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區即特區
羊樓洞茶區,包括鄂南的蒲圻、崇陽、通城、通山、咸寧等縣以及湖南的臨湘、江西的修水,由于羊樓洞是國內外著名的茶葉貿易集散與制造中心,從而形成了明清時期全國最大的農村商貿特區。
到19世紀70至80年代羊樓洞茶業鼎盛期,先后有俄、英等外商和晉商、粵商及本省商人來此投資經營茶莊,茶莊多達兩百家,還有商人們爭先恐后來到此地辦工廠、制利市、設銀行、開酒店、興洋行,鎮上人口超過4萬,使得這彈丸之地的古鎮,一時繁華似錦,人流如潮,日日生意興隆,夜夜燈火輝煌,其繁華已超過蒲圻縣城,有“小漢口”之稱。
據《茶業通史》(中國農業出版社):“羊樓洞茶區在1850年前后的最盛時期,有70多家茶號,出產紅茶達30萬箱,每箱25公斤,都被英俄洋行搶購一空。”
僅從《蒲圻志》大事記的部分片斷,就可以領略羊樓洞的文明與繁榮:1904年(光緒三十年),羊樓洞設立高等小學;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廣東人魏鑒彬首次在羊樓洞用手搖發電機發電放映無聲電影;1913年,蒲圻縣公立女子學校在羊樓洞創辦;1914年,粵漢鐵路武漢機務段段長饒生階運來電報機一臺,在羊樓洞開展電報業務;1920年,武昌至羊樓洞長途電話線架成通話;羊樓洞“長盛川”茶莊老板張仲山從武漢購得舊火車頭1部,供壓制磚茶動力之用……。
羊樓洞特區興于茶,毀于戰亂。曾國潘湘軍與太平天國決戰,曾將羊樓洞作為重要戰場;1921年軍閥王占元、趙恒惕之間的湘鄂之戰也是首戰在羊樓洞。真正使羊樓洞毀于一旦的是日本侵略者。1938年11月中旬,日軍燒毀羊樓洞觀音口到灣上沿港兩旁房屋上千間,拆毀栗樹咀茶坊街全部房屋……
如今這里昔日茶葉貿易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沒有了店鋪和客商,整個街道雖有鎮民居住,但人煙稀少,一片寂靜,完全看不到歷史上“小漢口”的痕跡。唯有石板路上被獨輪車碾出的深槽,似乎還在無言地訴說著小鎮從前的繁華。
特區的特別之處
據馮祖祥等人著的《湖北茶市》記載:“自古以來,羊樓洞盛產紅、黑二茶。 康熙22年,額定湖北行230引,羊樓洞是納稅請引地區之一。一些清廷官吏奏稱:湖北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羊樓洞,每年征收茶厘銀約二十余萬兩,該處所出紅茶專銷外洋及東西各口。”
由于羊樓洞茶區的特殊地位,早在唐宋,朝廷就對這一地區予以高度關注和政策扶持,將這里辟為“戶園”、“榷茶”之地。從元、明開始,朝廷就在這里常駐武官,設司管理,名曰“羊樓司”。
咸豐五年(1855年),清政府見羊樓洞茶市生意興隆,于羊樓洞設立厘金專局,并在島口、蒲圻、崇陽、通口、柏敦、楊芳周邊產茶縣鎮設立分局,抽收茶稅。是年額征銀十八萬三千八百兩、錢十一萬四千九百串有奇。為了提高種茶、產茶效益,1909年,清政府還在羊樓洞設立模范茶場,附設茶業講習所,當時在全國少有。
除了厘金專局,清朝湖北地方政府還在羊樓洞設立了由省直管的郵政局、電報局、警察所、民眾教育分館和高等學堂,有些機構的規格遠超出蒲圻縣城的同類機構。
1905年,湖北省官錢局在羊樓洞設立代理處,委托當地比較有實力的茶莊興隆茂、德泰康、義興等代行兌換或匯兌臺票。1936年《史地社會論文摘要月刊》[第2卷,第5期]上刊登的《湖北羊樓洞區之茶業(陳啟華)》一文,在談到“金融”載:“囊者晉商赴峒鎮辦茶,系運估寶作貨幣。斯寶每錠重五十一二兩。如有零星尾數則付以碎銀或當地百枚之銅元紙票及銅錢。自海外通商以遠,漸以銀洋代估寶。迨紙幣盛行,銀幣亦漸少。茶商運茶往張家口及蒙古等處著,銷售后,多兌換牛羊毛革,而轉售與毛革販戶。其售得之款復由銀行壓至漢口錢莊存儲。及辦茶需款之時,可隨時書三聯匯票賣與當地大商店。商店持匯票可往漢兌款采辦貨物,運峒鎮銷售。售得貨款則付與茶號辦茶。”
1936年1月,這里還設立了民眾教育館羊樓洞分館,并創辦了全國少有的“羊樓洞工人教育實驗區”。
1914年3月,粵漢鐵路武昌至蒲圻段快要竣工前夕,湖北專門設立武羊(武昌、羊樓洞)火車貨捐局,規定凡由鐵路裝運至武昌的茶葉,每包(150斤)納捐銅元580枚。
先有羊樓洞,才有大漢口
在湖北有這樣一種說法:“先有小漢口,才有大漢口”。
美國作家威廉?烏克斯寫于20世紀初葉的《茶葉全書》記載:“制造銷往俄國的磚茶,在中國以羊樓洞及漢口為中心,這種工業起源于古代,當時陸地上以駱駝為交通工具。為了方便起見,便制成這種磚塊茶。”
清朝時期,漢口茶商劉子敬是中國最大的茶商,是漢口和蒲圻的首富,他家曾經長時間獨占世界茶葉市場。龐大的茶產業鏈使茶產地羊樓洞的繁華程度超過了所有的縣城,同時也讓茶葉邊貿中轉站漢口商賈云集。話劇家何祚歡的書評《漢口第一“劉”》,作家方方近著《漢口滄桑往事》,都記載了這段歷史。
羊樓洞石板街是一條以明清建筑為主的古街,老街很窄,寬不足3米,伴有數條丁字小巷,全部由青條石鋪就,街兩邊是一幢幢兩層的青磚布瓦板門屋,一家一戶緊緊挨著,這里曾是寸土寸金之地。即使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羊樓洞還算是一個繁華的建制小鎮。那里有全市唯一的師范學校,有遠銷海外的扇筷廠,有觀音泉賓館,有多家小商店和飯館……。
早在100多年以前,湖北省的版圖上最為知名的兩個地方,其一為漢口,其二就是以制茶、種茶聞名于世的羊樓洞。在《大清皇輿全圖》上,羊樓洞的標記與漢口是一樣規格。
(馮曉光)