在我依然在報社做記者,去很多地方,見很多人,若是沒有邁開離職那一步,或許我的人生,又會步入另外一種境地,因果相連不無道理。
出來以后,沒想到自己一心想要穩定卻沒能穩定下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離職,徹底把骨子里那顆不安分的心給釋放出來。
心有猛虎,怎么會甘于夢還沒開始,就被扼殺。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沒有選擇,一切沒有改變,一切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