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通俗文學與現實主義文學?武俠歷史觀??穿越時空想象??英雄情結??愛國主義?
?精神“白面”?????
?
摘要:《天龍八部》是武俠小說大家金庸出版于上世紀60年代的一部作品。作品表現了歷史戰亂中一代代英雄兒女的愛恨情仇,為讀者構造了一個回味無窮的武俠世界。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年僅21歲的金庸憑借其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殺入文壇。從最初在《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到后來出版的《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等,金庸共出版了14部新派武俠小說,不僅掀起了武俠小說的讀書熱潮,也奠定了金庸武俠小說宗師的文壇角色。與此同時,對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的評定卻百家爭鳴,褒貶不一。在此通過對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的閱讀理解,談談筆者的自我觀點。
?
一、《天龍八部》的內容簡述
《天龍八部》這部小說以宋代為歷史背景,以三個年輕人:段譽,喬峰,虛竹的個人江湖經歷和情感經歷為主線,其中穿插了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表現了眾多英雄人物的江湖俠義之情和愛國之情,給讀者描繪了一幅壯闊的江湖兒女,愛恨情仇圖。
據資料記載,“天龍八部”是佛教術語,出自《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其中“八部”包括:天眾、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這八個佛教的鬼神。“天龍八部”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征著大千世界的蕓蕓眾生,背后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從小說題目可猜測出小說內容
中蘊含著中國的佛教理念。
在《天龍八部》中,作者運用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塑造了各種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加上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總會讓人有柳暗花明,峰回路轉的感覺。其次,作者虛構的許多江湖武功絕學,如丐幫的“打狗棒法”,喬峰的“降龍十八掌”,段譽的“六脈神劍”“北冥神功”等,讀來回味無窮,讓人奇想連篇。著名的批評家馮其庸先生在一首贈金庸的詩中總結了金庸武俠小說的特點:“千奇百怪集君腸,巨筆如椽挾雪霜。世路崎嶇難走馬,人情反復易亡羊。英雄事業春千酙,烈士豪情劍一雙。誰謂窮途無俠筆,青史依舊要評量。”
???二、《天龍八部》的人物描寫分析
一部小說的人物是貫穿小說的重要元素,人物形象的描寫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小說的創作價值。而人物的個性變化多通過肖像描寫和語言心理描寫等方式。在《天龍八部》中,描寫到的人物有很多,從國主到幫主到美女惡人,有上百個人物。下面挑其中的幾個性格各異的做分析。
首先是大理國鎮南王世子段譽。天生俊美,一表人才。自幼喜歡研讀詩書佛經,天性仁厚。雖生在大理段氏武學世家,堅決不肯學武,卻是一文弱書生。其為人風流倜儻,聰敏多情,生性豁達,充滿正義感。在小說中,作者著重于描寫該人物的心理變化,再通過語言的刻畫,表現段譽的這種性格特點。如當段譽在與其同父異母的妹妹木婉清時,面對其蠻橫無禮和以武相向,依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面對南海神鱷等江湖惡人的辱罵欺辱,依然臨危不懼,泰然處之。被鳩摩智挾持期間,卻有心情欣賞江南兩岸風光,最后使妙計脫逃。其后見到其傾心女子王語嫣,對其一往情深,關懷輩至。其次是喬峰。為人爽快豁達,嫉惡如仇,年紀輕輕就身負丐幫幫主的重擔,行事光明磊落,當得知自己是契丹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其悲劇。小說中側重對其語言描寫和行為舉止的描寫突出其英勇的大漢形象。如在第十四回中,描寫與段譽的初次見面時,兩人“劇飲千杯”的場景。再看虛竹,天真、戇直,
恩怨
? ? ? ?自幼深受少林高僧熏陶,恪守佛家一切清規戒律,因此本性溫馴,并且常為他人設想,但卻堅守原則。即使后來被天山童姥誘騙而盡破佛家三戒,仍不改其本性。虛竹在《天龍八部》中是比較遲出場的,但是他的存在卻是小說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在小說中虛竹武功最高,達到心無雜念,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天龍八部》中對美麗的女性的描寫維妙維俏。如描寫王語嫣之美。在?“從此醉”一回中,先不見人,但聞其聲。而后“見她比之洞中玉像,眉目口鼻均無這等美艷無倫”更使男主人公為之傾心。再看木婉清的描寫,?“身形苗條”,而且“語聲清脆動聽”“眼亮如點漆”。再看阿朱,慕容公子的侍女之一,“鵝蛋臉眼珠靈動,另有一股動人氣韻”,其聰敏過人,機智勇敢,每有爭端,其總能一語中地,逢兇化吉。在小說中,鮮活的人物數不勝數。反映了作者高超的人物肖像描寫技巧。
三、《天龍八部》的手法運用??
小說中的表現形式豐富,有平敘,直敘,插敘。有詩歌,對聯,長短句,謎語,小曲等應有盡有。其中如段譽脫口吟的詩:“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又如小說中慕容公子的侍女阿碧唱的曲調:“二社良辰,千家庭院,翩翩又睹雙飛燕。鳳凰巢穩許為鄰,瀟湘煙瞑來何晚?亂入紅樓,低飛綠岸,畫梁輕拂歌塵轉。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其中的詩句讓人讀來朗朗上口,頗有意境。
對人物的肖像描寫方式多樣,有語言,心理活動描寫,也有通過描寫景物側面烘托。其中人物的語言特色豐富多彩,如寫段譽的語言靈活多變,幽默風趣;寫喬峰的語言表達得體,有大將之風;寫虛竹的語言小心謹慎,游棋不定。其中段譽多在心理活動的描寫,喬峰重在動作言語的描寫,虛竹多用神態描寫以及側面烘托的手法。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說話方式,充分地表現了人物豐富的個性,也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想象力。
對風景的描寫有畫面感描寫,讓人印象深刻,身臨其境。如在鳩摩智挾持段譽到慕容公
? ? ? ? ?
子山莊的途中的風景描寫:“這時正是三月天氣,紅杏夾徑,綠柳垂湖,暖洋洋的春風吹在身上,當真醺醺欲醉。”此處恰倒好處地以美景襯托了人物的心情和個性,同時又讓讀者了解故事發生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人物的場景對話就發生在如桃花源般的風景勝地。
作者在小說中幻想出來的各種高強武功招數描寫細致,想象力奇特。如“六脈神劍”,?如作者所說,是指含于指尖的內力隔空激發出去,使其以極高速在空中運動的一門武功技術。即指力所能及的地方,有如有一柄無形的劍。左手大拇指—手太陰肺經—少商劍。特點:劍路雄勁,頗有石破天驚,風雨大至之勢。右手食指—手陽明大腸經—商陽劍。特點:巧妙靈活,難以捉摸。右手中指—手厥陰心包經—中沖劍。特點:大開大闔,氣勢雄邁。右手無名指—手少陽三焦經—關沖劍。特點:以拙滯古樸取勝。右手小指—手少陰心經—少沖劍。特點:輕靈迅速。左手小指—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劍。特點:忽來忽去,變化精微。作者不懂武學,但卻能詳細地描寫虛構出具體的武功招數,盡管虛構成分偏多,但足以見作者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天龍八部》文學價值
《天龍八部》作為金庸新派武俠小說中的佳作,在構思上,想象力之豐富值得肯定的。其次,在結構上,采取了寫完某一個人之后,再寫另一個人,而又前后交錯,將不同的人聯結起來的一種獨特結構。其中在不同人物的出場銜接上,也過渡得非常自然,毫無唐突之感。
小說中描寫的各個英雄人物,個性鮮明,人物更傾于人性化。英雄人物也有是與非,人物性格呈現多樣化,而不同于以往的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只單一地分成正反兩派。盡管作者構造的是虛構的武俠人物,但是卻人讀者如見其人。
《天龍八部》屬于通俗文學,在評價其文學價值的時候應該與現實主義文學區分開來。和四大名著等經典文學相比,其文學價值自然相形見拙。雖然作者的寫作技巧以及虛幻想象力都非常地強大,但就作品本身的內容還有其社會意義而言,其與精品文學不可相提并論。
作者虛構的武俠世界盡管有涉及到歷史知識,卻沒有任何的社會現實基礎,沒有達到文學揭露社會抨擊時弊的社會功能。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如果沒有深刻的社會思想內涵不可能成為不朽的作品。
五、作品所包含的中國傳統思想
首先是精忠報國的愛國思想和家族榮譽感。小說的人物都身負家族使命,幫派使命。在面對強敵的時候不忘家族榮譽感。如喬鋒身為丐幫幫主,后得知自己是契丹人的時候,深以此身世為辱。又如段譽時時不忘自己是段氏子孫的身份,處世時也時刻不忘記不能如果家族門風。
其次是佛家思想。喬峰這個人物體現的是佛家思想中的“覺”。?喬峰本來是中原第一大派丐幫幫主,可是卻因為得罪了報復心極強的康敏,而引出身世之謎,一夜之間有萬眾敬仰的大英雄,變為人人打罵的“契丹狗”。當他追尋身世之謎的過程中,知情人卻又一個接一個的離奇死亡,更為悲慘的是,在尋仇的過程中,喬峰還親手殺害了自己摯愛的阿朱。一系列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悲劇,但是他卻沒有因此而沉淪,他默默地承擔著這些痛苦,他堅信公義的存在。這是他的覺悟。通過對虛竹的描寫,集中體現了佛家的“正”。虛竹原本少林寺的和尚,一心向佛,但是在一次下山的偶然中,竟然得逍遙派三大高手的武功真傳,而且破壞了佛門戒律,做不得和尚,但虛竹心中則是一直懷有佛家的正知正見,虛竹的智慧與勇敢。只要心存正見,無論出家在家,都可能守正如一。段譽,執著,單純,相信一切的美好與真誠,其是佛家思想中“凈”的集中體現。段譽的性格特點是天真浪漫,正恰恰說明是他的內心清凈,無所污染,一種大徹大悟的“凈”。對段譽的描寫中,也寫到段譽從小熱愛佛學,不喜歡學武,信奉“色身無常,無常即苦”。
七、金庸武俠小說的社會影響
金庸的武俠文學作品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和影視歌曲。豐富了社會大眾的娛樂
生活,給文藝創造了豐富的題材。作品中表現的情感包括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感等等,能夠激發讀者的愛國熱情和英雄情結,而作品中的人物豁達的個性特征也能夠影響讀者。?????????????????????但作品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明顯虛構,不符合事實,沒有任何的歷史價值,容易誤導讀者,不利于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雖然作者強調,其作品不僅寫“人”,更是寫“情”,但作品中提及的江湖恩怨,愛恨情仇等等都是虛無的情感和故事,沒有任何的現實意義。其中拯救世人的宏圖大志也屬于無稽之談,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對于青少年閱讀群體來說,小說中打殺場景充滿血腥味,情節虛構漫無天際,不利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處世觀。作品中主要人物的避世思想助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極的情緒,不利于培養青少年不怕困難的堅韌意志。有評論家異議,金庸的武俠小說是青少年的精神“白面”,讀之過癮,但對思想的形成有害無益。無論如何,金庸掀起的武俠熱潮是社會上不可忽視的一種文化現象。
?
參考文獻:1.《文心雕龍·知音》?劉勰著
??????????2.《關于批評的講話》?別林斯基著
??????????3.《近代文學批評史》韋勒克著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5.《天龍八部》金庸著
??????????6.《名人名家讀金庸》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眾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