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前,部門的小K告訴我,他想辭職。
我很吃驚,問他,為什么?
小K說,最近感覺自己越來越累,身體狀況不太好,工作節奏錯亂,最關鍵的是,家距離公司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每天在路上的時間將近需要3小時,時間成本太高,所以,他想換一個新的行業重新開始。
我問,你想重新開始的新行業,是什么?
他沉思一會兒說,沒有完全想好。
我又問他,除了工作節奏不對,離家較遠以外,你對公司有其他的不滿嗎?例如對領導,對部門,對所從事的工作。
小K仔細想了想,并沒有。
我跟他說,你想清楚了你離開這里之后,想去干什么,再來找我吧。如果暫時沒有找到好的方向,我建議你可以再看看。我不強求你一定要留在這里,但是希望你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
他聽了我的話,點點頭,離開了。
兩周之后,他再次找到我,對我說,他還是決定離開,后面的職業規劃已經做好了,準備跟同學一起創業,做智能家居,現在在做市場調研了,感覺前景不錯。
小K說,其實,他上次來找我提離職的時候,就已經有這個方面的意向了,只是一直還沒有考慮成熟,兩周時間,他重新思考了生活與工作,事業與人生,加上市場調研結果理想,所以,他堅定地選擇了自己認為對的方向去做。
我暗嘆一聲,雖然舍不得,但是我決定不再勸他留下了,因為……也留不下。
大學畢業至今,小K在公司已經工作一年多了。
大學畢業時,他原本想在視頻制作和攝像上下一些功夫,去一家類似的影視制作工作室磨煉一番,再去從事類似的工作,沒想到陰差陽錯地來到了這里。 公司雖然與他原先設想的行業有一些差距,但也是他喜歡的工作。
小K來的時候,滿懷信心和期待,他希望在這里邁出自己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并為今后的人生規劃出理想的藍圖。
一年多的時間,小K逐漸從實習生成長為部門里的核心員工,他工作認真,態度端正,任勞任怨,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同部門的很多同事,只要一遇到困難,總是第一個想到向他求助。
小K選擇的方向,雖然我無法預言未來的發展,至少是他很感興趣的,而且他也為這個方向做了充分的準備和鋪墊。
小K大學學的是信息工程,平時也特別喜歡琢磨相關的內容,例如,他可以通過相關軟件將手機變成一個萬能遙控器,這一點,我一直覺得很神奇。 有一次,我們去酒店吃飯,包廂里的空調遙控器不知道被老板放到哪里去了。正當老板滿頭大汗地找遙控器時,小K快速用自己的手機打開了空調,并調好了溫度。吹上涼風的同事們紛紛閃著“你真牛逼”的眼神,朝他拋過來。
同樣,公司的投影儀遙控器失靈,也是小K用手機搞定的。想到他要走了,我忽然有點恐慌,以后要是遙控器壞了,該找誰呢?
小K的離開時間設定為兩周后。確定離職之后,我跟他愉快而友好地聊了一次天。小K詳細談了后期他的職業規劃,說到激動處,雀躍之情,溢于言表。看著小K即將投入新事業的那份興奮,撇去他要離開的失落,我不禁也為他高興。
小K用一周的時間,將手頭上的工作交接給了其他同事,然后利用一周的時間,安排了兩次培訓課,給部門的同事專門講解了一些較為重要的后臺操作技能。
培訓結束后,他又將這些內容做成了課件,傳給了部門的每一個同事。 上周五,小K辦理完離職手續后,將所有他經手的資料整理后,留在辦公電腦里,然后把他使用的所有后臺密碼全部寫下來,特別又跟我說了一遍,才放心離開。
晚上,他在退出工作群之前,又再一次將課件共享在群里。群里的同事,紛紛送上玫瑰花感謝他,一一與他告別。
這是我見過最溫情的離職方式,沒有敵意的仇恨,沒有翻臉的尷尬,也沒有再也不見的決絕。
是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和小K,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再在一起工作,也未可知。 人生,終究充滿了無數可能。
說到人生的抉擇問題,這些年,我自己做過好幾次選擇,每一次選擇都是滿懷理想,義無反顧,但未必都是做好了準備就前行的。
所以,彎路,必然是要走上一些的。 期間,有無數人問我,你有沒有后悔?說實話,放棄了舒適穩定,選擇未知,總有懊悔焦灼的時刻,不過過去之后,再去想想,我懊悔的不過是失去那些舒適與穩定罷了,獲得的成長與歷練,是未知給我的嘉獎啊。
就像我在《被逼的強大也是強大》中所說,某一些強大是被逼出來的,但終究也是強大了。
從過來人的角度,給予那些厭棄現狀,想做出改變的朋友們一些些小小的建議:決定離開的時候,一定要對你的下一站深入摸底,并做好迎接一切困難的準備。
我在工作中認識的女朋友小H,年齡不大,90后的姑娘,工作已經好幾年了,做的是銷售工作。 前不久,因為種種原因她想離職,跟領導談過之后,領導給她的建議跟我跟小K的一樣:決定離開,你有沒有做好重新開始的準備?
我也問她,你為什么突然想離職?
她給我的答復是:第一現在單位賺錢太慢,第二,正好有個公司想找她去。
銷售工作看的是業績,對小H來說,這個業績直接決定了她的收入如何。
小H說,她在現在這個領域已經工作了好幾年了,相關部門的人也比較熟絡了,其實平時相處得都挺愉快的,就是每次回款太慢,去年的合同到今年都還沒拿到銷售提成。
另外找她去的那家公司,跟現在的單位性質差不多,涉及的領域不太一樣,也是做銷售,所以,除了換一個平臺之外,底薪會多一點,其他倒沒什么變化。 為了比現在高一點的底薪,她很猶豫,到底該不該離開?
我給她的建議:不離開!
理由是,小H已經在這個領域做銷售好幾年了,她花了幾年時間才建立的關系網,如果貿然離開,就意味著她過往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被清零。
挖人的這家公司,平臺跟現在的單位差不多,小H去了之后,可能短期內某些待遇上看起來有一些提升,但是從長期來看,并不劃算。
用精耕細作了幾年的人脈和經驗去換取每月多幾百元的薪資,這筆賬,誰都能算明白。
套用TVB里面經常會用到的那句臺詞:做生不如做熟。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既然已經耕耘了那么久了,再多一些耐心,說不定很快就到收獲的時候了。
小H決定留下來了,她把猶豫徘徊期丟下的工作重新拾起,精神百倍地恢復了斗志。
職場如人生,每個岔路口都會有各種機會誘惑著你,然而,不是每一個機會都是機會。
在公司里,有不少位已經工作了好多年的員工,他們工作認真踏實,做事條理清晰,因為扎根在這個領域里時間較長,積累的人脈資源和經驗讓他們即使遇到再多的問題,也毫不慌張。如今,好幾個人已經升至管理層,且備受領導信賴。他們其實也在選擇——通過日積月累,然后厚積薄發,向著人生的高點不斷進取。
羅振宇在羅輯思維里說過,你現在的選擇,是為了今后有更好的選擇。如果你的選擇,不能為你本身增值,不能讓你在職場上有更多的選擇,不能讓你的人生躍上一個更好的層級,那么寧愿不選擇。
要記得,有的時候,不做選擇,也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啊。
小雅說前幾天,遇到了原來的老同事李老師,在談到人生選擇的時候,彼此感觸良久。
他是本土知名的民俗類作家、民俗專家,已經出版過多本著作的李老師也是一個為了興趣去努力改變人生的人,他曾經就職于政府單位,后來才來到了報社。
在他轉變自己人生前,就已經做了足夠的積累和準備,那時他在宣口工作,熟悉整個媒體的情況,同時,他熱愛寫作,一直筆耕不輟。
來到報社后,由于有深厚的學識和寫作功底,很快就被領導重用,安排到合適他施展才能的崗位上,一直干到現在。
所以,你可以為了理想去轉變人生,只是你要問自己一句:我已經準備好了嗎?
?文 /王成麗
大俗小雅——想和喜歡文字的你成為朋友本號所有內容均為原創歡迎轉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微信號:dasuxiao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